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试题
专业
○
线
3、DIC: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 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激活(1 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继而纤维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白功能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 1. 创伤导致出血,而出血可能导致休克,反映以下哪项规律?
19.应激反应中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β 内啡肽
E.生长激素
答案:C
20. 目前认为肌球蛋白的 ATP 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
A.V1 型 ATP 酶数量上升
B.V2 型 ATP 酶数量上升
C.V3 型 ATP 酶数量上升
D.V3 型 ATP 酶数量下降
14.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主要代偿方式是
A.肾
B.肺
C.骨
D.血浆缓冲系统
E.细胞内缓冲系统
答案:E
15.最重要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的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红细胞
D.肝细胞
E.中性白细胞
答案:A
C.内皮细胞
16.亚硝酸盐中毒时最具特征性的血氧变化是:
A.氧容量降低
B.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22.高钾血症可引起下列结果,除了: A.心室纤颤 C.代谢性酸中毒 E.心电图 T 波高尖 答案:D
B.骨骼肌麻痹 D.酸性尿
试卷第 3 页 共 6 页
23.多系统器官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A. 严重创伤和感染 C. 输液过多 E.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答案:A
B. 急性腹膜炎 D. 吸氧浓度过高
24.下列哪一个不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
A.可以是急性或慢性
B.患者都有昏迷
C.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
D.可以是复发性
E.有的病人发病有明显的诱因
答案:B
25.高热患者最容易发生: A.水肿 C.等渗性脱水 E.低渗性脱水 答案:D
B.水中毒 D.高渗性脱水
26.外致热原引起发热是: A.激活局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局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D.促进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分解代谢 答案:D
E.V2 型 ATP 酶数量下降
答案:C
21.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 PaO2 值
A.<40mmHg (5.3 kPa)
B.<50mmHg (6.7 kPa)
C.<60mmHg (8.0 kPa)
D.<70mmHg (9.3 kPa)
E.<80mmHg(10.6 kPa)
答案:C
试卷第 5 页 共 6 页
活,纤维蛋白(原)降解加速;纤溶酶还可水解多种凝血因子,造成血液凝固 性进一步降低。(3 分) 3.FDP/FgDP 增多: 凝血过程的激活以及继发性纤溶过程的启动使血中纤 溶酶增多,纤维蛋白(原)被降解,形成 FDP 或 FgDP。 FDP 的作用主要为 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干扰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及对抗凝血酶 作用。(4 分)
A.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B.生长发育迟缓
C.对性腺轴的抑制
D.对甲状腺轴的抑制 答案:E
E.以上都是
8.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是
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
C.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D.血液重分布
E.以上都是
答案:E
9.高钾血症常合并哪种酸碱失衡?
A.代谢性酸中毒
27. 烫伤导致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障碍
E.钠水潴留 答案:C
28. 休克并发心力衰竭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
A.动脉血压过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C.心室前负荷过重 D.心肌耗氧量增加 E.酸中毒与高血钾 F.MDF 的作用 答案:C
C. 濒死期
5.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下丘脑 B.蓝斑 C.杏仁体
D.室旁核
答案:B
E.延髓
6.DIC 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 A. 血液凝固性增高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E.血液凝固性降低 答案:B
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D. 纤溶活性增高
7. 慢性应激时 GC 的持续增加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29.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支链氨基酸合成↓
B.支链氨基酸分解↑
C.支链氨基酸的拮抗物↑
D.胰岛素促进支链氨基酸利用
E.支链氨基酸旁路产生↓
答案:D
30.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高心输出量心衰?
A.甲亢
B.贫血
C.心肌病
D.VB1 缺乏症
E.动静脉瘘
答案:C
三、判断题 (每题 1 分,共 15 分)
D. 氧饱和度正常
E.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答案:A
17.内源性致热源能直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原因是:
A.分子量小
B.脂溶性
C.极性低
DHale Waihona Puke 趋化作用E.化学结构简单答案:A
18.AB>SB 可能有:
A. 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 答案:B
B. 呼吸性酸中毒 D. AG 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
12.应激反应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意义是: A.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供血 B.支气管舒张 C.心肌收缩力增强 D.抑制化学介质的生成 E.以上都是
C. 等渗性脱水
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答案:E
13.劣质奶粉导致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A.小动脉扩张导致毛细血管压升高 B.组织分解引起的组织胶渗压升高 C.血浆胶渗压降低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C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答案:B
3.贫血引起缺氧时 A.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C.PaO2 降低 E.PvO2 增高 答案:B
B.氧容量减少 D.SaO2 降低
E.低钾血症
4.脑死亡发生后标志病人已进入
A. 临终期
B. 濒死前期
D. 脑细胞坏死期
E. 生物学死亡期
答案:E
阅卷人 得分
1. (×)呼吸衰竭是由于机体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提高 吸入气氧分压。
试卷第 4 页 共 6 页
2. (×)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输出量一定低于正常水平。 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的表现。 4. (×)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是其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5. (×)右心衰竭患者皮肤发绀的主要原因是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6. (×)缺氧、休克、DIC 时都可出现血液重新分布。 7.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都是机体的正常神经递质。 8. (×)心肌的紧张源性扩张是失代偿性扩张。 9. (×)脑内 Na+/Ca2+比值升高可引起发热。 10. (√)FDP 检测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11. (√)休克治疗时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12. (×)心肌紧张源性扩张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13. (√)严重感染可以诱发 DIC。 14. (√)病因作用于机体并不一定引起疾病的发生,还和条件、机体的反 应性有关系。 15. (×)PaCO2 升高对呼吸系统表现为抑制效应。
答:(1)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ac arrhythmias; Negative inotropic action; low responsibility of blood vascular system reacted to catecholamine;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心律失常,心收缩性↓,
4. 除了儿茶酚胺以外,具有缩血管作用的体液因子还有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加压素、 血栓素 A2 等等。
5.肾脏主要通过排酸保碱功能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五、问答题:第 1、2 题(各 10 分);第 3 题 阅卷人 得分
(5 分)
1.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metabolic acidosis on the body ?
姓名
订
1、限制性通气不足:肺泡扩张受限导致(2 分)肺泡通气减少(1 分 )。
2、发绀: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 50g/L(2 分),皮肤粘膜 呈现青紫色(1 分)。
阅卷人 得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注:请将答案填入以下表格中。 123456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大题 一 二 三 四 五 总成绩 累分人 复核人
damage, cellular injury and death. (1.5 分)
学号
○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卷人 得分
5、Anion Gap: AG is the difference (1 分)between unmeasured anion (UA) (1 分)and unmeasured cation (UC) (1 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阅卷人 得分
1.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 自稳调节紊乱 , 损伤与抗损伤 , 和 因果转换 , 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 。 2. 休克的本质是 微循环 功能障碍;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包括 血容量减 少 , 心泵功能障碍 , 血管床容量扩张 。 3.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包括 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和 肺泡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