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C)A. 熔点B. 沸点C. 质量D. 比热2.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
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超过...(B)A. 9吨B. 9千克C. 9克D. 9毫克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B) A. 凝固点高 B. 凝固点低C. 比热容大D. 比热容小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第4题))A. 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B. BC段时物质仍吸收热量C. 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分钟D. 该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为48℃5.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C)A. 升华B. 凝华C. 熔化D. 凝固6.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 用手很难拉断钢丝,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7.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A. 分子质量增大B. 分子体积增大C. 分子间隔变大D. 分子个数增多8.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B)A. 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B. 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C. 用水给发动机冷却D. 用铜丝做导线【解析】A是利用塑料导热性能差,B利用塑料泡沫的密度小,C利用水的比热较大,D 利用铜丝导电性能较好。
9.下列关于天平的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A. 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B. 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C.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D. 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解析】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潮湿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否则天平会锈蚀;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应在左、右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以减小误差。
10.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D)A. 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B. 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C. 酒精的蒸发速度D. 酒精的沸点【解析】沸点是物质的特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的大小,多次实验发现: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C)(第11题)A. 水的比热比煤油大B. 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C. 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多【解析】因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沸腾时各自升高的温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比较加热时间无意义。
1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错误..的是(C)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理是冰熔化要吸热B. 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C.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解析】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3.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第13题)A.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 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解析】由于用相同热源加热,所以物质吸热多少可用加热时间多少来判断。
由图可知,在熔化过程中,加热时间甲<乙,所以吸热甲<乙。
在固态时,升高相同温度,甲曲线陡,加热时间甲<乙,所以甲吸热少。
在液态时,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时间甲>乙,所以甲吸热较多。
14.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C)(第14题)A. 都会沸腾B. 都不会沸腾C. 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 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导学号:73004018【解析】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 ℃,但达到100 ℃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而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故酒精会沸腾。
15.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B是测量矿石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B),(第15题))A. 偏大B. 偏小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解析】由于取出矿石时,带走部分水,因此倒入的水的体积大于矿石的体积,即测得的可知,ρ偏小。
矿石体积偏大,由公式ρ=mV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6.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
汤汁是蒸气_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扩散__现象。
(第16题)17.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__冰__,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
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擦干,“霜变成水”是__熔化__过程。
18.事物分类需要有一定的根据,试写出以下几种分类的根据:(1)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是否有熔点。
在玻璃、松香、沥青、铁、海波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铁、海波。
(2)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CD(填字母)。
A. 冰雪融化B. 钢铁生锈C. 矿石粉碎D. 酒精挥发1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相互窜味,食物变干主要通过_汽化或升华的方式失去水分,食物窜味的原因是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食物变干是冷藏室食物中的水分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了汽化,或冷冻室食物中的水分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窜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20.0 ℃的水和0 ℃冰的冷热程度是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解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但冰熔化成水时要吸收热量,所以感觉更冷。
2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第21题))(1)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的密度的__3__倍。
(2)当体积为2厘米3时,m 乙=__1.8__克。
【解析】 (1)ρ甲=m 甲V 甲=5.4克2厘米3=2.7克/厘米3,ρ乙=m 乙V 乙=2.7克3厘米3=0.9克/厘米3,ρ甲=3ρ乙。
(2)当V 乙=2厘米3时,m 乙=ρ乙V 乙=0.9克/厘米3×2厘米3=1.8克。
22.小明想知道所喝奶茶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奶茶的总质量为76.2克,倒入量筒中40厘米3后,再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剩余奶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中奶茶的质量为__42__克。
经过计算可知,奶茶的密度为__1.05__克/厘米3,喝掉一部分后,奶茶的密度将___不变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22题)【解析】 倒出的奶茶质量m =m 总-m 剩=76.2克-34.2克=42克,奶茶的密度ρ=m V=42克=1.05克/厘米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由此可知喝掉一部40厘米3分后奶茶的密度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第23题8分,第24题15分,共23分)(第23题)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2__℃。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_时间;b_状态。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吸收热量,温变不变。
【解析】(2)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的内容为时间和状态。
24.小刘发现一杯热水在冬天比在夏天冷却得快,为了掌握物体保温和快速降温的规律,小刘根据热水冷却快慢的一些现象,做了下列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有关。
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容器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小刘选用3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个杯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放在温度可调控的房间里做了5次实验。
每次实验杯子都装满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热水温度从90 ℃降至50 ℃所用的时间,只有第2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水吹风(水不溢出)。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1)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科学猜想:热水冷却快慢还与热水的__质量__有关。
(2)分析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可知热水表面空气流速越大,冷却时间越短。
(3)用序号为3、4、5的三个实验可以验证小刘的第__二__个猜想。
(4)在验证热水冷却快慢与温差有关的两次实验中,小刘控制的变量是容器的材料和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
(5)请你对小刘以上实验探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条合理的评价意见:从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角度分析,在验证某一个猜想时,应尽可能地多做几次实验,观察每一次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
【解析】(2)分析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变量是有无电风扇吹风,可以发现,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时间越短。
(3)比较3、4、5的三个实验可以看出,装水容器的材料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达到相同的冷却效果,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说明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
(4)验证热水冷却快慢与温差有关时,应该选择温差不同,但容器的材料和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相同的实验。
四、解答题(11分)25.校运会小明参加了铅球比赛,赛后小明想知道铅球是不是用铅制成的,于是向学校体育室借了一个铅球来到实验室,在老师在帮助下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