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都火车站建筑分析报告

京都火车站建筑分析报告


平面示意图
谷 歌 区 位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历史之门
京都被誉为通向日本历史之门。因此, 参加国际竞赛的大多 数建筑师都着力表达/ 城市之门的意象。尤其是安藤、黑川 和地原这三位日本建筑师在建筑体量处理上都采用了门型构 图。而原广司认为, 今日的京都依然清晰地保留着 1200 年 前平安京时代的城市形态, 其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市地 理特征。因此, 他的方案意图是设计成地理上的、作为城市 通向/ 历史之门的聚集场所( concourse) 。这一意图的表达 手法是在新车站内设置了一座巨大的厅来反映城市之门的意 象。横向布置的大厅进深27 m, 最高处达 60 m, 横向宽 470 m, 且呈两端高起、中间低的谷状, 大厅两端开敞, 顶部覆以 曲面的金属网架和玻璃( 见图 1、2) 。进入大厅, 首先会看 到京都的天空。建筑师在此处也意图表现/ 境界存在, 同时也 不存在的日本传统美学理念。
建造背景
京都火车站位于新干线上,是京阪神(Keihanshin) 地区(东京、大阪、神户)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 4000万游客,在20世纪80年代,京都车站已经非常局 促,因此新车站的建设势在必行。京都车站大厦设计竞 标要点是在1990年1月发布的,竞标组委会为设计师规 定了三大目标:(1)更新公共交通系统;(2)更好 地接待旅客;(3)焕发市区活力。半年后原广司设计 事务所提交的方案中标。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于 1994年6月完成。工程在1993年12月已部分开工, 1995年3月全面开工,1997年7月竣工,同年9月1日, 包括饭店、商业设施在内的全部设施开门营业。为京都 新车站的设计专门组织了国际竞标会,在日本这样的竞 标其实是非常少的,整个设计工作持续了约6年半。京 都车站项目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由此可见,这是京都重要 的历史地位与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中央大厅屋顶——钢与玻璃的艺术
车站大厅西面,呈台地状往上逐级抬升, 与户外城市文化展演平台及时尚百货相连接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中央大厅西侧弧形宽台阶——可停留空间, 年轻人的聚集空间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中央大厅西侧的弧形宽台阶——通往可眺望可眺望 古老东京都全貌的空中花园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建筑外立面处理
京都车站整体呈箱形, 建筑外立面大多采用了玻 璃墙面, 配以灰色的石材、混凝土预制构件和金 属面板,颜色上保持了原广司一贯的透明、银、灰、 白的素色调。玻璃的使用是为了减少这一大体量 建筑的灰暗和沉重感。尤其是建筑的北立面, 也 就是面向历史城区的主立面, 大面积地使用了玻 璃。大片的玻璃墙面对着传统的京都街道, 映射 于其上的是京都浮云的天空。原广司称, 这也是/ 京都天空的设计。建筑立面处理仍然明显反映了 原广司的/ 集落思想, 材料和细部形体不断变化, 形成丰富的组合, 即所谓/ 混乱感, 同时也能看出 他对云形曲线的偏爱。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车站东面,连接酒店与办公楼的户外聚集节点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结语
京都车站落成后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一座车站。建成后的调查显示, 多数京都人对新车站的建设持有异 议, 认为他的尺度和形式不适合京都。但是正如著名城市设计专家西村幸夫所说: / 我个人不喜欢这个车 站, 可是如果制造出一个传统的楼阁, 也不一定是惟一的答案。在古时候, 没有这么大的车站, 用传统的材 料不可能做这么大的一个车站。如果我们假装材料是木头的, 其实还是假的。所以你如果只是想复制传 统的建筑样式, 这好像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
建筑外立面处理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从屋顶广场俯视的中央大厅出入口—— 玻璃墙面的的镜面反射将一个曲线雨棚 变成对称的两个
设计意图及处理方法
聚集场所
这个位于城市空间结构结点上的超大尺度的厅, 也是建筑的 核心, 它联系着室内、室外及各层的使用空间。大厅空间本 身是一个整体, 没有分层的感觉; 但随着大厅地面向东西两翼 不断升高, 在各个层面高度上与各层的使用空间都形成回路, 使得位于不同层面上的使用空间都融于大厅, 即所谓/ 聚集场 所0; 而且成为传统城市空间的延伸, 消除了高层建筑的感觉。 大厅向东西两侧的升高方式不同: 东侧是呈台地状, 各台地之 间通过自动扶梯联系, 尽端是旅馆区围合的屋顶广场; 西侧设 置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宽台阶, 形成连续上升的坡面( 见图 3、 4) 。位于西侧的百货店在各层都有开口与宽台阶相连, 宽台 阶尽端是位于百货店和停车场屋顶上的开敞广场。半开敞的 大厅通过/ 地形0变化, 促成了各功能区的融合, 创造了可停 留空间, 也暗示了京都优美的自然地势。
京都火车站建筑分析
建筑师介绍
原广司1936年出生于日本东北的川崎市(Kawasaki)。 195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1961年于 日本东京大学取得建筑硕士学位,1964年取得日本东京 大学数物大学院建筑学科博士学位。并于1964年担任东 洋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副教授,1969年东京大学生产技术 研究所副教授。1970年与“Φ建筑研究室”共同合作从 事设计工作。并于1982年任教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教授。在1960年代时,原广司被认为是日本三名最有前 途的年轻建筑师之一,其中Iso和Kuro在大型的公共建 筑中树立了他们的风格,而原广司则致力于探寻居住建 筑上新的表现。在探寻过程中,原广司尝试以理性的方 法来转变现代主义建筑的原理,尤其是共同性质的空间 观念。原广司合理化的处理造型和他对建筑的观念—建 筑是文化的表现,都对年轻一代有着极大的影响。
空பைடு நூலகம்地面层
京都车站另一个重要之处是设置了所谓空中地面层。这一层面 的设置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要求。京都车站位于电车和地铁的 线路交叉点上, 底层用于车站的部分要求大跨度, 以跨越地铁线。 其跨度要求达到 50 m。因此在距地面高 15 m 处( 百货商店三 层, 旅馆部分四层) 采用4 m 高的空中桁架结构形成了一个整体 的空中基盘, 一部分透空与大厅连接。在此基盘之上可以灵活布 置不同开间的建筑。同时, 这一层面为将来车站的发展留有了余 地。将来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多层线路立交, 或者要加强城市南北 新旧城区之间的联系, 都可以在这一层上实现。/ 空中地面层0 的设置在技术上是一个难题, 由著名结构学家木村俊彦完成。其 结构原理和施工方法与原广司于 1993 年完成的大阪梅田大城 市轨道交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