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个体行为基础-组织行为学
2-个体行为基础-组织行为学
行为意向
个体对于某一对象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 例子:不想使用用香水 态度的概念
态度的功能
适应环境 自我防卫-在受到挫折时认可自我感觉而否定环境 表达价值观 认知-形成关于客观世界的参照框架 态度
态度与工作的关系
影响工作满意度 影响工作投入 影响组织承诺
态度
影响工作满意度
热情、老练、周到 想象力丰富
悦人 思想开放
独立、冷漠、粗鲁
迟钝、想象力贫乏 刻板
好奇、有独创性
人格与职业类型(美.霍兰德)
社会型 特点: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对教育和宗教 活动感兴趣 职业:护士、教师、教授、社会学家、社会工作者
人格与职业类型
研究型 特点:喜欢智力活动和抽象的工作 职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工作 者及经济学家
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 知觉对象 情景
知觉
知觉者
经验、经历、知识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出头的椽子先烂”;“敢为天下先”这两种经验为 行为 差异提供了解释。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明了人 在认识事物时的一个重要机制,一是过滤掉无用的信息, 二是可能错失重要信息。 个体差异,如态度 对于同样的不认真的表现,老师对某些同学表现出宽 容,对另外的同学则严厉,说明老师的态度差异。 情感状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银河落九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酒逢知己千杯少” 影响知觉的因素
自我监控
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高自我监控者能够根据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表 现出适应性,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其公开角色 与私人自我之间表现极大的差异;低自我监控者 则总是表现出真实的性情。 高自我监控者更加关注他人的活动,行为更加符 合习俗,在管理岗位上更为成功。 八面玲珑是高自我监控还是低自我监控?
+
O
+
X O
+
X O
+
+
X
+
P
P
P
O
+
X O
-
+
X O
-
X
-
+
-
平衡原理
当所有符号相乘为正时保持平衡,否则不平衡, 会产生紧张关系,通过调整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 和调整对他人的看法可以重新恢复平衡。平衡理 论为群体影响法改变群体中个体的态度提供了理 论依据。 俗语道“不能摆平别人的时候就要摆平自己”。 并且平衡理论为组织中的人际矛盾的原因指出了 解释。 态度
人格与职业
传统型 特点:喜欢有条理和有系统的工作,友好务实、 善于控制及保守 职业:办公室人员、打字员、档案管理员、会计、 出纳、秘书、接待员
人格与行为
控制点 权威主义 马基雅维里主义 自尊 自我监控 冒险性
个性/人格
控制点
相信命运由自己控制还是自己受命运操纵, 前者是内控型,后者是外控型。 外控型高的员工比内控型高的员工对自己的 工作更不满意,对工作环境更疏远,对工作投入 更低,将自己不良业绩的责任推卸到他人及外部 原因。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 度。 工作满意度也反过来影响态度。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工作的挑战性、报酬的 公平性、工作环境和条件、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桥梁就是态度,个 体通过认知,形成关于这些工作方面的知识信息, 从而影响其情感和行为意向,最终导致个体对工 作的满意度的差异。 态度与工作的关系
问题
什么是结构化的工作?企业中工作的结构化与岗位 有什么关系? 在企业中是需要高权威主义还是低权威主义?
马基雅维里主义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十分讲究实用,对人保持着情 感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 如果对绩效评价时不考虑道德内涵,则高马基雅 维里主义会带来较高的绩效水平。需要谈判技能 的工作,会十分成功。 对于结果无法为手段辩护、工作绩效缺乏绝对标 准的工作而言,则绩效水平不会很高。
观测态度的方法
0
1
2
3
4
改变态度的方法
群体影响法 个人所在的群体通过规范、压力等机制约束个人 的行为,迫使其符合群体成员的期望。具体方式 比较灵活,通过群体互动模式的讨论具有较好效 果。 活动参与法 通过系列活动来改变个体态度,通过角色扮演来改 变认知,如换位思考。
信息沟通法
通过信息沟通来说服他人改变态度。因为个体的 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可能因为个体没有掌握对象 的信息或掌握信息不全面造成态度差异,所以如 何让个体了解信息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改变态度的 重要方法。 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
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具体对象相对持久的认知、情 感和行为意向。 态度
认知
个体对某一对象的知识、信息、理解和评价等, 是对人或事的价值陈述。认知是情感和意向的基 础。 例子:据我所知,香水有毒 态度的概念
情感
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情绪体验,态度中受情绪和感 情影响的部分,是左右一个人态度并导致其行为 的关键。 例子:不喜欢香水 态度的概念
个体行为
第二章
内容
个性/人格 态度 能力 知觉
个性/人格
个性的概念 影响个性的因素 个性特质/人格的维度 五大性格因素 人格与职业类型(美.霍兰德) 人格与行为 内容
个性的概念
也被称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对人 对己以及对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的异于 他人的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人格具有结构 人格是稳定的 人格决定人们的心理行为
影响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是在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并将工作绩 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反映。 态度与工作的关系
影响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 并希望保持自己作为该组织成员的身份。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是两个概念,分别是有关 自己具体工作和组织整体的态度和行为。 态度与工作的关系
个性特质/人格的维度
低分特征 高分特征
1 乐群性
孤独、缄默
外向、乐观
2 聪慧性
3 稳定性 4 好强性 5 兴奋性 6 有恒性 7 敢为性 8 敏感性 9 怀疑性 10 幻想性 11 世故性 12 忧虑性 13 实验性 14 独立性 15 控制性 16 紧张性
迟钝、学习浅薄
情绪激动 谦虚顺从 严肃谨慎 权益敷衍 胆怯畏缩 理智实际 信赖、随和 现实 直率、坦白 自信、沉着 保守 随和、信赖 不拘小节 心平气和
人格与职业
现实型 特点:喜欢有规律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 工作 职业:修理工、机械工、电工、农民
人格与职业
艺术型 特点:喜欢文学和艺术,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现 自己,感情丰富,爱想象,富于创造性 职业:作家、画家、雕刻家、音乐家
人格与职业
企业型 特点:有冒险精神、性格外向、喜欢担任领导工 作,具有说服、支配、使用语言的能力 职业:经理、推销员、经纪人、公关人员
权威主义
在组织中人们具有权力和地位差异的信念 高权威主义个性表现为思想僵化、对他人主观判 断,对上司毕恭毕敬,对下级剥削利用,不相信 他人和抵制变革。对于注重合作,讲求人际关系, 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工作,高权威主义者与 低绩效水平相关;对于高结构化工作以及成功取 决于遵守规章制度的工作高权威主义表现为较高 的绩效水平。
观测态度的方法
1.量表法 2.访谈法 3.行为观测法 4.生理反应法 态度
量表
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你有用吗? A.如果不学组织行为学,简直不可思议(非常 有用,4) B.我以后的工作离不开它(有用,3) C.可能对工作有帮助吧(一般,2) D.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没用,1) E.简直就是一种痛苦(副作用,0)
聪慧、富有才学
情绪稳定 固执支配 轻松兴奋 有恒负责 勇敢冒险 敏感、情感用事 怀疑、刚愎 幻想 世故、遮掩 忧虑、紧张 激进 专断、自主 自律严谨 紧张困扰
五大性格因素
稳定
自信、有效 合群、精力充沛 自我表现 计划性强 干净利索、可靠
神经质
调整
社交
自我怀疑、犹豫
腼腆、谦逊、孤僻 易冲动
自觉
粗心、不负责任
运用一定逻辑推理的 能力
哲学家、软件程序员、 主管
画家、建筑师、机械师 销售人员
演绎推理
演绎运用共性的规律来推知个体中的共性。 (1)管理者依靠下属完成任务 (2)我是管理者 (3)我不应该亲自动手
能力
情感能力/情商
自我意识 情感的自我意识 (认识自己的情 感) 准确的自我评价 (优势和不足) 自信(积极正面 认识自己的价 值) 自我管理 自我控制 可信赖性 尽职 适应能力 成就导向 主动性 社会意识 同情心 组织意识 服务意识 (洞察组织动态, 建立决策网 络,驾驭内部 权力争斗) 社交技能 远见 影响力 培训他人 沟通 变革的催化 剂 冲突管理 建立纽带 团队协作
知觉对象
前景与背景的区别影响个体的着眼点 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取决于我们如何将图形从 背景中分离出来。 知觉对象距离知觉者的距离及实在程度 知觉对象的相似性,在时空上的相近性 第一印象 影响知觉的因素
智力能力/智商
以遗传条件为基础,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也可以 称为认知能力。表现为运用经验,吸收储存及支 配知识及适应环境变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年龄 智商 实际年龄
智力能力结构
算数能力 表达能力 知觉速度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空间视觉知觉 想象能力 记忆力 快速准确运算的能力 会计、保险精算、数学 家 听说读写,理解听到 企业管理人员、推销员、 看到的内容并表 作家、社会工作者 达思想的能力 辨别感知的变化 总结 事故处理者 市场调查员、侦探、律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