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药品GMP修订的主要特点:
一是加强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幅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软件方面的要求。
细化了对构建实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强化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全面强化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增加了对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的条款和内容,进一步明确职责。
如,新版药品GMP明确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等必须具有的资质和应履行的职责。
三是细化了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规定,增加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安全保障措施。
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监控等方面,增加了供应商审计、变更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制新制度和措施,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无菌
制剂生产环境标准,增加了生产环境在线监测要求,提高无菌药品的质量保证水平。
新版药品GMP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自2011年3月1日起,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
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并依据产品风险程度,按类别分阶段达到新版药品GMP的要求。
从产业长远健康发展角度看,实施新版GMP,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现有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企业在整体上呈现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实施新版GMP,是顺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调整医药经济结构,以促进产业升级。
实施药品GMP是提高药品质量安全的过程,也是促进我国药品生产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
由于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这次修订在技术要求方面与WHO药品GMP基本一致,全面实施后将有利于使出口药品生产企业普遍达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新修订的药品GMP由于整体标准的提高,贯彻落实确实需要企业投入一定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例如:GMP 软件的提高等需要相应的投入;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企业需要增加培训费用;为了加强软件管理,企业需要增加管理人员,会增加工资支出;无菌药品GMP硬件的提高,会增加企业制造成本等等。
对于技术改造投资问题,由于各企业基础不同,生产品种不同,投资也不一样。
从各个细分领域看,硬件投资主要集中在无菌药品,尤其是冻干粉针剂没有最终灭菌环节,生产过程无菌保障水平必须提高。
其他如口服制剂等不作无菌要求的产品基本不涉及硬件改造。
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GMP的实施主体。
为确保新修订药品GMP的实施,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开展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必要的软、硬件的提升和技术改造,按照新修订申报要求提前申请检查认证。
(
“新版GMP规范出台将淘汰一大批中小药企。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分析说,我国目前有九成左右的药企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最好的年销售额在1亿元上下,大部分中小企业年净利润不过1000万到2000万。
如果要符合新版GMP要求,许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
据了解,参照欧盟标准制定的新版GMP也被称作史上最严格的GMP。
此轮升级改造很有可能牵扯到全国大小药企13000余家。
业内人士估计,一旦新版GMP实施,预计药企平均需要投入500万元—1000万元,相当于一家药企1—2年的利润,而基础差些的投入或许更高达数千万至上亿,甚至数亿元。
受新版GMP 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小企业,在新版GMP标准提高、执行力度加强的情况下,许多小企业缺少资金进行升级改造,在5年过渡期内将面临被淘汰或者被并购。
虽然中小药企面临“生死大限”,不过新版GMP规范中仍有5年的企业过渡期。
按要求自2011年3月1日起,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
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并依据产品风险程度,按类别分阶段达到新版药品GMP的要求。
按照这一说法,现有企业最迟可以到2016年3月之前完成改造。
这无疑给了制药企业一个充分缓冲的时间。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为通过GMP认证而增大投入并不算难题。
“但对于占药品生产行业90%的中小企业来说,新增的投入要消耗他们一年至两年的净利润。
”
在投入重压之下,一些中小企业已在寻求生存之道。
一位药品行业人士介绍,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一带的中小企业,像金华明珠制药、南通华山药业、苏州万庆药业、苏州唐氏药业等,正在寻求被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