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为什么在当今的课堂教学里要鼓励教师选择建构主义的理论范式呢?布鲁克思的观点是:一旦教师认识到了人类所具有的建构知识和新理解的冲力,学生们将会创造出无限的认识事物的可能性。
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布鲁克思(Brooks andBrooks)提出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建构主义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尽管并非所有来到课堂的学生都会对学习动词结构、运动与机械、生物循环和历史事件具有原始的兴趣,但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建构起对这些主题的理解。
只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学生就会被这样的情景所影响,进而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中。
(2)处理好学习时间与学习范围关系
一般而言,学习所投入的时间多少与其学习的范围大小是成正比的。
当然,在短的时间内要求教师给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这向来是传统讲授法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是分离的知识教学,它依靠的是测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
这样一来,分离的学习内容与范围有限的测验内容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课堂里,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学习的时间投入与学习范围的关系,倡导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大的问题或概念(big question)扩大学习的范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要为了知识的迁移而教学
建构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布鲁纳就积极地倡导要通过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来促进学生
学习的迁移。
新近的建构主义代表布鲁克思等人更是强调为了迁移而学。
实际中有许多策略可以被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活动,比如,早期的“结构学习”和“先行组织者模式”,新近的“大概念”学习和“抛锚式”学习等。
作为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恰当的策略以实现学习迁移的目标。
(4)认识改变学生原有思想的价值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思想和脑子里已经形成的概念不可能都是对的。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通过教学改变学生原有认识的意义所在:即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和新的认识事物的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