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高调慈善例文
1
高调行善,有何不可?
孔老夫子曾对他的弟子子贡说,做了善事就应该被夸赞,并且应该欣然接受夸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去效仿你的善举。
这话简直说到中国“首善”陈光标的心里去了。
行善之本在于助人,在于救人,只因善心能够给人带来温暖,能够让人重新回归幸福与甜蜜的生活。
然而,尽管“慈善”一词人见人爱,人见人夸,但是慈善之举却并不一定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于是某些伪慈善者的“嗟,来食”之举,注定要受到所有有尊严有骨气之人的抵制,所谓“人活一口气”嘛。
但是,如果慈善者满腹真诚,虔诚呼吁贫困者接受救助,这样的举动看似有悖中华民族谦虚淡泊之优良传统与“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却因真诚可爱而未尝不可。
天下之大,我们并不能一味要求人人的行为举动都要一致。
,行善方式不同,是不是善心就不一样了,是不是善心就变味了呢?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
一直以来,总听说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既然是善举,为何不能让别人知道呢?做了善事隐姓埋名固然能体现出所谓人格的高尚,但正大光明地做了好事难道就不高尚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大张旗鼓地行善是在践踏受捐者的自尊。
其实不然,既然有人响应这种举动,就说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善心与沟通。
受捐者并不是弱小者,接受别人的善心会让他们更快地成长,以后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善心轮回,真情不是永远都在上演吗?
高调行善,要的是一个典型的榜样效应,能唤起更多的爱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行善,不妨高调。
至少,在高调行善面前,我们很多人都会思考,人家做了,人家做得很好我们该如何做?世界本是一片奉献爱心的天地,也应是一片享受爱心的天地。
只有付出与回报,彼此都将爱奉献给他人,才能将这炽热的神圣之火传递下去,才能让爱的河流奔腾不息。
古罗马哲学家说过:“世界本是黑暗的,当人们点燃了爱的火焰,才变得明亮而温暖。
”慈善是伟大的,但同时又不是默默无闻的,它需要每一个得到爱的人同时也要感受到爱的存在。
高调行善,便是在舞动善的旗帜。
我相信,这面旗帜会因着更多人的参与而不断被传递,让世界共同演绎爱心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