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浅谈“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浅谈“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现在有多少学生的“好”成绩,是教师在课前课后花大量时间“磨”出来的,假如他们脱离了这样的教学,今后的学习怎么学?怎么让学生会学?怎么让我们的家长“欢颜”?这就要教师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问题。

下文就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

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

譬如教学“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的问题,原来在备课时认为,学生通过几个例题分析后,基本上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在课堂巩固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配方:a2±2ab+b2=(a+b)2中的“b”的提炼有困难。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我就改变教学计划,重新出一道习题,让会求解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学生同时“粉墨登场”,再让全班学生一起对这个“b”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得到“b”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让所有的“学困生”顿时舒眉展颜。

在第二天课上,我有意考查了几个原来有困难的学生,结果他们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从这个教学事例中,我明白了要想实现让学生由“学会”向“会
学”乃至“乐学”的思维转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民主性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体,让学生明白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的关键还在于自己。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体现,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才会孕育出创新的种子。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
笔者曾聆听过一节数学公开课“勾股定理”,其中有个教学情景:教师出示了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图案正是“弦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构成,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师就让学生用预先准备的直角三角形拼这个会标,并用它来证明勾股定理。

这种“红火”的课堂实践,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

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

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也可参考例题),用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个图形来证明定理,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

教师再出示会标,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

当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提出对比问题“用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为直角边构成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原直角三角形又如何来拼图?如何证
明定理呢?”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

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预先要安排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多些关怀帮扶。

这样活动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
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教师扶得过多,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三、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机会
要提供一条自主探索的途径,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努力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决不替代。


如笔者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最值应用时,就在“精”“趣”上下工夫备课:分析教室窗户设计时透光面积是否最大?接下来的时间,我就让学生分析窗户的形状、制作材等等,引导学生分析窗户最大透光面积,需要获取什么相关数据?用什么数学知识来分析?学生七嘴八舌地对这个就在身边、但始终没有考虑的问题展开了分析。

当提出让学生试试时,不少学生都跃跃欲试,激情澎湃。

最后从度量数据结合二次函数最值知识计算分析,学生得出透光面积不是最大的结论。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更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了数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工夫。

做到不问无用或无效的问题,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铺设一条有趣而感性的探索之路,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新能力。

四、制造受挫折的探索过程
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若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们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

当然在让学生“成功”之前,也要让他们经历挫折,让他们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

那么以后他们在遇到真正困难时,就不会气馁,不会放弃,凭着对自己的自信,迎面解决、排除困难,向胜利前进。

让他们在经历失败挫折的过程中,养成百折不挠、不懈进取的精神。

学生感受经过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有利于培养他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之,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个人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成学生的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学生没有了积极有效自主探索,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凤凰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