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新高考新题目2013-09-24 2039成都七中高2016届语文试题(2013.9.10)考试时间:11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黄明勇付阳第Ⅰ卷一、(40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黝黑(yǒu)模样(mï)相形见绌(chù)自怨自艾(yì)B.水泵(bèng)纤细(xiān)鳞次栉比(zhì)汗流浃背(jiā)C.炽热(zhì)荫庇(yìn)风姿绰约(chuî)闭目塞听(sè)D.烙印(lào)伺候(cì)吹毛求疵(cī)人才济济(jì)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悄然(qiǎo)木讷(nè)叱咤风云(chà)三年五载(zǎi) B.刚劲(jìng)档案(dàng)舐犊情深(shì)锲而不舍(qì)C.粗犷(guǎng)供应(g ōng)剜肉补疮(wān)短小精悍(hàn)D.颓圮(pǐ)信笺(qiān)妄自菲薄(fěi)不屑一顾(xiè)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青睐安详美轮美奂励精图治B.愁怅浮躁披星戴月谈笑风生C.孪生题纲沧海桑田名列前茅D.斑斓陨落走投无路委屈求全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磋商惋惜老生常谈断章取意B.沉缅诀窍平心而论明枪暗箭C.馈赠家俱遮天蔽日洗耳恭听D.宣泄博弈闲情逸致以身作则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得淋漓尽致。
②美国一直强烈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陆与台湾统一。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塑造阻止纵然 B.刻画阻止固然C.刻画阻挠固然 D.塑造阻挠纵然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们对其内容和形式评头论足,赞赏有加。
B.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历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C.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秀色可餐。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势必造成网络歌曲创作质量的鱼目混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提高,“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麦霸、学霸等。
B.与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C.专家建议,近视患者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显个人品味。
8.周末,周颖同学到杜甫草堂游玩,在诗史堂看到郭沫若写的对联,上联为:“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请问下联是A.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B.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在江楼。
C.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D.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在江楼。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
B.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红楼梦》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展现了贾府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被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
①他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
②他认为,词有境界为佳,否则为不佳。
③究其实际,仍然是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传神”的要求。
④“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所创,但专用它来讲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
⑤这乍看像“炼字”之说,细析时,“闹”字写春花怒放时的景色。
⑥后来他又以“意境”一词与之互用。
A.③④①⑤②⑥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③①⑤②⑥ D.②⑥①⑤④③二、(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①逮,乃请蕲②狱掾③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来源学.科.网Z.X.X.K]【注】①栎(yuè)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②蕲(qí):秦置蕲县,汉属沛郡。
③狱掾(yuàn):狱曹的属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B.毋妄言,族矣族:灭族C.梁以此奇籍奇:感到……不一般D.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谕:明白、知道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B.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梁乃召故所知豪吏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令辱之,以激怒其众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
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来源学|科|网]第Ⅱ卷三、(25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5分)译文:(2)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5分)译文:[来源]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5分)(1)见贤思齐焉,。
(《论语》)(2)子曰:不愤不启,。
(《论语》)(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4),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5)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来源](6)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7)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8),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9)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10)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1),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1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1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1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四、(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诗化人生王兆胜①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
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②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夜,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
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
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③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有的人一生虽然锦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心”累与否。
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有无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诗”心。
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④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孔子《论瘩》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⑤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
比如苏东坡,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所有东西都发霉,床柱上还有许多白蚁,要什么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