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策略
在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他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悲伤的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

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入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恨不得捧在手心含在嘴里,为孩子包办一切,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听话,好像听话就是好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

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父母原先拟定的,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

的确,一个温驯听话的人步入社会后,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尤其是对上级百依百顺,容易博得一些上司的欢心。

但是,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是使孩子丧失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采用一致的教育方法,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一、在幼儿园系统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

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

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

还可以在家里幼儿的房间中,给他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在区域中东西的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幼儿自己做主,成人可参与但少加干预,给幼儿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如买衣服、玩具等时,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叫给幼儿,让幼儿选择,并能尊重幼儿的选择。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锻炼他们独立性的机会。

(二)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如听故事等等。

还可以通过游戏,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设计,角色的选择,在游戏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独立解决,从而形成独立解决的能力。

1、通过观察、询问等多种方法,了解幼儿生活独立性能力的发展水平。

有的幼儿平时,能请别人帮忙的,就不自己动手。

如午餐吃虾,天天不愿剥,他就请同桌的小女孩儿帮他列,自已经常在那儿等吃。

我们通过对全体小朋友发放了生活动手能力调
查表,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天天的动手能力处于我班中下水平,甚至一些年龄小的幼儿能力也比他强。

于是,我有针对地提出创设环境,让天天向想做,爱动、多练的发展方向。

2、创设情境,在原有基础上引发幼儿动手的兴趣,初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浩浩也和其他男孩儿一样喜欢汽车、轮船等,家里有许多的汽车玩具,而且十分喜欢拼装。

根据这一爱好,我们在角色游戏中,让浩浩当“汽车修理厂”修配工,看到那些零散的配件,浩浩很着急,不知从何下手来组装一部新的汽车。

看到他那双清撤的眼睛里写满迷悯和渴求时,我走过去,拿起扳手、钳子等这些工具给他并提示了一下,浩浩很高兴地接过工具开始摆弄起来。

在我的适当指导下,浩浩很成功地组装成一部小汽车。

小朋友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他得意地举起汽车,向小朋友炫耀:“看,这是我装的汽车,漂亮DBI”我连忙也夸奖浩浩说:“浩浩,其实你的本领挺大的,看,今天你自己动手装的汽车真好,以后还要多动手哟!”浩浩自信地点了点头。

创设良好的环境、成人的指导和参与都会激发孩子动手的兴趣,更能让孩子有所收获。

体验到成功,渐渐地,浩浩也想自己独立动手操作了。

3、利用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习正确的劳动方法促进提高幼儿独立自我服务的能力。

对于孩子增长的动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定能做好!”事实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动作是双手一起操作的,例如:穿衣服,扣扣子等等都需要双手或者手眼协调的使用。

《纲要》上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我们就注重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孩子们辨认衣服的里外、左右、上下,知道鞋子的正反。

当他们掌握了方法后即可已不再依赖老师或家长,独立进行自我服务,时间长后孩子们自然就形成了独立做事的习惯。

二、家园的联系与合作培养幼儿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护着帮着,包办代替,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很难进行。

因此,我极为重视家长工作一头,多给家长看一些包办代替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合作,并给予他们一些家庭教育培养的方法。

(一)对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

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失败为成功之母”。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

(二)让孩子做点家务事有好处
小时候让孩子做些家务或者学会做些家务,对孩子来说,不但不是虐待,反而有莫大的教益。

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为父母洗个苹果,拿杯水;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扫地、洗衣时,可以帮忙拿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

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
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能够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做得好!”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三、教育者应注意陶冶良好性情。

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在学校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教育者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独立习惯,特别是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

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吧!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策略红桥区第一幼儿园
门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