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了解了童话的一些特点,比如都有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着神奇的故事情节,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篇童话故事,第一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去年的树》。
二.品读“天天”,进入文本1.《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2.一棵树、一只鸟、一首歌,多美的画面,一起读。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3.想一想,鸟儿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难过、开心……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师: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生:天天(副板书)师: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
师:多美好的日子啊!(配乐)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有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什么?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深藏的缘分。
小鸟和大树是一对——的好朋友。
形影不离难舍难分情同手足(师读生填空)板书:友情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天天”这个词,理解了鸟和树的深厚情谊,这种方法叫抓关键词法。
三.品读对话,体会情感1.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鸟儿要离开树,到很远的地方去过冬。
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离了,树的心情怎样?鸟儿的心情又怎样?(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板书:难过、认真、爽快……)2.(配乐读分别时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之间的难舍难分,读出了它们对对方的承诺板书:承诺3.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树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鸟儿飞过了千山万水。
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了森林,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她惊呆了。
树不见了。
他会怎么做呢,阅读文章7·13段,让我们跟随小鸟的足迹,去寻找大树的踪影,(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第一次对话:小鸟和树根师:小鸟首先来到了大树生活的地方,昔日的繁茂大树如今却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
分角色朗读树根与小鸟的对话。
师:填入表现心情的词语再读对话,思考:树根为什么悲伤?生:树根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好朋友,所以他的心情是悲伤的。
师:带着悲伤的情感再读对话。
师:虽然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但是小鸟耳边回响着他和大树的约定——(树和鸟儿的约定)第二次对话:鸟儿和大门师:于是鸟儿飞越了山谷,飞越了工厂……他来到了工厂的大门前,想想此时此刻小鸟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着急,迫切想知道大树的下落。
师: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朗读对话。
(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板书:惶惶不安……)师:听了大门的回答,她更加惶惶不安了,她知道她的朋友已被切成细条儿,可她依然忘不了去年春天的那场约定。
指名读——(树和鸟儿的约定)师:这声音一次又一次在鸟儿的耳边回响。
指名读——(树和鸟儿的约定)第三次对话:鸟儿和小女孩师:她继续找,夜幕降临了,她多希望小女孩告诉她她的朋友还在,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她会怎样问小女孩?(指名读,板书提示语)师:鸟儿对小姑娘的问是她的最后一问。
鸟儿忐忑不安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心如刀绞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近乎绝望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的内心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她和大树要分手的时候,她——依依不舍;当树提出约定,她是如此地——爽快;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她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当她得知树被拉到工厂时,她是如此的——惶惶不安;当大门告诉她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时,她是如此的——心如刀绞。
鸟儿对大树的感情是如此——深厚。
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读这个故事。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鸟儿怎能不伤心,他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两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6)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教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唱完了歌,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四、体会道理,把握内涵。
鸟儿飞走了。
带着伤感飞走了,但他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从小鸟的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珍惜友情信守承诺)五、关注语用,迁移运用。
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请你说一说。
我想对小鸟说……我想对大树说……我想对作者说……我想对伐木工人说……六、依法自学《小木偶的故事》。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小组讨论,概括文意。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老木匠做了一个(),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的表情。
接着写了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最后在()的帮助下,拥有了所有的()。
2.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因为只能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
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
”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
”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
”小木偶()地说。
由此,你读出了一个_可怜、无助_的小木偶?3.体会道理,把握内涵。
(1)想一想,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
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
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迁移运用,续写童话。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续写故事。
要求: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注意事项:1.续写故事,必须要读懂材料,抓准中心。
比如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
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去面对,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去生活。
按照这样的思路和中心去续编,才符合要求。
2.续写故事,人物特点要根据需要,恰当地继承或改变。
比如,小木偶有了所有表情之后,就发生变化了,而其余人物性格不能改变,比如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强势和粗暴、小兔子的温柔、老婆婆的唠叨、小女巫的法力无边等。
3.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合乎情理。
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自己平时阅读时的积累和收获,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出新。
七.板书设计去年的树、珍惜友情信守承诺《去年的树》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和整组教材的字词过关课,生字的学习已不再是难点。
2.学生自读课文后能初步感受鸟儿和树的友情,但对两次“看了一会儿”理解得不深不透。
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能会罗嗦,应训练学生同类事情合在一起说。
3.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喜欢,对童话本身也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如:歌颂真善美,多采用拟人化的语言等;对童话语言的特点在《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中有了一些了解:语言生动优美。
而对于《去年的树》中童话语言“简洁”的特点及其好处则非常陌生。
4.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学生深入体会大树与鸟儿之间真挚的友情,还有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对学生来说,理解鸟儿寻找过程中心情的变化也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的点拨。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真正的友谊理解不深,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教学措施:基于以上学情,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措施:1.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教师要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以朗读对话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指导朗读时,先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分别研读每次对话,在反复朗读、想象体会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把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况下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采用恰当的语气读是朗读指导的重点,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特点的重要手段。
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
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啊!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做出了保证:“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是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
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
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
三个角色的回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时也应有所区别。
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因为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显得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小姑娘的回答,声音要稚嫩些。
2.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