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光标高调行善高调做事

陈光标高调行善高调做事

陈光标:高调行善高调做事2011-02-21 14:01 新民周刊我以后最多给我孩子买套房,买部车,结个婚,就拉倒了,给他三五十万块钱(事业)起家拉倒了。

撰稿·卞宁(记者)“把电视声音放大点,放大点,节目来了——别把我的台按错了!”陈光标端坐在南京金鹰国际7楼的一间包厢里,等着四川卫视关于他的节目的播出。

约定时间到了,节目却没播,一台赈灾晚会占用了荧屏。

陈光标有点失望,等了一会儿,手下人和四川的编导确认节目当天不播了,陈光标让身旁的《新民周刊》记者继续提问——“把电视声音开小点!”7月2日的晚上,汶川大地震过去50多天了,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光标仍忙得不可开交。

他的声音一直中气十足、保持着高分贝,无论是回答《新民周刊》记者的提问,还是在公众面前的频密亮相。

当天傍晚,陈光标刚从北京做完5场报告飞回南京,再之前,是南京的3天8场报告,香港的3场报告……回到南京的短暂停留不过2天,在江苏省政协做报告的新闻刚登上当地媒体,7月5日,陈光标又现身北京,在全国人大下属机构主办的一个论坛上侃侃而谈救灾经历,他说国内名校排着队请他开学后去演讲。

眼镜片后面,他的眼里布满红血丝,这些天,他无暇睡眠,也获得了人生声誉的高峰。

“中央电视台天天都能看到我,各个频道轮流播。

”谁都知道陈光标这个带了60台大型机械去救灾的“中国首善”。

陈光标喜欢用“中国首善”称呼自己,这个称号是4月26日揭晓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颁给他的,他以1 .81亿的年度捐款额位居全国第一。

林林总总的排行榜中,这个“榜”由民政部下属机构主办,带有一定官方色彩。

同在4 月发布在另一份非官方的“胡润慈善榜”上,陈光标也排进了前10名。

汶川大地震以来,“富人的榜样”、“一个人感动了中国”、“中国的良心”、“常山赵子龙”——陈光标的美誉纷至沓来,他站在总理身边,他与成龙、濮存昕、刘德华等明星一起亮相灾区。

陈光标做慈善的规矩是要“秀”。

他做善事总要喊上媒体和当地政府,拍照、录像、捐赠证书一个不能少。

公司会议室里十几米长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奖杯和数不清的证书。

奖杯和证书上方挂着的,是多张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幅合影,他深入思考过自己与政治的关联。

在四川前线救灾的日子里,随行人员随时帮他拍下在各处的身影,发布到网上被争相转载。

陈光标深谙“秀”之道。

他的名字前面的头衔加起来有360个字;他的口头禅是“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的随和表现在让毕恭毕敬的外人喊他“标哥”;他的眼泪也很著名,曾在电视节目中忆及童年大哭起来,在四川也留下不少痛哭的照片。

他的身边人认真地和《新民周刊》记者说,陈总受的那个苦啊,悲伤逆流成河。

陈光标喜欢问别人自己知名度怎么样。

他的知名度远高于曾四夺“中国首善”的福建地产大鳄黄如论,他放言今年要再拿一个“中国首善”。

他在江苏泗洪老家盖起天安门一样的大宅门,光地暖就用了500平方米。

童年时住的茅屋也被他保留,特地盖了个大顶保护起来。

陈光标从不讳言慈善带给他的实利——捐得越多、得到的越多。

他说慈善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意。

他的主业——再生资源利用,说简单点,就是一边拆房子,一边对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根据国家政策,这种环保产业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

在中国高调慈善,注定是争议人物。

主流媒体对陈光标的评价却鲜见争议,网络上也是接近100%的叫好率。

有网友在网络社区发了个帖子质疑陈光标在灾区作秀,还没有一个回帖,就被版主删了,解释是“不能无端猜测动机”。

人们看不见陈光标救灾故事各种版本细节的出入——无须与“侠之大者”计较这个,有人喊出要成立个“光标社”追随他。

两个网友撞车给他写了《史记·陈光标传》,其中一个评价他“起于寒微而富,是为能也,怜贫惜老,是其仁也,千里救难,因其义也,亲入险地,是其勇也,富不忘本,因其德也”。

被网友夸赞有佛相的陈光标已经像一个神话,一场灾难可以带来不少个神话。

陈光标有时做完善事会附加表演一趟霍元甲的迷踪拳,他说自己没有套路,随心所欲,就是能赢。

我捐得越多,得到的越多《新民周刊》:现在有多少精力花在慈善上?陈光标:(百分之)五六十。

《新民周刊》:生意和慈善间的精力冲突怎么解决?陈光标:我捐得越多,得到的越多。

我回报社会,现在也看到了社会对我的无形回报。

我这次去救灾的60台机械,本来是到陕西、天津、河北去拆迁的,眼前看是个损失,无形中得到了巨大回报。

以前搞废旧拆迁,我去求别人,到处找商机。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我是搞拆迁的,打电话给我,忙得应接不暇了,都让我帮他去拆迁。

哈哈哈。

国务院新闻办要给我拍部电影,就叫《陈光标》,一分钱不要我的,都是国家给钱。

昨天征求我意见,找那个写《任长霞》的作家来给我写,拍好后通过有关部门到全国各地去播放。

以前看到电影里宣传的都是死人,现在要看到的是活的。

呵呵呵。

下个月,联合国要给我颁个“勇士”奖,中国三个人。

《新民周刊》:什么样的动力一直支撑你做慈善?陈光标:我和我夫人分床睡2年多了,为什么分床睡呢?我经常睡到半夜里面哈哈哈笑就醒了。

为什么笑醒了呢?做梦就梦到有人在我手上改变了命运。

我小时候家里那么穷,10岁时候用暑假卖水钱去帮助别人交书学费,那第一次帮助别人自己感觉特别快乐。

我的慈善事业是随同我的人生共同成长的,我一直在走我自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人家说我沽名钓誉也好,作秀也好,图名图利也好,我都无所谓,因为我问心无愧啊。

《新民周刊》:你的手机彩铃是“是邓小平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陈光标:这是我自己录的,就在河海大学播音室录的。

我是从一个农民出来的,一个苦孩子出来的,我发自内心非常感谢我们小平同志的30年改革开放。

没有小平同志的 30年改革开放,那可以这么说,我陈光标现在还在家刨2亩地,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家也在家刨2亩地。

既然富起来了,我们企业家一定要对财富有一种认识和认知。

俗话说,钱财如粪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很多民营企业家腰包都富起来了,特别像我们这个年龄,40岁左右的,50岁的,什么都不干,够家里吃两辈子的。

但是有很多企业家就认为他的钱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没有关系。

他认为他苦了多少年,钱都要留给他的子孙后代,这种想法是一种传统愚昧保守的想法。

我认为,我们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是最明智的选择,你不要想以后家产留给孩子,那绝对是错误想法。

孩子培养不出来,你给他留100个亿,到澳门赌场1 个月就能输光了,有必要么?你看现在浙江、广东很多企业家,上一辈的把企业转给二三十岁的儿子的时候,应付不了了,眼看要亏垮了,就兼并卖给国外了。

不懂政治的企业家做不强做不大《新民周刊》:怎么看待“等我有钱了,再来做慈善”?陈光标:小平说过,先富帮后富。

人心不要贪多,我这个月赚100万,下个月赚200万,我这个月赚200万,我下个月还赚1000万,这个无止境,这辈子赚100亿,下辈子还赚 200亿呢。

这种想法的人太多太多。

要像我这样的,我第一年赚20万,拿3万帮助一个白血病的小孩。

第二年我赚60万,我拿28万去帮家乡修了条乡村公路。

人生很短暂。

下个月17日我40周岁,再来个40年就80了,眼看人生要画句号了。

画句号之前想想我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情,你看我这么多荣誉证书,再过40年我有更多了,我家里面还有很多呢。

回头想想,我对这个社会、人类已经问心无愧,我可以闭着眼睛、开开心心地OK了,所以人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

《新民周刊》:怎么看待“把企业做好就是最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陈光标:我这个月赚了100万,我就拿一定的比例来回报社会,多大比例呢?5%、10%、20%都可以,不影响公司发展的。

有的企业家认为,我捐钱了,这会影响我企业的发展,这都属于一种借口!我没有权力让别的企业家捐多少钱,但我可以给他们无形的压力。

我经常捐经常捐,捐了就宣传,有的企业家对我说,光标啊,你经常捐,我们不捐都不好意思了。

以前比财富,现在比慈善,比为社会做贡献。

现在比财富的人不多了吧?再比财富社会都要骂你了。

你要像陈光标一样比谁捐多少钱才行呢。

我们从小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父亲就对我说:你就要做个榜样,让更多的企业家来学习你这种精神。

我们够吃够用就行了,钱就是个数字,以前创业的时候,天天在家数有多少钱。

现在都看不到钱了,都在银行卡里,用时就签个字。

《新民周刊》:捐款的数目是怎么确定的?陈光标:捐款数额形成规律了。

每个月按照利润的百分比来捐,每个月都要捐,把慈善制度化,就像人一天要吃三顿饭一样。

慈善一定要做到要有效性和持续性发展。

《新民周刊》:上半年捐1.6亿占您公司同期利润的多大比重?陈光标:百分之二三十。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待张荣坤,他曾是“慈善大亨”,借慈善来获取政治地位,进而获取利益。

陈光标:这种人得不偿失。

有目的去做慈善,去牟取一些政治资本和利益的,就像马尾巴一样,露不长久的。

我总结一句话:一个企业家想做强做大,必须要懂得政治,不懂得政治的企业家做不强做不大;一个企业家必须要研究政治、懂得政治,但不能钻进去,一个政治家必须要研究经济、懂得经济,但是也不能钻进去,两者要是钻进去,最后都不会有好结果的。

(来源:新民周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要政审《新民周刊》:你怎么看比尔·盖茨?陈光标:比尔·盖茨这种博大的胸怀、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世界企业家来学习他。

我看到有些报道,比尔·盖茨的基金这样那样,啰里叭嗦的。

世界上,包括中国有很多有嫉妒心的小人,我们是容许这帮人存在的。

他们存在才能对比出比尔·盖茨、“中国首善”陈光标,这样才有对比么。

这帮人讲别人坏话的时候,要自己想想自己为社会做了哪些事情,你帮助了哪些人。

有些人专门在社会上挑三拣四,就是这些人破坏和阻碍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就不能看别人好,别人一好马上就嫉妒人家,这些人永远做不大做不强,在社会上永远不行。

我们就不能向日本和韩国人学习吗?对不对?他好,我希望我比他更好,向他学习。

你看我们国家,好多人都是这样,你比我好,我在后面总要拉你一下,不让你前进,这是我们国家很多人的通病。

中国这种小人还是比较多的。

《新民周刊》:是小人阻碍了中国企业家做慈善?陈光标:中国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

破除嫉妒心理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必须通过某种手段把嫉妒心理消灭在萌芽中,要高度地提倡社会上有爱心的那些人,需要政府来弘扬。

我们往往等人死了再宣传,比如焦裕禄,活人不宣传,这个机制就是不对的。

我们发现有好的、眼面前的人物,就像我这样的,就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才能把小人、把嫉妒心理压下去。

不让做好事人的心累,心里流泪。

还有,我们这些钱捐到慈善机构去了,它不透明。

我陈光标捐100万给你,你要把这100万马上把它有效发挥出去,你100万干什么用的要让我知道。

做到有效性,把100万干什么用了及时公布给企业家,把明细帐让企业家知道,我们欠缺的在这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