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摘要:宗教色彩是许地山小说创作中独有的风格。
独特的生活经历使许地山从小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给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其作品带有宗教色彩。
在前期小说创作中,其宗教思想表现的非常明显,韵味深刻的语言,主人公恬淡的心境,让人有超脱的感觉。
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其影响颇深,其宗教色彩表现的相当隐秘。
关键词:许地山;宗教色彩;显;隐Religious overtones of the works of Xu Dishan explicit and implicit Abstract :religious overtones is a unique style of novel writing in the Promised Land Hill. Unique life experience to the Promised Land Hill forged a bond from an early age and religion. To novel writing had a profound impact, so that it works with religious themes. Early Literary Works,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religious thought is very obvious the profound charm of the language, the hero tranquil state of mind, people have a feeling of detachment.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novel creation, creative style of realism, the effect of deep, very secretive of their religious performance.Key words:Promised Land Mountain;religious;explicit-implicit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引言 (1)第一章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渊源 (2)一、家庭影响 (2)二、人生经历 (2)三、对宗教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3)第二章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 (4)一、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 (4)二、许地山宗教色彩的隐 (7)三、许地山由显变隐的原因 (9)结语 (12)参考文献 (13)引言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其显现出来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其宗教思想。
许地山既不同于冰心的宣扬“爱的哲学”,也不同于庐隐的鼓吹“游戏人间”,“他开出的解救社会苦难的方剂,则是宗教哲学。
”其处女作《命命鸟》刚一问世,“就以独特的宗教思想与奇异的浪漫色彩引起了轰动。
”许地山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广袤的星空中最醒目的标识是作品中馥郁的宗教色彩。
这种独特的宗教色彩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我感慨中国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用他独有的方式帮助解决人们心中的痛苦。
用这样的人文主义关怀底层人民的疾苦。
所以我选择了许地山。
他是一位非常有特色的作家,所以学者对他作品及思想的研究也是很广泛的,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作品及思想进行研究的。
其中有郭志刚的《许地山小说中的文化意识——东方式的反省》、《许地山创作中的哲理化特点》、阙良权的《略论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周俟松与边一吉的《许地山传略及作品》、薛克翘的《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等等。
这些文章都对许地山作品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我受这些文章的启示是很深的。
我对他的研究是从其作品的宗教思想的显和隐两个方面认真的分析他的文学作品。
分析造成他文学作品宗教思想的来源,分析他作品的宗教思想显和隐两个方面,并分析造成许地山由显到隐变化的原因。
第一章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渊源宗教对许地山的影响是深厚的,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深刻的。
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这种宗教色彩与他家庭的影响,特殊的人生经历,对宗教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一、家庭影响许地山祖籍是台湾,台湾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
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十几种宗教。
[1]其中佛教与基督教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台湾知识界影响较大。
许地山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宗教的家庭里,其母亲和舅父都笃信佛教,使其从小就接触了佛教,受其熏陶。
他曾接受洗礼,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
二、人生经历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是许地山选择宗教的原因。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全家落籍于福建龙溪。
许地山的童年与青年就是在“变乱的渊海”[2]中度过的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屡遭变难,四方流离,未尝宽怀就枕” [3],流浪的生涯,一则使她产生了“生本不乐”[4]的多苦思想。
二则使他从小就接触底层社会,了解民间疾苦,对灾难深重的贫苦百姓给予深切同情。
许地山执着于人生,向往幸福,同情弱者,富有人道主义情怀。
在这让人绝望的境地,宗教思想犹如一股温泉涌进了许地山的心灵。
“慈悲平等”,“普渡众生”,“宿命论”[5]等宗教意识对在黑暗中苦苦彷徨,探索的许地山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
许地山一时找不到通向幸福之境的正确道路,自幼就渗透在头脑中的宗教思想便乘机忽然膨胀起来,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迫于生计,十九岁时,许地山远离家乡去缅甸仰光教书。
在抗日战争和缅甸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所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独特的异域生活经历使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异域风情。
最早注意到这个特色的是沈从文。
他在《论落华生》的一篇文章里注以很有魅力的一段文字:“作者用南方国度,如缅甸等处作为背景,缩写成的各样文章,把僧侣家庭,异域风情,介绍的那么亲切。
在作品中,咖啡与孔雀,佛法与爱情,仿佛无关系的一切联系在一处,使我们感到一种异国情调。
”充满异域文化背景的作品使他的文章具有独特之处。
三、对宗教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他于1917年至1923年在燕京大学期间,曾主持座谈会,特邀徐志摩介绍泰戈尔生平,也曾研习佛经与梵文。
1923年8月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史及宗教比较学。
9月转入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等。
1926年回国途中到印度瓦拉纳西印度教徒大学研究梵文及佛学,并拜访泰戈尔。
1927至1934年在燕京大学任教,并在北大、清华等校讲授印度哲学等课程。
其间,1933年3月再度赴印,自费研究宗教和梵文四个月,回国前访问了孟买、马德拉斯等地。
[6]这种经历使他学会了丰富的宗教知识,并有系统的理论基础。
同时,他还是一个基督教徒。
这样的经历和教养,会给他的尝试带来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会带来难以逾越的思想界限。
但无论如何,在当时过分传统的气氛下,这种尝试显示了特殊的意义。
独特的生活经历,加之对宗教的锲而不舍的学习使他的文章受宗教文化思想影响很深,注定了许地山的作品是独特的。
许地山先生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在求学与授课期间从未停止写作。
他的著作可以分为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两大部分,领域宽泛,体裁多样。
不仅有论著、译著、编著,还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创作,而且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许地山的精神天地是丰富多彩的,仅用有限的文学作品去评判他是不够的。
他是一位文学家,写过多种文学体裁,同样他也是一位宗教学者,并对宗教有很深的研究。
他编写过《佛藏子目录引》三册、《大藏经索引》、《道家思想与道教》。
《中国道教史》(上编)等多种宗教书籍。
他的《中国道教史》(下编)初稿七万多字不知去向,他应泰戈尔编纂的《梵文字典》卡片累计有五米多高。
宗教色彩是许地山小说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在其前期作品中宗教色彩表现的非常明显,后期作品中宗教色彩就表现的相当隐秘了。
第二章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一、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宗教思想对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其宗教思想是多样的,有佛学思想,基督思想等。
(一)佛学文化思想许地山受佛教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其作品受其影响也是深刻的。
《命命鸟》是许地山的处女作,这篇文章一发表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命命鸟”一词出自佛经故事,是梵文jivajivaka的意译,音译为“耆婆耆婆迦”,因在不同的佛经中多次出现,还有一些别译,如《佛学大辞典》中所说:“《法华》、《涅槃》经等谓之命命鸟,《胜天王般若经》谓之生生鸟,《杂宝藏经》谓之共命鸟,《阿弥陀经》谓之共命之鸟。
乃一身两头之鸟也。
”[7]可知,命命鸟就是共命鸟,是佛教传说中的一种鸟,两头一体,一荣俱荣,一死皆死。
佛经故事中说此鸟的二头彼此嫉妒争斗,以至食毒而死,以喻不顾整体或害人即害己的道理。
小说以此为题,既别致又给人以神秘感。
作者赋予命命鸟以新的含义,用以比喻情侣或爱人。
本文以缅甸为背景,描写了同在法轮学校的一对男女,敏明、加陵因为同窗而相爱。
却遭到家人的反对,敏明的父亲为了阻止这段爱情,不惜请来蛊师来离间他们。
加陵的父亲也不同意这对年轻人。
请来加陵日后的师傅前来游说。
面对双方父亲的反对,加陵和敏明都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中,尤其敏明知道自己的父亲那样的算计是何等的心情啊。
这时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虚幻,敏明进入了虚幻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敏明看见了别人说的“命命鸟”,一对“命命鸟”站在枝头,如同她和加陵一样。
“她瞧见那些花瓣越落越多,那班男女几乎被葬在底下。
有一个男子坐在对岸的水边,身上也是满了落花。
一个紫衣的女子走到他跟前说:‘我很爱你,你是我的命。
我们是命命鸟。
除你以外,我没有爱过别人。
’那男子回答说:‘我对于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我除了你以外不曾爱过别的女人。
’紫衣女子听了,向他微笑,就离开他。
走不多远,又遇着一位男子站在树下,她又向那男子说:‘我很爱你,你是我的命。
我们是命命鸟,除你以外,我没有爱过别人。
’那男子也回答说:‘我对于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我除了你以外不曾爱过别的女人。
’敏明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爱情,本来在她的心中爱情是神圣的专一的,一生一世的。
可是却没想到也是那么的可怕,这使她对自己的爱情灰心了,甚至是绝望了。
这个虚幻的梦境,让敏明对爱情、对婚姻有了另一番见解。
对于加陵的态度更不像从前了。
于是产生了出世的思想,决心到人生的彼岸寻找净土。
“女弟子敏明,稽首三世诸佛:我自万劫以来,迷失本来智性;因此堕入轮回,成女人身。
现在得蒙大慈,示我三生因果。
我今悔悟,誓不再恋天人,致受无量苦楚。
愿我今夜得除一切障碍,转生极乐国土。
愿勇猛无畏阿弥陀,俯听恳求接引我。
南无阿弥陀佛。
”得知敏明的心思后,深爱着敏明的加陵决定追随她,同她一同前往极乐世界,追求那属于他俩的精神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