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一、拓展阅读题(13分)扬州郭猫儿,善口技。
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
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
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
(2分)(1)挟:(2)俄:(3)藻技:(4)历历不爽: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 (2分)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
(3分)二、中考题(10分)1.(2006,南宁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
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
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
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
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
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
场面蔚为三、比较阅读甲文:林嗣环《口技》(略)乙文:(原文)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
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
”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
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
”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
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
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一、给多音字“参”字注音1、参差并作,宣繁满室()2、九姑以为宜得参()3、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二、解释字词1、俟暮夜问诸神(俟:)2、倾耳寂听,但窃窃语(但:)3、内外动息俱冥(俱:)4、似一婢答云(云:)5、俄闻帘钩复动(俄:)三、回答问题1、甲文第一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拟的声音有()种,分别是(),有何特点();乙文中的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有()种,依次是(),有何特点()。
2、口技着授给病者的药方见效吗?(用原文回答) ()。
3、你是如何评价甲、乙两文中的两位口技表演者的?()参考答案一、1.(1)邀请偕同(2)不久(3)小技(客气说法)(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3.杀猪卖肉4.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
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二、1.C 点拨:C项解释为“比”,其余解释为“在”2.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得分点“意”、“稍稍”)(2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点拨:关键词“虽”、“不能指”、“端”不能译错。
3.略点拨: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一)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鸣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日,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会宾客大宴会: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7.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9.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4分)[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
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
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
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
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
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
场面蔚为壮观。
【答案】6.①会:适逢,正赶上。
②绝:消失,停止。
(各1分,共2分)7.C(解释为“比”,其余解释为“在”)8.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得分点“意”、“稍稍”)(2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得分点“虽”、“不能指”、“端”)(2分) 9.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1分)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3分)描述不准确、不完整或不生动酌情扣分(二)口技(节选)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⑵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⑶几欲先走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⑵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答案】7、(每词1分,共3分)⑴夹杂⑵说出⑶跑8、(6分)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3分)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方能给3分)9、(3分)B (200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题)(三)【甲】口技清林嗣环【乙】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3分)第一个场面: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答案】8.(2分)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9.(2分)D 10.(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