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_张维友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_张维友

第二、促进翻译理论的建设与实践和机器翻译 的应用。对比的另一个主要用途就是为翻译提供理 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我们知道翻译是语际间的信息 传递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翻译在世界文明进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长期以来, 我国还没有 翻译理论, 所谓‘信达雅’及‘直译意译’之争、‘神似 形似’之争等, 本质上都是经验型的”[ 13] ( p10) 。实践 中的硬译、乱译等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 翻译中向 “西方一边倒”的现象严重, 英语式的汉语、汉语式
涨的势头, 可谓欣欣向荣。
三、英汉语言对比的目的和实用价值
对比研究分理论对比和应用对比。理论对比又 可分一般理论对比和具体理论对比。一般理论对比 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问题, 而具 体理论对比是运用一般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知识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根 据 F isiak 的观点, 理论对比的任务是探讨对比研究 的合理模式和理论框架, 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描述两 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之间的异同, 以确定语言之间的 等同、相似和对应的概念[ 10, 11] 。
言学的异同进行归纳:
领域
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文学、 比较语法、历史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 对比分析)
对象
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 非亲属语言, 方言
目标 构拟原始语, 建立谱系关系
语言间的异同
重心
语言间的相似之处
语言间的不同之处
方法
历时
共时
作用
梳理语言间的相互联系 发展词源学
发展语言类型学 指导语言教学/ 翻译实践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
张维友
(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本文对我国百年英汉语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 学的异同, 尤其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包括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和价值; 继而概述了我国英 汉语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讨论了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 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的理论和 方法。
的英语屡见不鲜, 造成语言规范混乱等问题。新的 翻译理论的产生和翻译学的建立都必须建立在对
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次是机器翻译问题。半个 世纪以来, 随着人工智能的开发, 高新技术的飞跃 发展, 机器翻译突飞猛进, 成绩瞩目。但机器翻译的 质量亟待提高。机器翻译过程中语际间词语的等值 问题、句子结构转换问题, 尤其是文化因素和情感 因素问题, 目前还无法解决, 这些是摆在对比研究 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有待逐步完善和提高。
作为研究方法, “比较”和“对比”是密不可分 的。所谓比较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辨 别异同高低”[ 3] (p 99) 。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 开比较, 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 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 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4] 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 因为 “一 种 事 物 的 特 点, 要 跟 别 的 事 物比 较 才 显 出 来”[ 5] 。尽管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有本质的区 别, 但在对比过程之中, 比较是最基本的方法。
研究。严格的对比研究在国外可追溯到19 世纪末, Charl es H . Grandgent 在 1894 年对英、德、法语音 进行对比, 1894 年 W ilhelm Vietor 对比德、英、法 语语音, 20 世纪初 P aul P assy 对欧洲各主要语言 进 行对比, Malt hesius 在 1926 年对比英语和捷克 语。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 他 1933 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但 第一个使用“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的是 1941 年美 国 的 Benjamin Lee Whorf。后 来 Robert Lado, Charl es D. F ries 和Di P iet ro 等等都对对比研究做 出了贡献。Lado 于 1957 年出版了《跨文化语言学》 ( Linguist ics Across Cultures) , 该书被看作是语言 对比研究的里程碑。在该书中, Lado 提出了一系列 具体分析的方法, 包括怎样比较语音、语法、词汇、 文字、文化等系统。同年 Charles D. Fries 发表了 《论英 语为外 语的教 学》( T 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 oreign Language) 被公认是与《跨文 化语言学》齐名的著作。[ 6, 7]
第 45 卷第 1 期 Vol. 45 No. 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1 月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 y ( Humanit 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an. 2006
所以, 作为研究方法, “对比”与“比较”是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 互相依赖。在对比研究中, 两个术 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 且后者甚至高于前者, 经常 混合使用。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பைடு நூலகம்
语言的对比研究古已有之。人类历史上自从有 翻译以来就有语言对比。当然, 翻译还算不上对比
收稿日期 2003- 10- 0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目“英汉词义对比研究”( 03JD740006) 作者简介 张维友( 1952—) , 男, 湖北广水人,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 从事英语词汇学、文体学等研究。
国内 的英汉 或汉 英语言 对比 研究 可追溯 到 1898 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 文汉估》。之后, 黎锦熙在研究Neshfield 的《英语语 法》( English Grammar) 的基础上于 1924 年写出了 《新著国语文法》; 吕叔湘研究了 Jespersen 的《英语 语法精要》( Essential of English Grammar) 于1942 年写出了《中国文法要略》; 王力不仅研究了叶氏的 语法还研究了Bloomfield 的《语言论》( Language) , 先后发表了《中国现代语法》( 1943) 和《中国语法理 论》( 1944) 两 部著 作。根 据刘重 德的 观点[ 8] ( pÍ) , 1898- 1949 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 这期间, 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 成绩显著。杨 自俭和李瑞华对上述前贤的对比研究评述说, “虽 有移植的问题, 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 独特创造, 对汉语语言学的建 立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 开创 了择善化用的传统。”[ 9] ( p2) 这种评 价应该 说是恰如其分的。此后到 1976 年是我国对比研究 的第二时期。由于种种原因, 这时期的对比研究几 乎陷于停滞, 成果寥若晨星。1977 年吕叔湘发表了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标志着对比研究的第三个时 期的开始。由于改革开放, 国门打开, 我国逐渐掀起 了学习外语热。随着英语教学的蓬勃开展, 英汉、汉 英语言对比研究热情愈来愈高, 成果逐渐多起来。 据统计从 1977- 1997 年的 20 年间, 共发表对比研 究的论文600 多篇, 著作近 40 部; 而1998- 1999 两 年就出现对比方面的论文 200 多篇, 还不包括翻译 方面的文章, 增长的速度实在是惊人, 且有继续上
比较语言学属于历时语言学( diachronic) , 也 称历史语言学( Hist orical Linguist ics) 。它历时地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旨 在重构原始语, 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 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 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 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关键词 英汉对比; 回顾; 应用价值; 理论; 方法 中图分类号 H1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56( 2006) 01-0133-05
一、语言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和“对比”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 常出现的字眼, 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 它们 有着本质的区别。对比语言学( Cont rast ive Linguistics) , 也称对比分析( Contr ast ive Analysis) 和比较 语 言 学 ( Comparative Philology 或 Comparat ive Linguist ics 或 Comparat ive Grammar ) [ 1] ( p58, p74) 是 语言学中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分支。它们 的联系在于两门学科都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为 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和“比较”来揭示其本质特征。 然而, 就其方法和研究的目的而言, 两者之间又存在 根本性的区别[ 2] 。
应用对比也包括一般应用对比和具体应用对 比。前者的任务是探讨对比语言学应用的一般理论 和方法问题。后者的任务是为某一具体的应用的目 的而进行的两种语言的对比, 在对比的基础上, 把 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概括起来, 实用价值 主要表现在下述各方面:
第一、促进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英汉语言对 比的首要问题是找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 让中国 学生了解英语学习中的难点, 提高学习效率。吕叔 湘早在 1947 年出版的《中国人学英语》( 1980 年修 订 2 版) [ 12] 的序言中就说过, “对于中国学生有用的 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在每一个具体 问题—— 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 都尽 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通过这种 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 个不同的家族, 英语是带有一定屈折形式的音义型 形态语言, 汉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孤立语, 表征 方式迥异。一旦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 就 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正迁移; 知道两种语 言的不同之点, 就可以设法降低负迁移, 少走弯路, 事半功倍。目前我国英语学习仍然“费时低效”的现 象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不够和不甚得法不无关 系。同理, 这些研究成果对汉外教学也会起到相同 的作用。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 synchr onic) , 它 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 考察和分析, 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 即语音、词汇、 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 并 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 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对比语言 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这里我们可以列表将两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