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园语言有效教学

浅谈幼儿园语言有效教学

浅谈幼儿园语言有效教学
作者:李增梅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07期
美国教育家娜思夫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从小播下良好学习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名言告诉我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将让人终身受益。

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

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幼儿语言的积极性
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对教材分析透彻,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水平,找出重点难点,认真设计能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不喜欢幼儿在课堂上“插嘴”,可幼儿个个都是可爱的个体,有思维、有愿望、有情感,课堂上处于认真听、积极思考过程中的幼儿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

这“不由自主”恰恰就可能是幼儿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

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是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

教师的压制,就会熄灭幼儿创造的火花,扼杀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关注,就会点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

因此,教师要容许幼儿“不由自主”地说,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允许幼儿自由地发表意见,适时地抓住幼儿灵感的火花,积极引导其创造性地表达。

二、创设良好语言环境,不断增强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基础,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抓住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创设丰富的、有用的语言学习情境,给予适时有效的刺激,不断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满足幼儿的说话欲望,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

幼儿期是识记最快的时期。

教师在带领幼儿投身大自然时应“遇物而教”,及时丰富相关的词汇。

除了简单的物名外,还应教授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方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看见树,教师应告诉幼儿树的名称,要求他们说说数量、特点等,幼儿就会边发现、边讨论、边交往、边概括,思维在脑中“活”起来,久而久之,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言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2、创设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应把幼儿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站在幼儿的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的立场去指导他们的活动。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引导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图讲述是一种意愿活动,幼儿看到优美的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产生说的意念,如果幼儿说错了,教师立即加以指责,幼儿说话的意念即被抑制了,所以说与其指责幼儿的过错,不如鼓励他们进行新的尝试。

每一个班级集体总有一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也总有一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看图讲述教学中特别明显。

为此,教师应当做到不仅关心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还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和鼓励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看图讲述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1、求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

教得实,学得才实。

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了解幼儿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儿上动真情,在为促进幼儿发展上多研究。

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

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纳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

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给予、幼儿接受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要摆脱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按照学习者的合理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幼儿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要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