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奕秋教案

奕秋教案

《奕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1)背诵。

(2)复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巩固对《孟子》
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2.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目标专注、持之以恒的治学品格。

(2)学习孟子为了追求理
想而推行自己学说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3.能力培养目标:(1)翻译《孟子》的重要章节。

(2)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

(3)分析研讨《孟子》中的有关专题。

二教学重点: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再进行串讲。

着重讲解疑难句式,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
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

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孟子已经有很深刻的了解。

《齐王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庄暴见孟子》的精辟的对比,《孟子见梁襄王》精妙的比喻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孟子散文的风采。

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善于讲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是孟子散文的又一道风景。

2 老师引导自读并翻译全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

(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着重理解文中特殊句式,对文中实词和虚词加以讲解。

之:( 1)的,助词,表修饰(2)宾语提前标志,调节句子结构。

惟奕秋之为听。

“之为”帮助宾语“奕秋”提前,如:“惟命(是)听”,就是:“惟听命”,“是”字帮助把宾语“命”提前,而不必译出;“惟奕秋之为听”,就是“惟听奕秋”(3)代词
3 谈谈你对本文说理技巧的理解
(1)精心选择故事的主人公,孟子在论辩时经常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短文两篇》讲述了一些百姓故事,易于被执政者接受。

言的是“齐人”“妻妾”“弈秋”之徒,道的是小人物的家长里短,学习进修,甚至街谈巷议,与政治大事毫不相干。

(2)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

《弈秋》中站出了两个学棋小童,演示着齐王的错误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良师的指点,有良好的愿望固然重要,但改正错误与学棋一样,是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没有积极主动、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一旦受了奸臣的引诱与哄骗,结果功业无成,也是意料中的事
(3)运用对比:集中体现在奕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上与学习结果上的差异,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 板书
奕秋
一重点词
之:( 1)的,助词,表修饰
(2)宾语提前标志,调节句子结构。

惟奕秋之为听。

“之为”帮助宾语“奕秋”提前,如:“惟命(是)听”,就是:“惟听命”,“是”字帮助把宾语“命”提前,而不必译出;“惟奕秋之为听”,就是“惟听奕秋”
(3)代词
二本文说理技巧
1 举例说明
2 情节简单,善于设喻
3运用对比
六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P325《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