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会入情入境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品读友情的可贵:从幸福、牵挂、执着、不离不弃等几个关键词出发,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友情。

教学重点: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会入情入境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友情的可贵:从幸福、牵挂、执着、不离不弃等几个关键词出发,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指着一个同学问:你有朋友嘛?……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你们知道朋友的“朋”怎样解吗?板书“朋”,课件出示“朋”的起源。

古代货币单位两串称为朋。

要是拿两串的钱去招待客人,说明两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礼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就是我们说的朋友。

当然这个词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只要彼此间相互吸引,走的很近,有相同的智趣,都可以称为朋友。

2、我们今天也要学习一篇关于友情的童话,齐读课题《去年的树》。

老师看到这个课题不禁想问:今年的树呢,去哪了?生:……你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读后你的心情呢?看来这个故事打动了你,预习很有成效,真了不起!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课题:《去年的树》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1、刚才同学讲到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

读完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两个“天天”:说明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2、带着幸福的感受,再读这一段。

3、感受分别: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小鸟要到远方去了,树和小鸟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1)自由读2——4自然段。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生也许会说读懂了大树对小鸟的依恋,小鸟对大树的许诺等等,随机提问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并进行朗读。

)(2)师加旁白读(找一对朋友读)师1:是啊,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就要和自己分开了,树多么难过啊!他不舍地对鸟儿说,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2:鸟儿何尝愿意呢?每天为树唱歌,已成了他一天中最开心的事,他盼望着与树有重逢的一天。

于是,他满怀期待地说,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3:树多么希望能永远听见小鸟的歌唱,他忍不住请求道,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4:面对朋友的请求,鸟儿坚定地承诺道,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一对好朋友就这样分开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树抬头看天,明净的天空,还偶尔有鸟飞过,只是不知道现在的鸟儿飞在哪里的天空.,此时它会想些什么呢?....远在南方的鸟儿也同样思念着树,它又会想些什么呢?4、倾心对话(1)转眼间,春天又来了,鸟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可是往日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树哪去了呢?我们又将收获怎样的感动呢?现在就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课文5-14自然段,请看读书提示,用“—”画出三组对话,思考语言背后表现了小鸟怎样的心情,试用一个词描述。

树哪去了呢?生:……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形容。

(感动、难过、悲伤、催人泪下……)(2)到底是哪儿让你越读越悲伤,越读越难过,甚至要流泪呢?鸟儿说的话(3)是啊,当鸟儿怀着浓浓的牵挂从南方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不见了,只有孤零零的树根,这时他会怀着怎样的心情问树根呢?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

去年还在的树,怎么现在就不见了,谁再来怀着别样的心情问一问?这时的鸟儿是……是……2)树根告诉他树被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不舍的鸟儿飞又到山谷,这时的鸟儿又会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大门呢?鸟儿()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这时的鸟儿是……是……3)大门告诉他树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村子卖掉了。

既然自己的朋友已经变成了细条条、做成火柴,还找他干什么,我们的鸟儿放弃了吗?不放弃的鸟儿来到了村子,他又会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小女孩呢?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这时的鸟儿是……是……(4)就这样,当鸟儿得知树被砍到,砌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掉,在一次又一次四处寻找,仍没结果时,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伤心、难过)那你们能读好这三个句子吗?(5)同学们,现在女生就是鸟儿,男生就是树根、门先生,小女孩,咱们合作来读读。

5、出示图片:(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

请大家一起读课文。

(出示最后三小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鸟儿为什么要盯着灯火看一会?此时它心里会想什么呢?(2)朋友已经变成了点点灯火,它为什么还要对着他唱歌呢?(3)唱完歌,它为什么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此时此刻他又会想些什么呢?(4)(深情地)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兑现了承诺,还有所有关于朋友的遐想。

(5)有人说:“好朋友就是最黑暗的时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然而大树已经等不到天亮了,我想他是欣慰的、幸福的,因为在自己灯尽油枯的时候有好朋友陪了他最后一程。

这就是“朋友”。

三、拓展阅读《白蝴蝶》1、在《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中,我们通过关注人物对话并由此揣摩人物情感,认识了“朋友”,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其实朋友所涵盖的情感又何至于此呢?按照这种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品读《白蝴蝶》看看这篇童话是如何书写“朋友”的?自学提示:1、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用“”标出,体会人物情感,试用一个词描述,并练习有感情朗读。

2、交流人物对话:(1)这又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白蝴蝶和红气球是好朋友,红气球被买走了,红气球会以怎样的心情与白蝴蝶告别呢?白蝴蝶又会怎样回答?临走的时候,小红气球说:“再见啦,蝴蝶!”可是,白蝴蝶说:“不,我要跟你走!”你走,我也要跟着,这是朋友。

(2)白蝴蝶扇动着翅膀跟在红气球后面,他又会以何种心情问红气球的,红气球又会如何回答呢?白蝴蝶不放心地问红气球:“这以后,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红气球说:“我也不知道。

”(3)尽管不知前路如何,但白蝴蝶一路跟随,眼看危险临近,这时红气球又会怎样劝解他的朋友呢?我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蝴蝶,你快回家去吧……”红气球说。

“不,我跟着你。

”白蝴蝶说.“别再跟着我了,好蝴蝶,我还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去呢!”红气球说。

3、从不动摇的跟随,这真是一对好朋友。

童话的最后说“红气球和白蝴蝶都看不见了”,同学们,你们知道白蝴蝶和红气球最后的命运吗?红气球越升越高,最后会因受不住压力而爆裂,白蝴蝶也会因缺少氧气窒息而死,也许他们都明白自己最后的结局,大家想象一下,在弥留之际,他们会对彼此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为走在生命尽头的白蝴蝶和红气球补写一段对话。

4、同学们,你们读懂了白蝴蝶,也读懂了红气球,就像汪国真在《给友人》中书写的那样:《给友人(片段)》——汪国真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就这样携着手走呵,走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你会舒心的笑是呵,是呵,我们的笑能挽住云霞可是,我不知道当我们想笑的时候会不会却是,潸然泪下[1]5、也许我们无法把握命运,但我们可以紧紧握住朋友的手,因为朋友是幸福、是牵挂、坚定的承诺,不渝的执着以及关涉生死的不离不弃,这是我们创造的关于朋友的诗篇,我们一起来深情朗读……也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丰富、续写这一诗篇。

6、而这些都是这两篇童话的作者新美南吉给予我们的。

课件出示介绍新美南吉。

新美南吉(1913~194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仅仅只活了30岁,他创作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强调故事性,语言平淡、朴实,却情感动人。

读他的童话,你会发现,他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

一群或喜或悲、或愁或欢的小动物主宰着新美南吉的童话王国。

他笔下的动物们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四、作业继续阅读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多重魅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情感的发展开始向稳定性过度,开始趋向内控、深刻、自觉。

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等,这些理性与感性的东西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孩子交往的重心也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与情感的发展相并而生的还有他们的思维能力,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都与孩子的天性连在一起。

在这样的心理发展基础上,学生有了认知情感与想象情感的可能。

本班孩子从一年级起,我便注重对他们阅读能力与体会感知能力的培养,并从中引导他们情感、价值的取向。

因而,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与情感领悟能力。

这些都为本课的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去年的树》效果分析本节课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做好了以下几点,为学生把握和深入领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这节课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一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效果明显。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由于引领学生做好了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印证。

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实现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是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我在教学中尽量把握了学生课堂前20分钟精力最集中的规律,在讲课的时候突出重点。

根据孩子注意力,让她们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自己的潜力。

避免了连续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教学效果的现象。

三是教学效果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朋友”、“友情”有了较为宽泛而深刻的认识。

不仅仅局限在感性认知上,更在理性上有了很好的把握,这对他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人人学有所得、所感、所悟。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交流的思想,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

同时,学生在对文本解读中获得了深刻的情感熏陶。

《去年的树》教材分析《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童话故事:鸟儿和树是一对好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

寒冬将近,鸟儿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

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万水千山,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就故事本身而言它是平淡无奇的,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是一只鸟关于自己朋友——树的寻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