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全等三角形总复习
离相等).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3.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
证明: 过点F作FG⊥AE于G, FH⊥AD于H,FM⊥BC于M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 FG⊥AE, FM⊥BC ∴FG=FM(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
A.AD=AE
C.BE=CD
B. ∠AEB=∠ADC
D.AB=AC
例2:已知:如图,CD⊥AB, BE⊥AC,垂足分别为D、E,BE、 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 D 等的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例3. 已知: AC⊥BC,BD⊥AD,AC=BD. 求证:BC=AD.
∠CAB=∠DAB (AAS) 找任一角 或者 ∠CBA=∠DBA
如图,已知∠1= ∠2,要识别△ABC≌ △CDA, 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D 2 1 C
A
B
思路3: 已知一边一角(边与角相邻): 找夹这个角的另一边 找夹这条边的另一角 找边的对角 AD=CB (SAS) ∠ACD=∠CAB (ASA) ∠D=∠( B AAS)
EBD=FCD(已证) BD=CD(已知) ∴△DEB≌△DFC(AAS) ∴DE=D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F=CE, BE = DF,BE∥DF,求证:AB∥CD。
证明: AF CE AE CF
又
BE ∥ DF
1 2
13.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
求证:BC∥EF
F E D
A B C
14.已知:如图21,AD平分∠BAC, DE⊥AB于E,DF⊥AC于F,DB=DC, 求证:EB=FC
F A B E D
C
34
11. 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 1 AD ( AB AC ) 已知:如图,AD是△ABC 的中线,求证: 2 证明: 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 A ∵ AD是△ABC 的中线 ∴ BD=CD 又 ∵ DE=AD ADC EDB ∴ △ADC ≌ △EDB ∴ AC = EB 在△ABE中,AE < AB+BE=AB+AC 即 2AD < AB+AC 1 ∴ AD ( AB AC )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
为“边边边”或“SS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 DEF中 AB=DE BC=EF CA=FD
B
A
C
D
∴ △ABC ≌△ DEF(SSS) E
F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2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知识点
3.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
找夹角 SAS ① 已知两边找另一边 SSS 找直角 HL
边为角的对边 找任一角 AAS 找夹角的另一边 SAS ② 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 找边的对角 AAS
找夹边 ASA ③已知两角 找任一边 AAS
∠ADC,求证:AE平分∠DAB D C
F E
∴BC⊥DC 又∵EF⊥AD
∴EF=CE
又∵E是BC的中点
A B 证明:作EF⊥AD,垂足为F ∵DE平分∠ADC AB//CD,∴∠C=∠B 又∵∠B=90º ∴∠C=90º
∴EB=EC
∴EF=EB ∵∠B=90º ∴EB⊥AB ∴AE平分∠DAB
10. 如图,AB=DE,AF=CD, EF=BC,∠A=∠D, 试说明:BF∥CE
E
C
F
B D
例8. 如图,在△ABC中,两条角平分线BD和 CE相交于点O,若∠BOC=1200,那么∠A的度数 是 600 . A E D C
O
B
例9、如图:在△ABC中,∠C =900, AD平分∠ BAC,DE⊥AB交AB于E, BC=30,BD:CD=3:2,则 DE= 12 。 c
D
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A D
在△ABC与△DEF中 AC=DF
∠C=∠F BC=EF
B
C F E
∴△ABC≌△DEF(SAS)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3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A=∠D AB=DE ∠B=∠E
∠ODB=∠OEC(垂直的定义) ∴△OBD≌△OCE(ASA) ∴OB=OC
4. 如图,CA=CB,AD=BD,M、N分别是CA、CB的 中点,证明DM=DN,
C M
N
A
B
D
28
5.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 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证明:
E
∵ △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找夹角的另一角 ASA
二.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QD⊥OA,QE⊥OB,点Q在∠AOB的平 分线上 (已知) ∴ QD=Q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
边的距离相等)
1.角平分线的性质:
2.角平分线的判定: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 分线上。 ∵ QD⊥OA,QE⊥OB,QD=QE(已知).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的距
AB = DB
∠ABE = ∠ DBC BE=BC ∴△ABE≌△DBC(SAS) 证明:∵△ABD,△BCE是等边三角形。 ∴∠DBA=△EBC=60° ∵ A、B、C共线∴∠DBE=60° ∴∠ABE=∠DBC 在△ABE与△DBC中 ∴∠2=∠1 在△BEF与△BCG中 ∠EBF = ∠ CBG BE = BC
的 两边距离相等) . 又∵点 F在∠CBD 的平分线上,
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G M
H
FH⊥AD, FM⊥BC ∴FM=FH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FG=FH(等量代换)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二、全等三角形识别思路复习
如图,已知△ABC和△DCB中,AB=DC,请补充一个 条件-----------------------,使△ABC≌ △DCB。 A D
8 . 已 知 : ΔABC 和 ΔBDE 是 等 边 三 角 形 , 点D在AE的延长线上。 求证:BD + DC = AD
A E B
分析:∵AD = AE + ED ∴只需证:BD + DC = AE + ED ∵BD = ED ∴只需证DC = AE即可。
C
D
32
9.如图AB//CD,∠B=90º ,E是BC的中点,DE平分
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如图, △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P作PD⊥AB于D, PE⊥BC于E,PF⊥AC于F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 BM上, PD⊥AB于D,PE⊥BC于E
B A ND P M F C
E ∴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
B C F E A D
∴ △ABC≌△DEF(ASA)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4
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在△ABC和△DEF中 ∠A=∠D ∠B=∠E BC=EF
∴ △ABC≌△DEF(AAS)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5
有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HL)。
在Rt△ABC和Rt△DEF中 AB=DE (已知 ) A D
AC=DF(已知 )
C ∴ △ABC≌△DEF(HL) B F E
知识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相等,周长、面积也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AS、ASA、AAS、SSS 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AS、ASA、AAS、SSS、HL
∴ AC=BC DC=EC ∠BCA=∠DCE=60° ∴ ∠BCA+∠ACE=∠DCE+ ∠ACE
A
即∠BCE=∠DCA
在△ACD和△BCE中 AC=BC ∠BCE=∠DCA DC=EC ∴ △ACD≌△BCE (SAS) ∴ BE=AD
B
C
D
6. 如图A、B、C在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 三角形,AE交BD于F,DC交BE于G,求证:BF=BG。
E
B
10.如图,∠ACB=90°,AC=BC, BE⊥CE,AD⊥CE于D, AD=2.5cm,DE=1.7cm。求:BE的长。
B E
D
C
A
1.已知BD=CD,∠ABD=∠ACD,DE、DF分别垂直 于AB及AC交延长线于E、F,求证:DE=DF
证明:∵∠ABD=∠ACD(已知) ∴∠EBD=∠FCD( 等角的补角相等) 又∵DE⊥AE,DF⊥AF(已知) ∴∠E=∠F=900(垂直的定义 ) 在△DEB和△DFC中 ∵ E F (已证)
又 BE DF
AEB ≌ CFD A C AB ∥CD
3. 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 BE与CD相交于点O,且∠1=∠2,求证OB=OC。
证明:∵∠1=∠2 CD⊥AB,BE⊥AC
∴OD=OE(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在△OBD与△OCE中 ∠BOD = ∠ COE( 对 顶 角 相 等 ) OD = OE( 已 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