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讲进步主义思潮

第5讲进步主义思潮


❖ 3.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重振和顶峰时期
❖ 标志是“社会改良主义”这一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的灵魂得到了确认。
❖ 4.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分裂和衰退时期
❖ 标志是1938年由博德发表的《进步教育在十 字路口》和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的停办。
❖ 根本分歧:教育是以民主社会的建设还是以 儿童的个性自由发展为根本目标?
第五讲 追求现实反思;世纪性、世界性教育 运动;似曾相识,熟视无睹;系统化,时代 承换;全世界共同的教育公共知识。
❖ 美国教育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 远的一种教育思潮;世界性教育思想。
❖ 在理论建树上,它以反对旧教育、倡导新教 育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系统而新颖的教 育观念;
❖ 詹姆斯哲学的起点是他的“彻底的经验主义”。
❖ 主张:不应当从抽象的认识论出发来认识对象,而应从具体 的存在论出发来考究人的生存实践与活动经验;经验是不可 以抽象或切割的行为,而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活动方式;经验 首先不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生活过程,经验是人与世 界相遇的最佳方式。判断经验的标准不是别的,只能是行为 的实际效果;真理不在于创设一套先验理性或先天理由的原 则体系,而在于观念是否能产生实际效果、是否有用。
❖ 经验不是抽象的理性经验,而是具体的生活智慧, 是儿童的亲历亲为,这就是“从做中学”的原则。
❖ 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做事”和“遭受”。
(二)教育的目的观:社会改造
❖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是其全部教育理论中最晦 涩、也最富争议的部分——“教育无目的”。
❖ (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 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适应美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整个美国社会改革运动的 一部分,实用主义、改造主义思潮也莫不是紧紧围 绕社会改造的大局而运思的。这是理解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之实质的关键。
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历史际遇
❖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 欧洲殖民文化向美国独立的本土文化的转
❖ 进步主义阵营内部的分歧使其走向了分裂的 境地。
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核心观点
❖ 儿童中心是进步主义教育原则的核心,共同的或核 心的观点。
一、教育目的的社会改良主义观
❖ 进步主义将教育视作社会改良的工具。 ❖ 以社会改良为目的的进步主义教育,必然把社会合作、共享、
社区精神、国家意识作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把民主意识、 民主能力、主观能动性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从而使教育成 为社会诸因素中最温和、最有效的改良手段。
化。 ❖ 教育改革是实现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 ❖ 进步教育是摆脱欧洲文化的控制、创建美
国独立的民族文化的最现实的途径。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 帕克、约翰逊、梅里安、柏克赫斯特、华 虚朋、沃特、杜威、克伯屈、康茨、拉格、 布拉梅尔德等,阵营豪华,人才济济。
❖ 与其他教育思潮热衷于思想的玄辨、理论 的预设和体系的建构相比,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更注重实实在在的教育实验或实践探 索,因而其思想更具实践价值、实用理性。
❖ 实用主义方法的意义不过是:真理必须具有实际的效果。
❖ 杜威(John Dewey)堪称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使 这一美国本土哲学走向实践、走向世界的头号功臣,美国人 念念不忘的“顾问、导师和良心”;《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今译为《道德教育原理》)、《明 日之学校》、《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今日 之教育》、《人的问题》等。
❖ “道德意味着行为意义的增长,至少它意味着这样 一种意义的扩展:这种意义是对诸种观察的结果, 也是行为的结果。它的全部是不断增长着的。…… 在道德这个词最宽泛的意义上说,道德即是教育。”
❖ 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道德教化——通过儿童的 活动和经验不断重构、发展其道德品质。
❖ 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道德目的普遍 存在于一切教学中并处于主导地位。要不是这种可 能性,一切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这一耳 熟能详的句子,恐怕是虚装门面而已。”
(三)教育的课程观:以主动作业为旨趣的活 动课程与经验课程
❖ 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观是其“教育即经验的 改造”这一信条的逻辑展开。
❖ 课程应当适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兴趣、能力, 方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新课程观必须:(1)以主动作业为旨趣的活 动课程代替机械、死板的学科课程;
❖ (2)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结, 以使儿童的经验得以充分发展。
❖ (2)“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 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 (3)“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 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我们 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这样做。我们所要做的,是要 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 出的目的进行比较。”
❖ (4)“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 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 念并无目的。”
❖ 分别分析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的核心观点。
第一节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脉络
❖ 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教育思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大陆的新教育运动在美国的翻版、延续与发展。
❖ 旨趣:强调儿童个性发展的儿童中心思想和注重实 际知识的运用。
❖ 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几乎全盘承袭了欧洲新教育运动的 思想成果,只不过对其作了美国式的改造。
一、美国精神的核心:实用主义哲学及其源脉
❖ 实用主义是真正地道的“美国精神”和美国哲学的代表。 ❖ “有用即真理”。 ❖ 实用主义之于美国,犹如理性主义之于德国,经验功利主义
之于英国,佛教之于印度,儒学之于古代中国。
❖ 实用主义哲学的领袖是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他 们是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
❖ 杜威非常注重公民训练(国家认同)的道德教育意 义,认为道德教育应该在培育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 能力、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个人从自身生活中 寻求积极乐趣的能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节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 改造主义(Reconstructionism)教育思潮与进步主义、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是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派别, 是从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中分化出 来的一个分支。
❖ 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堪称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和美国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
❖ “可错论”——即一切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可错的、 有赖于经验证实的;终极真理是不可能的,我们只 能接近而不能达到真理;探究是验证知识确定与否 的唯一途径,而效果则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实用主义阵营中具有 承前启后地位的中心人物;因宣传实用主义而被人 视为浅薄的“市侩哲学家”。
第三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概观
❖ 实用主义(pragmatism)教育思潮是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乃 至西方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与教 育实践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在整个20世纪,至少在美国,确乎还没有哪一种教育思潮能 与实用主义相比肩、相翘楚。
❖ 在现代美国教育家中,没有一个人能逃脱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的影响。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一)教育的本质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 育即经验的改造
❖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本质观,可归结为三个命 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 1.教育就是生活 ❖ 内涵:(1)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2)教育
要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 “教育即生活”命题的启迪:教育永远不能脱离生
❖ (5)“技能的获得,知识的占有,教养的成就, 都不是目的:它们是生长的标志和继续生长的手 段。”
❖ (6)“我认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 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 杜威强调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目的,乃是突出其 教育即生长的宗旨,而按照其“学校即社会”的见 解,个人的生长又必须与民主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因而可以说,杜威是承认教育目的的,这一目的就 是——社会改造。
❖ (3)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即以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 的创造为鹄的,不以一般、普遍、抽象、权威、依附为旨趣;
❖ (4)行动主义的实践观,即以个人的行动(acting)、创 造(making)和做(doing)为达臻目标的有效手段,强调行 为的过程和动态的实践,所谓“行动就是一切”;
❖ (5)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即以民主、平等、公正为社会的 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生活的指南。
实用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 (1)求实主义(practicalism)的哲学观,即以经验范畴为 核心来考察个人的具体行为及其结果,以实利、可行、效用 为旨归,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权宜哲学”;
❖ (2)多元主义或相对主义的真理观,即以“有用”与否作 为衡量真理的标准,而非寻找超验的、虚幻的某种确定性;
三、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阶段
❖ 1.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确立和形成时期 ❖ 标志是1875年帕克以昆西市督学的名义进行的
昆西教学法实验和1919年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办。 昆西教学法确立了“儿童中心”这一进步主义 思潮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活动课程与学术课程的联系、注重个别教 学等进步教育观念观念。 ❖ 2.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挫折与拓展时期 ❖ 标志是1932年康茨发表的著名的《学校敢于建 设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的文章,主张教育 应该担负起彻底的社会改造的重任,在建立一 个新的社会秩序方面有所作为。
❖ 其最大的特点是它对“社会一致”、“社会 改造”、“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
❖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核心观点——
(四)教学方法论:从做中学
❖ 学校教育的一切教学方法都应以儿童的能 力和兴趣发展为旨趣,都应立足于儿童的亲 自活动得以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