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病与糖尿病

肝病与糖尿病

• 长期以来,学术界特别是消化内科医生把继发于肝损害后
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于2008年重申:糖尿病是一组由于
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兼之所引起
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2],“肝源性糖尿病”的发 生机制并没有概括在这个定义里。 • 因此内分泌专家认为,所谓“肝源性糖尿病”就是指肝病 合并2型糖尿病。
脂肪肝与糖尿病
• • 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脂肪肝 4%-46%的脂肪肝患者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尿病
糖 尿 病 患 者
脂 肪 肝 患 者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2000年
肝硬化与糖尿病
• 慢性HBV和HCV感染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其发生
糖尿病的几率显著增加,有报道96%肝硬化患者存在 葡萄糖耐量异常,30%存在显性糖尿病,进一步研究 发现在代偿期肝硬化时,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糖耐量的 异常。
(2.5-9.2%)、酒精肝(11.5%)、无肝病者(1.5-11.2%)。
• 危险因素:年长、男性、肥胖、进展期肝纤维化、 HCV基因1型和2型、肝脂肪变、糖尿病家族史。
HCV
•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基因型特征分析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年8月地7卷4期)
• HCV基因3a型更易合并2型糖尿病
药物治疗
• 肝病患者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没有肝病者基本相
同。虽有药物代谢改变和肝毒性的顾虑,但迄今还没 有肝病患者使用降糖药而诱发肝毒性的直接证据,因 此只有在肝功能衰竭时(腹水、凝血障碍、肝性脑病) 才会引起药物代谢的明显改变。
(一)双胍类
•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可用于大多数患者,但患进展性
(四)α-糖苷酶抑制剂
• α-糖苷酶抑制剂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 阿卡波糖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且无肝毒性。
• 阿卡波糖降糖同时还可降低血氨,其作用与增加肠道蠕动相平行。据 报道,该药增加肠道蠕动,有利于分解糖类的细菌繁殖,抑制分解蛋
白质的细菌增殖,最终使肠道产氨减少。
肝硬化的病因与糖尿病的关系
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 60% 50% 40% 30% 20% 10% 0%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酒精滥用 血吸虫病 自身免疫 原因不明
408例肝硬化来自上海市一医院,待发表资料
糖尿病与肝细胞癌
•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肝细胞癌的患病率及肝癌 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都是普通人群的4倍,其确切机制 未明。
尤其是胰腺SS细胞反应。
• 部分学者认为无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不继发HD,因为无肝硬化 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并没有明显增加。
HCV
• 继发HD的常见病因,目前认为在HCV基础上引起的HD既有来自病毒的
直接损害,也存在继发免疫损害。 •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糖尿病发生的
肝脂肪变性减少45%,75%恢复正常;同时ALT和谷草转
氨酶(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二)噻唑烷二酮(TZDs)
• 由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脂肪肝潜在的核心缺陷,则胰岛素增敏 剂TZDs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
• 由于曲格列酮的肝毒性而退市,使得人们担心此类药物的潜在
肝毒性,但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引发急性 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性比曲格列酮要小得多。 • Tolman等推荐,在开始使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前应测定ALT 水平,如果有肝病活动的证据或血浆ALT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 的2.5倍,则不应用该类药物。 • 也有学者认为,只要ALT水平升高,不论是否超过正常值上限
• 阿卡波糖通常会引起ALT暂时轻微升高,但很少引起严重的肝病。虽 然药品说明书上有对于肝病患者的警告,但其口服后仅被吸收1%~2
%,代谢半衰期为3.7h,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主要在肠道降解或以
原形随粪便排泄,长期服用未见蓄积。 • 用于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五)胰岛素
• 由于无肝毒性,在所有降糖药中胰岛素治疗肝病合并 糖尿病是最安全的。 • 但胰岛素的用量应因人而异: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 因肝糖异生能力下降和对胰岛素降解能力降低,容易 发生低血糖,则胰岛素需要量较少;而肝病患者存在 胰岛素抵抗,又有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用量增大的情 况,因此,密切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的及时调整 是必要的。 • 发生肝性脑病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因而易引起餐后高血糖,此时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 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可能特别有效。
6. 缺钾、缺锌:肝硬化患者有时血钾虽正
常,但体钾或可交换钾已有减少。此外,
肝硬化患者多有锌缺乏,它将直接影响葡
萄糖的利用。
7. 药物影响:肝硬化患者常因腹水而应用各
种利尿剂,其中噻嗪类(双氢克尿噻)及呋
塞米(速尿)对血糖的影响尤大,长期使用
该类药物可致糖耐量减退,血糖升高。
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
3. 酶活性降低:患肝病时参与糖酵解(葡
萄糖激酶)及三羧酸循环的多种酶活性降低, 肝糖原合成降低,肝及周围组织摄取和氧化 糖的能力下降,调节糖代谢功能减退。
4. 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或毒物可同时损
害肝脏和胰岛β细胞。
5. 营养因素:营养缺乏可使胰岛β细胞变性,
而长期摄食高糖或静脉输注大量葡萄糖亦可 能过度刺激胰岛β细胞,使之衰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硬化时,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糖耐量的异常。 • 研究发现HCV 基因1型和4型继发HD的比例明显升高,由此推断HCV不
同基因型诱发胰岛素抵抗的能力不全相同,从而引起HD的比例也不相 同,其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HCV
• 美国成人抗-HCV阳性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增 加2-3倍,糖尿病患者抗HCV阳性率4.2-28%。 • 慢性丙肝患者糖尿病患病率(24-39%)显著高于乙肝
的2.5倍,都不宜使用,而应换用胰岛素。
(三)胰岛素促泌剂
• 当禁忌使用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时,药物治疗可从胰岛素促
泌剂开始。
• 通常,磺脲类可安全地用于肝病患者。对于同时存在酒精性肝病和胰 腺损伤的患者优先选择半衰期短的磺脲类,例如格列吡嗪等。 • 已出现肝性脑病、腹水或凝血障碍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代偿低 血糖的能力降低,此时应在严密监视下改用胰岛素治疗。 • 目前尚无有关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肝毒性的研究报道,肝硬化患者那 格列奈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
慢性HBV和HCV感染者一 旦进入肝硬化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显著增
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CHC相关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和胰岛素抵抗有关,有研究报道HCV
30%存在显性糖尿病,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代偿期肝 核心蛋白可直接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
加,有报道96%肝硬化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异常,
• HBV——目前乙型肝炎患者是否继发HD,意见并不统一。
• Custro等认为某些乙型肝炎患者伴有的血糖异常与丙型肝炎引起的HD类似
• 而有研究则认为HBV感染与胰岛素抵抗无关,甚至对胰岛素抵抗的产生有
抑制作用。 • 有研究认为HBV可以直接对胰腺造成损害,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 泌异常,包括成熟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分泌较多不成熟的“假性胰岛素”。 • 除病毒的直接损害外,病毒感染机体继发产生的免疫性损害可能更为重要,
• 两者享有共同病因/病机
血色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胰腺炎、酒精性肝炎/胰腺炎
• 两者凑巧合并存在
肝源性糖尿病(HD)
• Narmyn于1906年最早定义本病
• 泛指继发于各种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
• 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比不明显,较少伴随微血管
病变 • 发病机制与1型和2型糖尿病也不完全相同
名称之争
肝病&糖尿病
肝胆科小讲课 2014-12-5
肝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Trombetta等综述文献报道后发现,肝硬化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为12.3%~
57.0%[1]。 Knoble等报道,丙肝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而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是肝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中发现患肝病者亦相当多,4项涉及3701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发现, 2%~24%的糖尿病患者肝酶异常,其中5%已确诊患有肝病。另一项研究涉及 13个中心的5003例糖尿病患者,5.6%的患者肝酶异常,其中98%是脂肪肝和慢 性肝炎。
• (2)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游离脂肪酸等胰岛 素拮抗物质水平由于肝脏对其灭活减少而升高,从而产生外周 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2. 胰岛素的分泌与代谢异常:
肝硬化患者单独胰岛素抵抗不足以引起肝 源性糖尿病,仅那些β细胞不能满足因胰 岛素抵抗而相应增加胰岛素分泌要求的个 体,才可能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
[1] Trombetta M, Spiazzi G, Zoppini G,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5,22 (Suppl. 2): 24-27.
肝病合并糖尿病
• 糖尿病相关肝病
糖原累及性肝肿大、NAFLD、降糖药物相关肝毒性
• 肝病相关糖尿病
肝硬化、丙型肝炎、NAFLD、肝移植术后
肝病和酗酒者禁用,因其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 研究发现,使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有 益,且无致肝毒性的报道。二甲双胍因有轻微的减轻体重 作用而特别适用于肥胖的NAFLD患者。 • Lingvay报道,用二甲双胍(2g/d)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治疗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个月,随着HbA1c达标,
治疗
• 一般治疗
•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体重减1~ 2kg/周是合适的。 • 运动虽然不是糖尿病肝病的特效治疗方法,但能够改 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 • 避免摄入酒精,原因不仅是酒精对肝脏有毒性,还有 酒精的高热量和其与磺脲类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 • 严重肝病患者中超过50%者存在营养不良,药物治疗 一般在加强支持、改善患者营养和全身状况后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