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tk =c(t1t-t2t式中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Qtk—通风、空调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t—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C;t2t—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采暖系统回水温度,°C。

一、与采暖系统并联连接1、平均流量G sp =c(t`1-t`2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Qn——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t`2——生活热水加热器上相应的回水温度,°C。

2、最大流量Gs·max =·max/c(t`1-t`2式中 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Qs·max——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t`2——生活热水加热器相应的回水温度,°C,可取30-40°C。

二、与采暖系统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1、平均流量G sp =[Qsp/c(t`1-θ2)]·[(tr-tlr)/(tr-tl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θ2——采暖期开始时采暖期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tr——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tlr ——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lr=θ2-ΔΔ可取5-10 °C;tl——冷水计算温度,°C。

2、最大流量Gs·max =[Qs·max/c(t`1-θ2)]·[(tr-tlr)/(tr-tl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Qsp——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θ2——采暖期开始时采暖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tr——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C;tlr ——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lr=θ2-ΔΔ可取5-10 °C;tl——冷水计算温度,°C。

第条开式热力网生活热水热负荷网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一、平均流量Gsp =c(t*1-tl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T/h);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tl——冷水计算温度,°C。

2、最大流量G s·max =·max/c(t*1-tl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最大流量,(T/h);Qsp——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t*1——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tl——冷水计算温度,°C。

第条闭式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调节时,干线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Ggb =Gn+Gtk+Gsp式中Ggb——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t/h);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Ggb =Gn+Gtk+Gsp式中Ggk——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t/h);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一、当生活热水用户有储水箱时,取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二、当生活热水用户无储水箱时,取生活热水负荷最大流量。

第二节水力计算一、蒸汽管道 ;二、热水管道 ;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还应绘制必要的支干线水压图。

第四节水泵选择一、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装有旁通管时,尚应计入流经通管的流量;二、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设计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用环路的压力损失之和。

三、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水泵的型号宜相同;四、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设计参数相适应;五、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四台以上水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一、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应根据供热系统渗漏量与事故补水量确定,一般取允许渗漏量的4倍;二、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生活热水量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渗漏之和确定;三、补水装置的压力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50KPa,如果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热力网静压力时,其压力尚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四、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二台,此时可不设备用泵;五、开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三台或三台以上,其中一台备用。

第一章总则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一、采暖热负荷=q·A10-3Qn式中 Q—采暖热负荷,kw;n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 =k1Q`n式中 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 =(mv(tr-t1式中 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T—每日供水小时数,住宅、旅馆、医院等一般取24h。

计算居住区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时可按下式计算:Qsp·j =qsA10-3式中Qsp·j—居住区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qsA—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m2。

四、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Qsmax =k2式中 Qsmax——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Qsp——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k2——小时变化系数,根据用水单位数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规定取用。

注:冷水温度较高时采用较小值,冷水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大值;热指标中已包括约10%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计算热力网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时,应取用经各工业企业核实的最大热负荷之和乘以同时系数之值。

同时系数可取。

一、干线采用采暖期生活热平均热负荷;二、支线当用户全部有储水箱时,采用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当用户无储水箱时,采用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第二节年耗热量一、采暖平均热负荷Qnp =Qn(tn-tp)/( tn-twn式中 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Qn—采暖设计热负荷,kw;tn—室内设计温度,°C,可取18°C;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C。

二、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Qtkp =Qtk(tn-tp)/( tn-twtk式中 Qtkp—采暖期通风或空调平均热负荷,KW;Qtk—采暖期通风或空调设计热负荷,kw;tn—通风或空调建筑的室内设计温度,°C;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twtk—冬季通风或空调室外计算温度,°C。

Qspx =Qsp(tr-tlx)/( tr-tl式Qspx—非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Qtk—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tr—生活热水设计温度,°C;tlx—夏季冷水温度(非采暖期平均水温),°C;tl—冬季冷水温度(采暖期平均水温),°C。

一、采暖全年耗热量Q nn=式中 Q nn—采暖全年耗热量,GJ;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n—采暖期天数。

二、通风或空调全年耗热量Q ntk=式中 Q ntk—通风或空调全年耗热量,GJ;Qtkp—通风或空调平均热负荷,kw;Z—采暖期内通风、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n—采暖期天数。

三、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Q ns =[Qsp+Qspx式中Q ns—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GJ;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Qspx—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n—采暖期天数。

第三章供热介质第一节供热介质选择一、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二、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水作供热介质;三、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第二节供热介质参数一、以热电厂为热源时,设计供水温度可取110-150°C,回水温度约70°C。

采用一级加热供水温度取较小值;采用二级加热(包括串联尖峰锅炉)取较大值;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供热规模较小时,采用95-70°C°C的水温,供热规模较大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采用较高的供水温度;三、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力网最供、回水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