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 D.③⑤解析氯气与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爆炸,①错,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浓度小,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溶液也可产生沉淀,④错;将氯气,②错,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⑤错,排除D项。
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答案 C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③⑥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⑥解析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物质,应具有酸性和漂白性等性质。
分子,其既无酸性,又无漂白性。
④在题中所给的物质①、②中只存在Cl2中存在的是Cl分子和乙醇分子,也没有酸性和漂白性。
⑤中只存在H+和2Cl-及水分子,其只能使试纸变红,却不能使之褪色。
只有③新制氯水和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因溶液中存在H+和HClO,符合要求。
答案 A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
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解析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Cl2、HClO、H2O,四种离子:Cl-、ClO-、H+、OH-,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溶液呈黄绿色,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 而使氯水的黄绿色消失;加入盐酸酸化,就会往溶液中引入Cl-,再加入AgNO3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答案 B4.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 ( )。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含有Br-解析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溴离子;B项,溴离子和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可能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溴单质产生。
答案 D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解析A项中即使MnO2过量,浓盐酸中的HCl也不能完全消耗,因为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该项说法错误;B项中发生的应是取代反应;C项中应生成棕黄色的烟;D项中:Cl2+2NaOH===NaCl+NaClO+H2O,在含有NaCl和NaClO的溶液中加入H2SO4,发生反应Cl-+ClO-+2H+===Cl2↑+H2O。
答案 D6.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3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 A解析加碘盐中含有IO-3,其在酸性条件下可被I-还原生成I2,使淀粉呈现蓝色,选项A正确;图示转化关系中,氯气可以将I-氧化为I2,也可以将I-氧化为IO-3,B正确;由途径Ⅰ和Ⅲ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I2、IO-3,再由途径Ⅱ可知IO-3的氧化性大于I2,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选项C错误;根据转化关系得出:2IO-3~I2~10e-,选项D正确。
答案 C7.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Fe2+>Br-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解析本题通过氯气与FeI2、FeBr2混合溶液的反应考查卤素离子及亚铁离子还原性的比较、根据还原性强弱判断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读图分析能力等。
选项A中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根据图像分析,原溶液中n(I-)为2 mol,n(Fe2+)为4 mol,n(Br-)为6 mol,即n(FeI2)为1 mol,n(FeBr2)为3 mol,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根据还原性强弱可知,通入Cl2时I-最先被氧化,其次氧化Fe2+,Br-最后被氧化,当通入2 mol Cl2时,被氧化的为2 mol I -和2 mol Fe2+,选项C离子方程式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8.某同学用200 mL 12 mol·L-1浓HCl和足量MnO2缓缓加热来制取Cl2,并将生成的Cl2通入FeBr2溶液和FeI2溶液中来探究Fe2+、Br-和I-的还原性强弱。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少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FeI2充分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物质生成,则Fe2+、Br-和I-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4.48 L(标准状况下)氯气通入800 mL碘化亚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碘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_______________。
解析 (2)Fe2+被Cl2氧化为Fe3+,说明Cl2氧化性大于Fe3+。
(3)Cl2氧化I-而未氧化Fe2+,说明I-还原性大于Fe2+。
(4)设FeI2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氧化I-需用Cl2x mol,氧化Fe2+所用的Cl2为(0.2-x)mol,生成的Fe3+为2(0.2-x)mol,则由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知2(0.2-x)=x-2(0.2-x),解得x=0.16,c=0.16 mol/0.8 L=0.2 mol·L-1。
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2+2Fe2+===2Fe3++2Cl-(3)I->Fe2+>Br-(4)0.2 mol·L-19.以粗盐(主要成分为NaCl,含少量Ca2+、Mg2+、Fe3+、SO2-4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试剂A为依次加入的过量BaCl2、NaOH、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精制”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有少量有毒气体单质产生,可用碱液吸收,该气体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氯气体和H2O需稍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应条件的选择目的分析、试剂的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粗盐精制就是除去Ca2+、Mg2+、Fe2+、SO2-4等,应先加入NaOH、BaCl2,然后加入Na2CO3,过滤后加入HCl。
其中,Na2CO3一方面要除去溶液中原有的Ca2+,另一方面要除去过量的Ba2+。
(2)电解步骤是电解NaCl溶液。
根据流程图,产物是NaClO3和H2,所以电解反应为:Cl-+3H2O=====电解ClO-3+3H2↑。
再结合题目和信息,能产生的有毒单质气体,只有Cl2。
(3)在二氧化氯发生器中,NaClO3转化成ClO2,氯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作氧化剂;SO2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硫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
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知两者的化学计量数为2∶1。
(4)从该步流程图可知,H2O2与ClO2在NaOH作用下转化成NaClO2、O2和H2O。
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可得: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
二氧化氯和H2O2稍过量,一方面能使NaOH完全反应,另一方面固体溶质只有NaClO2,便于结晶时获得较纯的NaClO2,分离方便。
答案(1)除Ca2+和过量的Ba2+(2)Cl-+3H2O=====电解ClO-3+3H2↑Cl2(3)2∶1 (4)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使NaOH完全反应,便于产物提纯10.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某同学运用这一方法,尝试制取HClO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定性实验: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刻产生大量气泡;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