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流行语,往往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一个时代的各种面庞。
就在近几天,《咬文嚼字》编辑部按照往年惯例,()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除了“获得感”“互联网+”“创客”等与国家发展()的词汇外,“任性”“宝宝”“颜值”等网络流行语也相继上榜。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一个时代中,与人们最贴近的,无疑就是生活本身。
②从各类网购节催生的“剁手党”,到社交网络捧红的“网红”;从寓意天马行空、想象奇特的“脑洞大开”,到强调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式的“主要看气质”,网络上的流行语,无不源自每一个人的普通生活。
也正是普通生活点滴色彩的汇聚,才在时代的画卷中,()下多彩的中国。
可以说□“流行语”()的是时代浪潮下,生命个体的种种境遇,是最真实也是最具体的生活话语。
(1)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颁布休戚相关书写折射B.发布息息相关书写折射C.颁布生死与共抒写反射D.发布紧紧相连抒写反射(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处应补出的标点符号是“,”。
B.文中“按照、贴近、普通、最”的词类依次是介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C.文中“咬文嚼字、相继上榜、脑洞大开、主要看气质”这些短语分别是联合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和述宾短语。
D.文中画线句①是个并列复句;句②是个复杂的单句,其句子主干是“流行语源自生活”。
【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颁布一般用于上级向下级公布某件事情,而发布则没有特定的对象。
这句话中《咬文嚼字》编辑部与读者并没有上下级的关系,所以第一个空要填发布。
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休戚相关只能指人,息息相关可以指物。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区别:①“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厉害一致的意思。
“息息相关”不含。
②“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③“休戚相关”含有褒义色彩,“息息相关”则是中性的。
所以第二个空要填息息相关,所以第二个选项是正确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词性,短语,复句的掌握。
第一个选项,方框前虽然是说,但方框后并不是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所以应用逗号,这个选项正确。
第二个选项,从词性的角度来,按照是介词,贴近是动词,普通是形容词,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正确。
第三个选项,“主要看气质“这个短语中,看气质是中心词,主要表示是限制,这是一个偏正短语,这个选项错误。
第四个选项,第一个画线句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第二个画线句虽然很长,但是一个单句,把修饰和限制的成分去掉后,主干是“流行语源自生活“。
【点评】作选词填空的题目,答此类题目,最好是用排除法,这样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
故答案为: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⑵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⑶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⑷ “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积累。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⑷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64分)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解析】【分析】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解答本题需要提取关键词,比如,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等。
故答案为: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点评】这是一道下定义类试题,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4.下面选项中,前后两句的划线部分意思不同的项是(多选题)()A.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C. 某人单身的原因是:原来喜欢一个人。
∥现在喜欢一个人。
D. 地铁里一个女孩在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中山公园了,你快出来往地铁口走。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答案】 A,B,C,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语意的理解。
A.前一句中的“多少”是“少”的意思;后一句的“多少”是“多”的意思。
B.前一句的意思是“剩女”眼光高,谁都看不上;后一句的意思是没有人看得上“剩女”。
C.前一句的意思是真正喜欢某个人;后一句的意思是喜欢单身。
D.前一句指的是女孩让男孩等自己一会;后一句指的是“你”如果迟到了,后果会很严重,会受到“我”的惩罚。
所以答案为ABCD。
故答案为:ABCD。
【点评】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上,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
三、填空题(共1题;共2分)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吉安市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创新理念。
改句:吉安市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怎能不断创新理念?B. 原句:当天16时,监测显示,南昌最高气温为35.9℃改句:监测显示,当天16时,为南昌最高气温35.9℃C. 原句: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陶侃成为一颗军事新星,冉冉升起于羸弱的晋王朝的军事新星。
改句:陶侃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成为一颗冉冉升起于羸弱的晋王朝的军事新星。
D. 原句:竹岩虽属赣地,但其风土、人情、语言均与浙江江山相似。
改句:竹岩即使属赣地,其风土、人情、语言也均与浙江江山相似。
【答案】 C【解析】【分析】A改句用反问句强调“创新理念”的必要性,原句则没有。
B“当天16时”是监测的时间,还是南昌最高气温的时间。
D原句强调“其风土、人情、语言均与浙江江山相似”,改句则没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句式变换的考查。
句式变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6.下列四句中,表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没有一个不说“绿色围墙”好。
B. 没有不说“绿色围墙”好。
C. 心里想口头说“绿色围墙”的人不是没有。
D. 每一个人都说“绿色围墙”好。
【答案】 C【解析】【分析】A、B是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绿色围墙”好。
C没有表达出“绿色围墙”好。
D是肯定句,“绿色围墙”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
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
B 项意思发生变化,原句重点是战略的眼光,改句重点是科技的力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能力。
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
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
注意句式的变换,其实只是句子形式的变化,它的意思不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