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报告(上报)

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报告(上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项目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报告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赛罕分局内蒙古煜园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2)一、自然概况 (2)二、社会经济概况 (3)四、土地利用现状 (3)五、土地质量状况 (4)第二章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情况 (4)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4)(一)工作目的 (4)(二)工作任务 (4)二、工作范围 (5)三、工作依据 (5)四、人员组成 (5)第三章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步骤与进程 (6)一、准备工作(2010年5月) (6)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10年5月至7月) (6)三、外业调查(2010年7月至8月) (6)四、数据处理(2010年8月至10月) (7)五、质量检查及成果整理(2010年11月) (7)第四章成果说明 (7)一、成果内容 (7)二、成果特点 (8)第五章农用地地价成果的应用和建议 (8)一、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管理中的应用 (8)二、坚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8)第六章工作经验与体会 (9)一、群众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9)二、团结的技术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9)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报告前言开展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不仅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国家法律赋予地区人民政府的责任。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方案》和《关于继续开展部分旗县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0]220号)的要求,在赛罕区开展农用地定级和估价工作。

此次农用地定级和估价工作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耕地进行的级别划分和估价工作。

主要工作目的: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科学的量化赛罕区范围内农用地的质量及分布,划分级别,并且在农用地定级的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评价,为农用地流转、农用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国家征收集体土地提供依据和价格参考。

第一章概述一、自然概况(一)地理区位赛罕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36´-40°57´,东经111°40´-112°10´。

分别与乌兰察布市、和林格尔县、玉泉区及新城区相接。

总面积为100310.31公顷,是首府最大的城区,处于首府城区扩展的主要地区。

辖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北距二连浩特内陆口岸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50公里,西南至天然气和煤炭储量丰富的鄂尔多斯市350公里。

(二)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境内主要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很大。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日照年均1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

(三)土壤特征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 12 个土类。

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和水分条件的地域性差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地带性特征。

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平均有机质含量为 1.79% ,含氮 0.06—0.11% ,速效磷 3.7—9.2ppm ,速效钾79.8—157ppm ,耕作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四)水资源受构造、岩性及地貌的控制,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埋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于水资源不足地区。

(五)植被本区植被种类较为齐全。

从北向南,由森令草原逐步过度为灌丛草原、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同时,草甸植被、盐生植被和沼泽植被相间分布。

其中,典型草原植被分为四种类型:森林草原灌丛类型,丘陵草原类型,沙漠草原类型和低平草甸草原类型。

山地阴坡、半阴坡部位,属于次生山杨白桦林区;山地阳坡、半阳坡部分,属于旱生灌丛林区。

(六)矿产资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物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矿产,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金属矿产资源更为丰富。

主要矿产有煤、泥炭、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等上百种。

现已探明的矿产地170余处,矿点及矿化点128处。

二、社会经济概况赛罕区位于呼和浩特市首府的东南部,总面积101977.12公顷,是首府面积最大的城区,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6个乡镇,124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会居委会。

赛罕区总人口40.17万人(非农业人口25.14万人),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0.9258亿元,比市政府下达任务超收3.858亿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40元,同比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8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25%;引进国内资金92.3亿元,同比增长55.6%;引进外资4588万美元,同比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18.9%。

辖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京包铁路、京包高速公路、110国道穿境而过,北京奥运会备降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座落境内,已成为沟通北京、连接西北,通往各省的重要通道,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四、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9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统计,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土地总面积为101977.12公顷,耕地面积为47756.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83%;其中水浇地面积为27240.77公顷,旱地面积为20516.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71%和20.1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5132.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3%;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537.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

五、土地质量状况近几年,虫害和气候灾害时有发生,耕地粮食产量略有下降的趋势。

耕地附近植被林木稀少,不能拦蓄洪水,防风固土,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使土壤土层厚度变薄,表层质地变粗,蓄水保肥能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所以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田、水、路、林是提高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耕地质量的一个首要问题。

第二章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情况一、工作目的和任务(一)工作目的开展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农用地质量和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准地价体系,从而推动赛罕区农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土地市场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农用地入市、农用地流转迫切要求开展农用地价格评估工作,要求对农用地这一资产加强管理,农用地估价是适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确定土地转包费、租赁费的依据。

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尽快把土地的使用权推向市场,使土地的合理流转制度化、正常化。

其次,为确立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费提供依据。

(二)工作任务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估价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级别,为合理确定农用地的征收补偿费用提供农用地质量、空间等级范围和价格标准,为政府进行科学、合理、统一的农用地管理决策,优化和调控区域土地市场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征地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提供服务。

二、工作范围本次农用地定级及估价的工作对象和范围是赛罕区行政范围内现有耕地。

2009年年末共有耕地47756.81公顷。

并在赛罕区国土资源局、农牧水利局、统计局、交通局、建设局等相关单位的协助下,获得了此次评估的主要资料及其数据。

三、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04年8月28日);(3)《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年10月15日);(4)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5)《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03);(6)《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006—2003);(7)《关于部署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61号);(8)《关于部署开展2006年度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78号);(9)《关于部署开展2007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43号);(10)《关于继续开展部分旗县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0]220号);(11)《关于开展全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07〕622号);(12)《关于印发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07〕121号);(1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有关农用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区位、交通、土地利用、土地交易等自然、社会、经济资料;(14)其它相关资料。

四、人员组成为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完成赛罕区农用地基准地价更新评估报告,在赛罕区国土资源局领导的组织与带领下,由赛罕区政府和内蒙古煜园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了定级估价项目组。

赛罕区农用地的具体工作,评估工作委托内蒙古煜园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第三章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步骤与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的要求,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具体划分为以下阶段进行。

一、准备工作(2010年5月)主要工作是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培训,制定工作方案和经费预算等。

同时对工作方案、技术路线和经费预算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确定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并集中进行培训。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10年5月至7月)赛罕区农用地定级基础资料包括:赛罕区农用地分等资料(文字、图件、表格、图片等资料)、农用地区位条件资料和土地利用条件资料、土地经济条件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资料的形式包括:文本、图件和各种数字化成果资料。

资料的类型包括文本、图件等。

对定级工作进行和定级结果准确性有决定作用的资料为:1、赛罕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赛罕区行政区划图3、赛罕区交通道路图4、赛罕区各乡镇玉米、土豆等作物产量资料5、赛罕区各乡镇人口资料三、外业调查(2010年7月至8月)赛罕区农用地定级估价基础资料包括:赛罕区农用地定级资料(文字、图件、表格、图片等资料)、土地直接经营投入收益调查资料,土地间接经营投入收益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