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加横线的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 . 饱饫(yù)雾霭(ǎi)祈祷(táo)B . 驰骋(chěng)浮礁(qiáo)无垠(yín)C . 横亘(gèn)层累(lěi)醒豁(huò)D . 眠着(míán)弥漫(mí)平拓(tuò)2. (2分)下列加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B . 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C .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D .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3. (2分)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能与上下文恰当地衔接的是()。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 ,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 . 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B . 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C . 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D . 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7八下·临淄期中) 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__________jízhàng瓦砾惟妙惟肖狼________重峦叠________zhěji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皱面________癖好蹒跚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7分)5. (1分) (2017七上·德阳期中) 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____,那快乐就是 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
6. (6分) (2018七下·灌云月考) 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6周年纪念日。
为了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你所在的班级定于2018年3月5日下午4点半在教室搞一个讨论如何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
(1)如果请你代表全班邀请你班校外团队辅导员丁老师来参加这个主题班会,你准备怎样邀请她?请展开合理想象,把你见到她时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简洁得体。
(2)丁老师在会上讲到了网上关于学雷锋的几个帖子:①近日媒体对灌云近10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你知道雷锋的故事吗?”“雷锋是做什么的?”“描述你心目中的雷锋形象”等问题。
结果有近五成人不知道雷锋是何许人。
还有在“雷锋是做什么的”问题中,“红军”、“杂务员”等五花八门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
②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对人类是有贡献的。
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一个美国商人也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的财富,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
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③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生活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
雷锋这个我们几十年来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读了丁老师的介绍,请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
(3)会上同学们就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发扬雷锋精神征集建议,请你也写两条。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2018·泰州) 名著阅读(1)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A是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 . 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 . 《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
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
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 . 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D . 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 .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
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按要求填空:(1)《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论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两岸宽阔、帆有悬空态势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通过描绘莺燕活动表现春天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9.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画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③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10. (25分) (2017七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
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
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
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
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
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
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
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
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
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
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
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
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
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
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
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1)作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2)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4)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11.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摆渡老人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