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语言活动中的故事教学汪云伟市长寿区长寿湖镇红光幼儿园摘要:《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承载着语言教育的目标,传递着语言教育的容,我们要使语言教育任务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位学前儿童的身上,促使他们的语言得以发展。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促使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形式有很多种,故事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老师在进行一个故事教学活动时,要一切以孩子作为出发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容、活动思想等,全方位去思考设计整个故事教学活动,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活动故事教学如何有效教学语言教育活动的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学前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主要依据。
因此,活动容的选择是一个完美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儿童故事是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故事教学也便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容。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故事教学呢?一、首先,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明确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哪些益处(一)故事让孩子打开智慧的窗户,增加了孩子的知识性。
为什么孩子对故事感兴趣呢?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故事的容除了趣味性,本身还具有知识性,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对于幼儿,没有再比故事更为重要的了,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个无知的世界。
”为了使儿童认识世界,增长见识,最好的手段就是讲故事。
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培养了孩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些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
(二)故事净化了孩子的心灵,冶了孩子的情操。
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提升了孩子高尚的情商。
(三)故事是孩子想象力的源泉,促进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列宁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故事,任何童话故事中都有它现实的成份。
”孩子通过听到的故事转化为想象的画面,这一过程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老师的循循善诱则点燃了孩子智慧的火种,让各种不同的思维互相交叉互相影响,不断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二、其次要了解在我们的故事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哪些弊端和误区(一)语言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容不实际。
有的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只是为了单纯讲故事,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与幼儿的身体、感知等的发展相结合;有的只注重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有的片面地注重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等。
(二)老师主动地教,孩子被动地学,重单向传输,少互动交流。
目前大部分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老师讲故事,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就这样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代替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孩子很被动地听了故事,预期的故事教学目标效果没达到,更别谈孩子的语言发展了。
整个故事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很大程度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言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注重倾听复述,轻视判断想象。
孩子的参与过程的形式过于单一,可能很多老师认为语言活动就只是限制于语言领域,其实语言活动和其它领域如:音乐、美术、体育是想通的,只有把语言活动和其他领域相结合。
才能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孩子参与锻炼的机会就更多,更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四)教具准备不充分,缺乏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得不够充分,老师缺乏创新的概念,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听音乐、看图片,模式不变的教学活动设计,没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孩子学习的成效不大。
三、了解了故事教学对于孩子们的益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故事教学我们要做到在教学活动前认真探讨故事的教育目标、教育容、教育思想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探讨活动开展的每个环节,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生动的语言故事课,包括在活动中老师如何用语言去引导并和孩子交流互动、老师用什么新奇的教学方法进行衔接每个活动环节,孩子是怎样有效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展现出来的。
具体做法如下:(一)确定活动目标。
目标明确的教育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对儿童发展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教育过程。
首先要掌握儿童语言发展地规律,知道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语言发展水平应该到什么程度。
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经验,知道他们的发展需要。
培养侧重倾听和表达的行为培养,或是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的行为培养。
如中班主题故事活动《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容及其蕴含的意义,教师只把目标定为:能认真听故事,并能复述故事;体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故事表演的乐趣。
而不是引导幼儿认识会生蛋的动物,并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果预测故事的结局,那么孩子只能单纯的学会讲故事,而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故事中会生蛋的动物,也不能提供幼儿增加“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果预测故事结局”的经验。
其实制定故事教学目标应根据一定的原则:一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以本班孩子的实际特点为依据;二是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可操作;三是目标既要指向结果又要指向过程;四是目标的描述需要归纳,一般认知目标放在首位,情感目标放在第二位,能力目标放在最后,特殊性的领域目标放在前面,一般性的全面发展目标放在后面;五是几种目标的主语要一致,建议以孩子为主语来描述,如“懂得、感受、体验、学会、理解”等词汇来放在句首进行描述。
如大班故事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我们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词语;厉害——猛烈、难以对付;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
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而故事教学活动的进行次数可根据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情况而定,但每一次活动的目标应有所变化,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并且应在各领域中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环境中渗透、在家庭中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故事教学所需达到的总目标。
如中班故事《三只蝴蝶》,仍以发展幼儿复述故事的能力为总目标,如果活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活动的目标可以稍浅一些,通过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
第二次活动的目标则要加深,要求幼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三部分记忆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对话,进而复述和表演故事。
并且我们可以再美术活动中,绘画或手工制作表演《三只蝴蝶》的道具(头饰、花朵、太阳公公等),为故事表演作充分准备。
科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观赏蝴蝶标本。
(二)选择活动容。
教师在选择活动容时应考虑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例如:模仿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成人的语言、动作、情绪、态度、习惯等,无一不成为学前儿童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时,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示,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的、规的语言让其模仿,并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习得有关的语言,获得语境与语用之间关系的感悟力。
我认为,这是故事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证。
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1、关注作品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故事教学在作品选择上偏向于为道德与社会性教育服务,对故事自身的审美价值关注不多,幼儿的精神世界被塞满了太多的知识与道德,对其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而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总是富有诗性,有着蓬勃的艺术感和浓郁的儿童情趣,如歌一般动听,如画一般生动。
如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即是诗与画的结合体,在柔和、静谧的月光下,一句“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提问,引出了小兔子和大兔子诗一般的对话,优美的意境和爱的表达淋漓尽致,极富吸引力,适合幼儿欣赏和模仿。
2、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选择优秀故事作品时,还应关注幼儿的经验。
如设计“动物出租公司”这一案例的具体活动,如果幼儿对“出租公司”的经验不足,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怎么接触,不做充分的准备,孩子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效果是不会好的。
由此可见,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情感的迁移。
在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何选择故事情节发展奇妙,能激发幼儿欣赏和阅读兴趣的《变色鸟》《小猪变变变》;也可以选择故事描写生动有趣,有较多重复句式的《三只蝴蝶》《小牙虫》;还可以选择故事语言丰富、刻画人物情感细腻的《搬过来,搬过去》《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幼儿更容易与这样的作品共鸣,产生“愿说”和“想说”的心理需要,从而有助于推进教学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策划活动方式与步骤。
活动目标、容和结构都决定的前提下,教师如何去策划活动方式与步骤是最为关键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步骤的策划安排,最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创造性和经验能力,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语言目标是否达成,也是最能看出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直接的体现。
策划活动方式与步骤,教师常常关注两点:一是选择适应于容又对儿童充满吸引力的活动方式,借此鼓励儿童趣味盎然地投入学习。
二是仔细地计划活动过程展开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各个过渡层次清楚而有所交代,从而确保教育活动进展顺利。
老师要思考如何巧妙的去设计一堂有趣的故事课,让孩子得到兴趣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想象和表达,获得有效的知识。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展示挂图,主要老师主讲,孩子听,一问一答式,最后老师总结道理。
我们必须打破这个保守而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大家对活动环节与过程要进行精心预设与现场实践:1、做好故事前的各项铺垫,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例如:环境布置、创设故事情境、出示道具、新奇的音乐等等,使孩子有亲身体验,耳目共睹的逼真感觉,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我们根据故事设置一个情景,画了一幅森林的画面作为故事背景,老师出场的时候戴上动物的头饰,在相关的背景音乐伴随下,讲出几句开场白,神秘地引出故事,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使整个故事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2、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更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