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汽轮机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方案1施工基本程序2施工准备3开箱检验4基础验收处理5设备就位、找正、找平6汽轮机的拆检、组装6.1轴承拆检6.2转子检查6.3隔板、隔板套、密封套等通流设备拆检6.4汽缸检查:6.5汽轮机组装、扣缸7压缩机的拆检、组装7.1轴承拆装7.2密封拆装7.3转子检查7.4机体内部各部件的拆检7.5机壳检查7.6机体闭合8增速齿轮箱的拆检、组装8.1齿轮箱体检查8.2转子检查8.2齿轮检查9机组联轴器对中10机组二次灌浆10.1二次灌浆应具备的条件10.2二次灌浆的要求11调节、保安系统安装12附属设备安装13附属管道安装13.1机组连接的工艺管道安装13.2油系统管道安装14机组试运行14.1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14.2油系统试运行14.3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静态调试14.4汽轮机试运转14.5机组无负荷试运转14.6机组负荷试运行1施工基本程序汽轮机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基本程序见图1-12施工准备⑴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规范及有关资料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安装材料预算。
⑵施工人员准备,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组织、调配施工人员。
在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使其了解装置的工艺特点、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条件,熟悉施工技术方案和设备的结构,掌握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特殊工序的操作要点。
⑶施工机具、材料准备,包括安装工具(吊装工具、拆装工具、检测工具)、垫铁及安装消耗材料准备齐全。
⑷施工场地的准备,施工现场具备安装条件,道路畅通,设备拆检场地能蔽雨雪、挡风沙,且照明充分、通风良好。
——压缩机厂房内的建筑施工作业基本结束,脚手架、杂物和垃圾清除干净;——施工用水、电、气和照明具备使用条件;——厂房内桥式起重机安装调试完;——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3开箱检验⑴设备开箱检验应由工程管理单位(业主或监理)、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进行。
⑵开箱检验应在合适的地点(如厂房或库房)进行,若在露天场地开箱时,必须有妥善的防雨、雪等措施。
⑶开箱使用专用工具,并仔细、认真,确保设备及零部件不受损伤。
⑷设备开箱检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检查包装箱号、箱数及外观包装完好情况;——按装箱单检查随机资料、产品合格证、零部件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零部件有无明显缺陷;——对设备的主体进行外观检查,其外漏部分不得有裂纹、锈蚀、碰伤等缺陷;——对主机及零部件的防水、防潮层包装(若有),检验完成后要进行恢复,安装时再拆除;——机械的转动和滑动部件在防锈涂料未清洗前,不得进行转动和滑动;⑸验收后的设备及零部件应妥善保管,以防丢失或损坏。
对设备的出入口法兰均应合理封闭,以防异物进入。
⑹凡随机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并妥善保管。
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内部质量问题,应及时与工程管理单位(业主或监理)研究处理。
⑻开箱检验完毕,机械设备零部件移交前,参与设备清点与检验的负责人员,及时在《设备验收清点检查记录》上签字、认可。
4基础验收及处理⑴基础验收——基础验收要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由质检部门、技术部门和施工班组共同进行;——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裂纹、空洞、蜂窝和露筋等缺陷;中心线、标高、沉降观测点等标识齐全、清晰;——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按土建专业基础图纸、交接资料和表4-1要求对基础外形尺寸、坐标、标高等进行复测检查。
对超标项目,由交方处理合格后,再次组织验收。
基础尺寸允许偏差表4-1⑵ 基础处理——机组安装前需灌浆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麻面深度不少于10mm ,密度为每平方分米内3~5个点, 与锚板接触的表面应平整洁净。
——垫板放置处周边50mm 范围内基础表面需铲凿平整,保证垫板与基础接触良好,铲平部位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 ;——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或水浆应清除干净,螺栓孔畅通、无横筋或杂物; ——机组安装前被油污的混凝土层应铲除。
5机组就位、找正、找平⑴机组就位前应做好下列工作:——将凝汽器初步就位,其安装标高宜比设计标高低20~25mm ; ——预先安装好机组下部在机组就位后无法安装的管道及管件等; ——仔细清除底座底面的油污及铁锈,并涂刷一层水泥浆; ——检查导向键(滑销)系统,对导向键(滑销)的间隙进行测量和记录,并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组装前,在导向键(滑销)的滑动面上涂技术文件规定的防咬合剂。
⑵将公用底座就位,穿好地脚螺栓,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螺纹部分应涂抹油脂。
⑶机组采用无垫铁安装,机组就位时在机器底座地脚螺栓孔下面悬吊一块钢垫板,形式详见图5-1。
⑷找正步骤如下:——用悬挂螺钉3将调整垫片5拧紧在机座下。
机组就位后调整底座,使设备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重合。
——调整地脚螺栓2和调整顶丝7,使底座标高位置达到设计标高。
——旋转调整顶丝7,使用合象仪或框式水平仪在机组纵向、横向两个方向进行汽轮机和压缩机的找平工作,水平仪放在制造厂指定的测量点上。
⑸地脚螺栓孔灌浆图6-1推力盘平面度的检查1—平尺;2—推力盘图6-2 推力盘轴向跳动检查1—千分表;2—推力盘机组找正、找平后进行地脚螺栓孔的灌浆工作,为缩短养生时间和保证灌浆质量,灌浆宜使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注料。
灌浆前12h将地脚螺栓孔壁充分湿润,灌浆24h后即可把紧地脚螺栓进行下步工作。
6汽轮机的拆检、组装6.1轴承拆检⑴按装配图打开端盖,拆出轴承,检查轴瓦合金表面不得有裂纹、孔洞、重皮、夹渣、斑痕等缺陷;合金层与瓦壳应牢固紧密地结合,经涂色检查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埋入轴承的温度测点位置应按技术文件要求正确无误,接线牢固;⑵检查清理轴承室的铸砂、杂物。
⑶承力轴承拆检——用涂色检查瓦背与轴承座洼窝应紧密均匀贴合,其接触面积不应少于75% 。
——检查轴瓦紧力,应为0.01~0.03mm;——用涂色法检查轴颈与轴瓦的接触情况,应均匀接触,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少于80% ;——用抬轴法检查可倾瓦间隙为:0.14~0.20mm;——用千分表检查可倾瓦式轴承的各瓦块,其厚度应均匀,偏差不应大于0.02mm。
装配后各瓦块均能自由摆动,无卡涩现象。
可倾瓦轴承间隙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⑷推力轴承的拆检——检查各推力瓦块,厚度应均匀一致,同组瓦块的厚度差不应大于0.01mm;——检查轴承调整垫应平整,各处厚度差应小于0.01mm;——用涂色法检查轴承与推力盘,应均匀接触,接触面积不小于75%;——承力面应光洁,用3~5倍放大镜检查无裂纹,沿其周边各点测量,厚度允许偏差为0.02mm,厚度值应记入安装记录;——用平尺检查推力盘的平面度,检查方法见图6-1所示,平尺与推力盘承力面间的间隙,以0.02mm塞尺塞不进为合格;——用千分表检查推力盘的轴向跳动,检查方法见图6-2,其允许偏差不超过0.03mm。
⑸检查油封应符合下列要求:——挡油环应安装牢固;——挡油环水平剖分面应严密,最大间隙不得超过0.1mm,不允许有错口现象;——挡油环的斜口应在外侧,排油孔应朝向油室;——油封间隙用塞尺检查,其值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⑹各轴承按上述要求检查合格,并用煤油清洗干净后,方可按装配图要求逐件回装。
6.2转子检查⑴检查转子有无裂纹、毛刺和损伤等缺陷;检查各紧固件、锁紧件有无松动现象。
⑵检查转子主轴颈、推力盘表面及径向仪表探头监测处的轴表面,要光滑无划痕,Ra在0.4~0.8mm间。
对主轴颈表面等在制造厂试车造成的轻微划痕可用金相砂纸处理。
⑶用千分表测量转子各部位的跳动量,测点及允许跳动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无规定时测点见图6-3,跳动量允许偏差见表6-1。
汽轮机转子跳动值允许偏差表6-1项目转子径向跳动轮缘径向跳动轴向跳动代号C1C2~Cn A1~An D1~Dn数值≤0.02 ≤0.06 ≤0.06 ≤0.08项目轴径推力盘联轴器跳动圆柱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端面径向代号K1K2O1O2F E L数值≤0.02 ≤0.02 ≤0.02 ≤0.02 ≤0.013≤0.02≤0.02⑸在拆除推力瓦块的情况下,测量转子的前后窜量,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图6-3 汽轮机转子跳动测点示意图6.3隔板、隔板套、密封套等通流设备拆装⑴隔板与汽缸的配合面应无油脂、损伤、锈蚀、毛刺等。
⑵隔板、汽封应完整、无卷曲,边缘应圆滑。
⑶用塞尺检查各隔板水平接合面的严密性,0.05mm 的塞尺塞不进为合格。
⑷检查隔板的水平剖分面应低于汽缸的水平剖分面、且其每侧的允许偏低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⑸隔板应能自由膨胀,并与转子保持规定的轴向间隙。
⑹隔板应与转子同心,隔板汽封与转子间应有均匀的径向间隙。
⑺测量蒸汽喷嘴与汽轮机转子各级叶轮叶片之间的间隙,每级喷嘴与围带之间的间隙“A ”及喷嘴与叶片之间的间隙“B ”见图6-4。
6.4汽缸检查⑴拆检前测量汽缸各部滑销间隙,并做好记录。
⑵汽缸外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气孔、铸砂和损伤等缺陷。
⑶汽缸各接合面应清洁,无翘曲、锈蚀和毛刺,各结合面、滑动承力面、法兰、轴承座孔等加工面应光洁,防腐层应全部除净;检查汽缸结合面的严密性,间隔一条螺栓把紧后。
用0.03mm 塞尺检查应塞不进。
⑷自由状态下,检查联合底座支撑面和汽缸与支座结合面的严密性,用0.03mm 的塞尺检查塞不入为合格。
⑸蒸气室内部应彻底清理,无任何附着物。
⑹检查汽缸疏水孔应通畅。
6.5汽轮机组装、扣缸⑴汽轮机组装、扣缸时,应有管理单位(业主或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代表在场,对汽轮机的安装质量予以确认,并填写安装封闭记录。
⑵汽轮机的组装和扣缸工作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⑶组装前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对机体内部及要安装的缸内部件进行吹除,然后进行隔板、汽封及其它缸内零、部件的组装,测量调整各部组装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作好记录。
⑷扣缸前检查确认下列工作并达到要求:——地脚螺栓已经紧固;——汽缸内的紧固件,闭合前应逐一拧紧、锁牢;——汽缸内部各个零、部件的接合面,应按技术文件的规定涂抹相应的防咬合剂;——确认通流间隙和汽封间隙测调符合要求;——汽缸水平剖分面间隙的测定;——转子跳动量的测量值;——转子与定子间的轴向和径向装配间隙;——汽缸内部清洁无异物;——底座、汽缸和支座处各滑销(导向键)的最终间隙;——汽缸纵横向水平度及转子轴颈的水平度。
⑸汽轮机的后轴承盖与汽缸为一体时,扣盖前应将轴承装配好,并检查组装间隙符合要求。
⑹汽缸正式扣盖前应进行试扣,测取有关间隙,并手动盘车倾听汽轮机内部应无异常声响。
⑺吊装缸盖时,应保持汽缸水平剖分面呈水平状态;在下缸结合面上装好导向杆并涂油,缸盖下降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有不均匀的下降和卡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