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规划
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 1.1 住区的概念 • 从城乡区域范围分
2018/11/13
4
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 1.2 住区的类型 • 1.2.1 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城市住区、独 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 • 1.2.2 按建设条件不同:新建住区、城市旧 住区 • 1.2.3按建筑层数不同:低层住区(6层以下 )、小高层住区(7-9层)、高层住区(10 层以上)或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 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光、热、视觉 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
2018/11/13 20
2.住区的功能
• • • • •
2.1居住功能 2.2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 2.3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 2.4社会互动功能 2.5对多样性的包容
2018/11/13
23
3.住区的规划结构
2018/11/13 15
第二节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 结构
住区的组成 住区的功能 住区的规划结构
1.住区的组成
• 1.1 住区的组成要素
• 1.2住区的组成内容
2018/11/13
17
1.住区的组成
• 1.3 住区的用地组成
2018/11/13
18
1.住区的组成
• 1.4 住区的环境组成 • 包括内部居住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 • 1.4.1内部居住环境 • 指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内 部环境 • 1.4.2外部生活环境
• 私人小汽车直达住宅底层,区内车行路采用两块板形式, 中建设置绿化分隔带,可供停车。
2018/11/13 59
• Fishermead
• 私人小汽车直达住宅底层,区内车行路采用两块板形式, 中建设置绿化分隔带,可供停车。
2018/11/13 60
• Fishermead
• 私人小汽车直达住宅底层,区内车行路采用两块板形式, 中建设置绿化分隔带,可供停车。
2018/11/13
26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2邻里单位模式(neighborhood unit model)
• 1929年美国人科拉伦斯.佩里(Clarence Perry)创建了“邻 里单元”(Neighbourhood Unit)理论。邻里单元理论包 括6个要点: • 根据学校确定邻里的规模; • 过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 • 邻里公共空间; • 邻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设施; • 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邻里商业服务; • 不与外部衔接的内部道路系统。
2018/11/13 38
• 早期的工人住 宅区
• 厦门莲花新村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4“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 • • • • 产生的背景: (1)现代交通发展,干道间距加大。 (2)工作与居住分布不合理。 (3)小区内自给自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 (4)居民对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选择性。
某镇(见图)位于我国南部河谷平原地带,拥有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区。紧邻风景区北部为镇中心 城区,为现状主要建成区;城市北部、北山西侧有部分省 级科研机构。该镇目前已初步建成地区中心镇和科研基地,
是城景交融的全国著名旅游镇。2009年现状人口约为35万
人,现状建成区用地面积约为34平方公里。 近期一国家高速铁路将计划铺设在该镇的西河西侧。 目前,该镇正拟修编镇总体规划,镇政府对项目组提 出如下镇发展战略:
2018/11/13
33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3居住开发单元模式(Housing Estate )
• 产生的背景: • 50年代,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称为“小区 ”的规划理论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 • 50年代–上海曹阳新村(邻里单位)–前苏联齐廖什卡第9 号街坊–北京百万庄居住区 居住小区(扩大街坊) • 各国在此基础上提出“居住开发单元”的组织形式,即以 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等)划分,并不为城市交通 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2018/11/13 61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5新城市主义模式(New Urbanism)
2018/11/13
62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5新城市主义模式(New Urbanism)
2018/11/13
63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6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ransit-orient Development,TOD) • 彼得· 卡尔索普的TOD模型,利用了运输与 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将开发集 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络的结点上, 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距公交车站很近 的步行发围内,鼓励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 。 • TOD强调紧凑增长、开放空间和永续性。
• 要求住区的组织形式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 “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各种性质的“居住综合 区”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2018/11/13
47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扩大小区” :
• 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在100~150hm2)不明确 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 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 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 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 • 例如,英国第三代新城密尔顿· 凯恩斯。
2018/11/13 8
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 1.3.3城市住区规划规范的居住区规模
• 1.3.4社区规模:5~8万人
2018/11/13 9
2.住区规划的任务
• 住宅
•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停车场地、绿地 和活动场地、市政工程设施等。 • 大型住区应设置适当就业岗位
2018/11/13
10
• Fishermead
(3)五横三纵的车行道路,并由此分出20个左右的地块。
2018/11/13 54
• Fishermead
(4)住宅区四周各设有一个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相接,并采 用“丁”字型交叉口。防止穿行。
2018/11/13 55
• Fishermead
(4)住宅区四周各设有一个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相接,并采 用“丁”字型交叉口。防止穿行。
2018/11/13 64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6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ransit-orient Development,TOD) • (2)规划结构特点 • 规模从20~40hm2不等 • 住区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 • 靠近车站的是零售业区、商业服务区、办 公楼等易于识别的各种公共机构和公共空 间,以强调其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性。
3.住区规划的编制
• 3.1 编制一个成功住区的重要因素
• 3.2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2018/11/13
11
3.住区规划的编制
提出问题
2018/11/13 12
3.住区规划的编制
分析问题
2018/11/13 13
3.住区规划的编制
解决问题
2018/11/13 14
3.住区规划的编制
解决问题
• 美国最早的有规划的住区模式 • 1868年奥姆斯特德(Olmsted)和沃克斯(Vaux)为美国 河滨小镇(Riverside)提出的设计原则。 • 特征: • (1)采用曲线型的街道、尽端式道路,并在交叉口行程 三角形的园林休憩空间。 • (2)街道两侧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坪,构成开放 空间体系的组成部分。 • (3)街道树木成行,使得道路在连续转弯时使人产生了 新的心理期待。
第18章 城乡住区规划
• 居住是城乡居民生活中直观重要的,是城 市的主要功能之一。
• 居住生活包含家具、休憩、养育、教育、 健身、交往、甚至工作等活动,需要相应 的生活服务等设施、道路和绿地以及必要 的市政基础设施支持。
2018/11/13
2
第一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区规划的任务 住区规划的编制
49
• Fishermead区位
• Fishermead区位
(1)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形式,外围干道间距1KM左右,所 包围的邻里单位形成一个扩大街区。(100hm2)
• Fishermead
(2)每边只留一个车辆出入口,基层商店不再设在邻里中 心,而是布置在城市道路上。
2018/11/13 53
2018/11/13 25
3.住区的规划结构
• 3.1.1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suburban master-planed community model)
• (4)在住区中心,设置一个由商店和列车换乘站构成的 小型商业中心,配置学校、办公楼区、休闲场所。 • (5)上下班也可乘坐小汽车,并在购物中心、就业中心 、学校和其它目的地设置了宽敞的停车场地,提升机动性 和可达性。
2018/11/13 56
• Fishermead
(4)住宅区四周各设有一个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相接,并采 用“丁”字型交叉口。防止穿行。
2018/11/13 57
• Fishermead
(4)住宅区四周各设有一个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相接,并采 用“丁”字型交叉口。防止穿行。
2018/11/13 58
• Fishermead
2018/11/13 7
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 1.3.2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所划分的三 种不同规模尺度的住区 • (1)住宅单体(dwelling)和小组住宅可以 被成为最基本的尺度规模。(城乡规划较 少涉及) • (2)邻里(neighborhood) • (3)都市聚落(urban village),由邻里集 聚而形成。
2018/11/13 5
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 1.3 住区的规模 • 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
• 住区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一般以人 口规模为主要标志。 • (1)公共设施的经济型和合理的服务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