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试析日本现代建筑设计思潮及特点
试析日本现代建筑设计思潮及特点
产经透视
试析日本现代建筑设计思潮及特点
张平乐
(襄樊学院土木工程系 湖北 襄樊 441023)
摘 要 日本现代建筑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道路,至今在国际建筑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亚洲和世
界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探讨了如何客
观地认识和看待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如何把外来建筑设计理念和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3 完善的建筑设计竞赛体制对建 筑设计的影响
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生命,没有创新,设 计就会成为历史模式的再现, 失去创造的 真正内涵而驻足不前。 而设计竞赛是建筑 设计推陈出新的催化剂, 它以殊途同归的 特点, 促使建筑师从多个角度探索途径和 预达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的能量, 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从多种方位进 行多种选择的机会。 竞赛产生的作品,尽管 有的不一定完善, 但新鲜的思路往往在激 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开拓了设计的新境 界;有的并成为未来发展的预示,或建筑师 通常在思维发展到的变革点上, 运用综合 分析等逻辑思维加以深化, 使自觉完善和 寻求突破的意识汇成新的建筑思潮, 促进 了设计方法的变革, 推动建筑设计向新的 目标发展。 因而,竞争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促 进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持续演进, 使设计伴 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出新。
1 积极主动地吸收和采用世界先 进成果的态度
(1) 明 治 维 新 的 头 20 年 (19 世 纪 末 期),政府就主动雇佣外国专家工作。 1870 年,工程部设立了建筑部门,许多欧洲建筑 师应邀到日本,设计出不少新的公共建筑, 其中有意大利人、美国人、英国人等。 对所 设计的建筑物, 建筑师非常严格地运用了 当时流行的折中主义方案, 每建造一座建 筑,都使风格服从于功能。 以文艺复兴风格 表现办公建筑,以中世纪风格表现教堂等。 一直到 20 世纪初,所有法院和作为外交舞 台的建筑都采用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
以上这些说明了日本建筑师在建筑设 计中应用先进的建筑技术, 体现本土文化 的同时,致力于紧紧跟随世界潮流,融入国 际社会的大潮中去。
(责任编辑 高 平后的京都国际会议中心的竞赛可以 说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富成果的竞赛之一, 其中未实施的方案也很优秀, 尽管菊竹其 清训败给大谷幸夫, 但他的设计却是一个 强有力的竞赛方案, 这两个方案与丹下同 期作品相似, 表现了现代在日本已发展成 熟。 大谷幸夫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构成体 系,它是一系列梯形的结合,所有不同的功 能全部通过的秩序相互统一为一体, 并且 留有增建或修改的可能, 形式颇有日本风 味。 大谷幸夫作品建成后,人们可以看到建 筑、结构与空间造型的统一,结构构件与装 饰的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这 座具有日本传统风采的现代建筑, 已成为 今日京都的名胜,是日本当代建筑的佳作。
总之,日本多年来的竞赛实践表明:合 理完善的竞争机制推动了建筑设计思潮的 更新,并选拔出各种流派的领导人物,带动 了建筑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日本的建 筑的繁荣起到了很大作用。
4 注重本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日本建筑史就是一部外来建筑文化与 本土建筑文化不断交织的历史, 是外来建 筑文化被摄取与同化的历史。 在对待外来 建筑文化上经历了引进和模仿, 转化和折 中,到交融和共生三个阶段,外来建筑物质 层面的东西, 经过日本民族特有的组织方 式与结构方式使其转变为日本特有的文 化。 从早期丹下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香川 县厅舍、仓敷式厅舍、东京奥运会大体育馆 和小体育馆,到黑川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崎玉县立博物馆,矶奇新的奈良会议中心, 至今我们仍乐道的安藤, 都无不致力于用 最现代技术和日本文化共同诠释对建筑的 深刻理解。
日 本 在 20 世 纪 50~60 年 代 经 历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经 济 增 长 期 ,1964 年 东 京 奥 林 匹 克运动会, 丹下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获得 巨大成功,使日本建筑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1968 年 迎 来 了 日 本 建 筑 竞 赛 的 黄 金 时期,三个主要竞赛(国家大剧院、京都国 际会馆和最高法院都是国家级),竞赛大大 提高了建筑师的地位, 并相应起草了竞赛 规定和工程实施指南, 使建筑设计竞赛制 度走向成熟,并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20 世 纪 80 末 到 90 年 代 ,日 本 出 现 泡 沫经济,为了提高企业声誉,扩大知名度,
获得好的方案, 日本举办了许多声势浩大 的设计竞赛, 较著名的如东京新国家剧院 竞赛,吸引了屈米、霍莱因、埃森曼等人参 加。 通过这些竞赛,人们了解到世界最优秀 的建筑师的设计观念和高超的手法, 对日 本建筑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大激发了 日本建筑师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 国际建筑设计 设计思潮 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正如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明治天皇政 府强制促使日本欧化, 全盘照搬欧洲国家 的宪法模式、义务教育体制、义务兵役制废 除武士等级制度, 使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 生变革一样, 对于完全不同于日本传统建 筑的西方建筑, 日本政府也以积极的姿态 迎接和融入国际潮流之中, 经历了从全盘 吸收到形成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再到对世界 产生影响和贡献的过程, 这个过程体现了 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和吸收国际社会有益的 重要成果, 并以创新的形式加以发展的特 点。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表明日本是以自上而下的积极姿
态迎接西方建筑的, 包括折中主义建筑和 后来的现代建筑。
2 对建筑技术的重视使现代建筑 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923 年 的 关 东 大 地 震 几 乎 彻 底 毁 坏 了东京和横滨, 这迫使建筑师们仔细考虑 各种建筑方法的利弊。 这些紧迫的技术任 务,促进了理性论点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 良好的传统, 那就是重视建筑作为物的本 质,重视技术、经济等因素,避免建筑设计 走向流于形式和肤浅的道路。
(2)积极培养本国建筑师。 1875 年,工 程学院开设建筑课程, 并尽可能让日本学 生到欧洲参观, 以便使他们亲身体验西方 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于是,日本本土的新一 代建筑师成长起来, 他们在明治维新的第 30 年 中 开 始 逐 渐 取 代 欧 洲 人 ,即 使 当 时 仍 然延续使用同样风格。
6 国外建筑师参与促进了日本现 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成熟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雇佣国外建筑专 家, 著名的例子就是请现代建筑大师赖特 设计的帝国饭店, 还有请外国著名建筑师 如屈米、埃森曼等参与国内建筑设计,留下 了如关西新空港候机楼竞赛、 东京国际会 议中心竞赛这样的优秀作品; 这些国外建 筑师的参与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建筑师的竞 争和创作热情, 推动了建筑设计思潮向国
1 年之后,在广岛和平中心竞赛的 110 多个应征方案中,丹下健三获胜,对于丹下 的获奖方案, 评审主席岸田日出刀教授认 为 “整个设计与其周围的都市计划要素很 好的协调一致”,丹下在设计中第一次使用 了底层架空和交通核体系,被形容为“开敞 的柱廊”,使人们透过建筑欣赏到全园的景 色, 是对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的底层架空 的充分运用和发展, 成为后来很多设计的 样板。 — ——这座建筑是战后规模最大的纪 念性建筑和 20 世纪 50 年代 具有代表意义 的作品, 其风格和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中 影响日本的创作和发展。
20 世 纪 70~80 年 代 的 日 本 ,竞 赛 非 常 普遍,之前的赛事都是为特殊建筑而设,而 80 年 代 竞 赛 类 型 变 得 多 样 ,即 使 很 小 的 设 计事务所也能参加; 竞争为年轻一代建筑 师的表现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建筑师更为 关注环境问题,热衷采用新技术,强调文化 的丰富性, 以多变的手法著称的矶奇新担 任多次大赛评委, 为赛事增添了刺激和活 力。
日 本 在 1948 年 举 办 的 战 后 第 一 次 实 施 性 项 目 的 公 开 赛 — — — 广 岛 和 平 纪 念 天 主 教堂是很多人等待已久的机会。 在参赛的 177 个 方 案 中 , 大 部 分 作 品 表 现 了 对 现 代 建筑的向往。 二等奖得主井上一典在其竞 赛说明中写道:“要给建筑以直接的表现, 而不是某种风格, 也就是说结构和材料要 与每个建筑的目的相一致。 ”并列二等奖的 丹下健三认为: 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一定 能在今天产生新的宗教建筑。 当代的教堂 应由钢、混凝土、玻璃建成,现代技术与理 性必须是宗教建筑的基础。 ”前川国男(三 等奖获得者)表示:就像哥特结构用砖石探 讨尖拱的可能性, 我们将使用最激进的壳 体来探讨现代的形式。 ”这三个现代建筑倡 导者和实践者都以这次竞赛为契机, 来体 现现代主义的精髓, 虽然评委没有选出一 等奖, 但后来世界和平纪念教堂按照评委 村野藤吾而不是获奖方案的设计完成,这 反映了当时竞赛体制在日本还没有完全建 立起来,但仍有积极的一面:它使得在美国 欧洲演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向成熟迈进了一
际社会融合。
7 对现代建筑思潮的敏感和积极 吸收
日本现代建筑各个时期的发展几乎与 国际社会同步, 这反映了日本建筑界对国 际新思维新观念新动向的敏感: 广岛和平 纪念馆是柯布西耶底层架空, 自由平面的 现代建筑原则的体现; 香川县厅舍外廊透 明的钢筋混凝图梁头应用了日本传统,开 始 了 对 民 族 风 格 的 尝 试 ;20 世 纪 60 年 代 中期日本高层建筑就进入了了它的大发展 时期, 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检验高层建筑新 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在能保证安全之后, 撤 消 了 1931 年 对 于 建 筑 高 度 的 限 制 ,36 层 的 东 京 三 井 霞 关 大 厦 ,47 层 的 东 京 新 宿 京 王 广 场 旅 馆 ,52 层 的 东 京 新 宿 住 友 大 厦 和 55 层 的 三 井 大 厦 相 继 建 成 ;20 世 纪 60 年代后, 后现代建筑和结构主义思潮引起 关注, 日本建筑师凭着敏锐的触角对这些 新的设计观念手法进行了尝试, 如矶奇新 的筑波中心被公认为成功的作品。
当今日本建筑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竞争
机制的广泛应用息息相关, 考察日本战后 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 可以看到各个时期 建筑思潮的演变都在许多著名的设计竞赛 中得到了反映。 竞赛追求的目标和评选的 标准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建筑设计思想的 影响和限制,但是,竞赛为建筑师提供了展 示新思想的机会, 日本的很多老一代和青 年建筑师都是通过各种大赛脱颖而出,成 为某个设计流派与思潮的代表人物。 竞赛 是建筑设计潮流的先声, 通过设计竞赛人 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发展中不可抵挡的新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