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工程基础施工方案目录一、基础概况 (1)二、工程地质条件 (1)三、施工部署 (2)3.1工期目标 (2)3.2施工顺序 (2)四、施工准备 (2)4.1技术准备 (2)4.2材料机具准备 (2)4.3劳务人员准备 (3)4.4现场准备 (3)五、施工方法 (3)5.1施工工艺流程 (3)5.2施工方法 (3)六、质量要求 (8)6.1柱基、基坑质量要求 (8)6.2钢筋工程质量要求 (8)6.3现浇混凝土质量要求 (9)七、质量保证措施 (10)八、安全防护 (12)九、工期保证措施 (13)十、注意事项 (13)一、基础概况根据施工图和地勘资料,土方工程主要为基坑土石方开挖,基础形式主要为柱下独立基础及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尺寸为17.4m×15m×1.8m。
底面标高为48.88米,柱下独立基础尺寸如下表。
底面标高为53.00米,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P8,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基槽、基坑施工应先开挖至基础持力层(设计要求为中风化),基础埋深超深时,用C15混凝土进行换填至设计标高,换填混凝土的尺寸比实际施工承台作业面超出100mm。
再绑扎柱基钢筋。
基础平面图独立基础尺寸表二、工程地质条件图纸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500KPa。
根据载荷试验报告,满足天然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500KPa的设计要求。
三、施工部署3.1 工期目标根据本工程总工期要求及总进度计划安排,独立柱基础及底板结构施工工期为60天。
3.2 施工顺序基坑划分为A、B两个大区(如下图所示),组织两支劳务施工队伍进行流水平行施工。
四、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1)熟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4.2 材料机具准备(1)材料准备1)水泥、砂、石子、水: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采用合格商品混凝土,(2)机具准备塔吊、挖机、炮机、运输车、搅拌机、磅秤、手推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铁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混凝土输送泵、吊斗、抽水泵、平板振动器等。
4.3 劳务人员准备主要劳动力安排表1、基坑土方已由建设方挖(基坑土方开挖完成标高详见附图),场地内无管线。
2、基坑边已根据建设单位移交的控制坐标设置好定位控制点。
五、施工方法5.1 施工工艺流程基础土石方开挖→清基、柱基混凝土垫层浇筑→砖胎模施工→土方回填→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防水施工→防水保护层施工→钢筋绑扎→柱基及底板混凝土浇筑→试件制作。
5.2 施工方法(1)基础土石方开挖地下室基坑已由建设方开挖至地下室底板顶标高,施工顺序为:(1)放控制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坐标点,由专职测量员引到施工现场,编制测量资料,技术部组织甲方、监理进行复核,控制点进行保护。
(2)基础整体土石方开挖:因基坑已挖至底板顶标高,因此整体开挖深度约625mm,土方采用两台日立250挖机进行开挖,风化岩石采用两台卡特320B炮机进行炮除,开挖过程中将土石方转运至到指定区域,再用大挖机装车运至高科二期用地。
(3)放柱基开挖边线:根据主控点,在已完成底板土方开挖的基坑内放出纵、横方向主控轴线,柱基采用1:0.33放坡系数开挖,如下图所示。
(4)柱基土石方开挖:柱基放线完成后,采用两台日立250挖机进行开挖,基底标高不一致时放级开挖(宽高比1:1),考虑砖胎模砌筑及防水施工,柱基根据柱基设计尺寸每边扩挖700mm,电梯井基坑每边扩挖1000mm,且机械只能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避免基底扰动。
(5)清基:基础土石方开挖完成后,向监理单位提交验收资料并报验,由监理单位组织勘察、设计、质监、建设、施工方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槽,验槽完成后,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
2、垫层混凝土浇筑:垫层施工时,独立柱基每边加宽300mm工作面,外侧进行支模。
由于基底属于岩石,开挖完成后,基底出现不平整,用C15混凝土进行找平,再现浇C15混凝土垫层120mm(将垫层与设计的水泥砂浆找平层整合),垫层必须浇捣密实平整,表面压光,便于上部工序弹基础墨线及防水施工。
3、砖胎模砌筑本工程统一采用页岩多孔砖砌筑砖胎模,页岩砖规格为240×190×90mm及240×115×90mm。
砖胎膜采用M7.5砌筑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水=1:6.16:1.17。
砌砖时,砖胎模内侧挂线,竖向与水平灰缝要保持10mm,允许偏差不超过±2mm,砖胎模内侧平整度、垂直度不超过5m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承台超过1m的承台砌筑370mm厚砖胎模,一米以内砌筑240mm厚砖胎模。
由于电梯井基坑约4.6m,下部1m砌筑500mm厚砖胎模,以上1.5m砌筑370mm 厚砖胎模,再浇筑240mm宽,200mm高C20混凝土圈梁(主筋4Φ12,箍筋Φ6@200),顶部约2.0m砌筑240mm厚砖胎模。
砖胎膜侧壁每平方米留设一个直径50mm的PVC泄水孔。
4、土方回填砖胎模砌筑完成之后,人工配合塔吊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采取分层夯实,采用夯机进行人工夯实。
每一次回填厚度不超过250mm,回填土方压实系数不小于94%,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
5、底板混凝土垫层浇筑土方回填完成后,土方上部满铺10cm厚天然级配砂石,压实后即进行底板混凝土垫层浇筑,底板采用C15商品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0cm,垫层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采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后压光,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4mm。
基坑底部留设300×300×400mm的集水井。
6、锚杆施工本节内容详见高科·总部壹号一期工程锚杆工程施工方案。
7、防水施工本节内容详见高科·总部壹号一期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8、钢筋绑扎本工程底板钢筋为HRB400Φ14,采用单面搭接焊连接;基础梁钢筋为HRB400Φ16,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柱基底板钢筋为HRB400Φ12-Φ22,采用整条钢筋截断,不进行连接;柱插筋与基础底板采用电焊固定。
(1)底板钢筋安装在基面上用墨线按钢筋设计间距画好钢筋位置,按画好的位置摆放钢筋。
先安装底筋,再安装面筋,底板配筋为双层双向钢筋,采用Φ14马镫支撑上部钢筋(马凳做法及摆放详下图),间距@1000。
底板钢筋马凳图(2)闪光对焊本工程地梁采用连续闪光焊连接,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在每个钢筋加工棚内布置一台UN-100的对焊机,功率为45KVA,必须保证焊头合格。
(3)柱插筋固定柱钢筋插入基板内与基板钢筋连接,平直部分为10d(设计要求),为保证柱筋不移位,将柱插筋与柱基底筋进行点焊固定。
9、柱基、底板混凝土浇筑(1)本工程将基础底板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约1500m2,每次浇筑混凝土浇筑量约为800m3,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2)现浇混凝土配料、搅拌,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执行,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120±20mm。
(3)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采用地泵进行输送,按照30m3/h的浇筑速度,每次混凝土浇筑时长约28h,准备两班混凝工,进行换班作业,每12h进行一次换班。
浇筑时,混凝土采用φ50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严禁欠振、漏振及过振,并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辅助振捣,项目部施工员及劳务施工员全程过程监管。
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必须进行实测实量(4)用自来水浇水养护不小于14天,每天三遍。
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和混凝土验收规范要求。
10、试件制作1、每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2、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不宜少于10组,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4、连续浇筑混凝土量500立方米以下时,应留置两组(12块)抗渗试块。
每增加250-500立方米混凝土,应增加留置两组(12块)抗渗试块。
六、质量要求6.1柱基、基坑质量要求柱基、基坑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1)钢筋加工1、在截断过程中不得有劈裂、缩头、马蹄形以及严重的弯头。
2、钢筋弯曲成型质量要求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箍筋边长:±5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2)闪光对焊1、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3)搭接焊1、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2、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3、坡口焊、熔槽帮条焊和窄间隙焊接头的焊缝余高不得大于 3mm。
(4)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试验报告要符合质量要求;(2)混凝土的配合比、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3)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4)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7.1降水措施:基础土方工程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降水措施,在基坑内距离边线1.5m设置宽30cm排水沟,排水沟起点深度为30cm,按2%往降水井放坡,并设置8个降水井(1.5m*1.5m*6m),侧面砌体正中沿高程每50cm 内预埋一根Φ100PVC管,以便于地下水流入降水井中,降水井侧壁抹灰(排水沟与降水井的做法详图如下)。
每个降水井内安置一台抽水泵(QY65-14-4,4KW)往外24小时不间断抽水,以免保证地下水位稳定的降至地下工程最低高程以下50cm,基坑周边排水沟及降水井(如下图所示)。
7.2协调落实混凝土搅拌站、施工操作人员、机械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7.3在浇筑混凝土时,气温为0-5℃加入早强剂,0℃以下加入早强剂及抗冻剂。
八、安全防护8.1基坑防护:本工程基坑深度已超过3m,在基坑周边搭设钢管护栏,高度1.2m,基坑上部周边5m内不得堆积余土。
在基坑东面及西面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两个1.5m宽料道,下部采用Φ48钢管搭设支撑架,上铺15mm 厚模板,背楞采用60×80mm木枋,设2道防护杆,便于作业人员上下。
8.2深基坑及坡道等临边设1.2米高钢管护栏,立杆埋入土中。
并用醒目的红白油漆涂刷。
基坑危险处夜间高信号灯警示。
8.3配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配合。
金属外壳电箱应接地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
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配有380伏和220伏两种电压等级。
施工现场电箱全部采用标准电箱并加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