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β-氧化作用
3、什么叫酮体?为什么正常代谢时产生的酮体含量少?在什么情况下 血中酮体含量增高,而尿中也能出现酮体? 答:酮体指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 -羟基 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代谢正常的情况下,血糖能够供给 人体足够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时就不需要脂肪大量分解来 提供能量。酮体的生成就是来自于肝内脂肪酸的分解。脂肪不大量 分解,自然没有大量脂肪酸分解成酮体。在糖尿病人尿液中可能出 现酮体。 5、查阅资料,介绍在哪些情况下会促进脂肪酸的氧化?。
第四小组实验汇报 指导老师 斯越秀
实验目的
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通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 化生成丙酮的量,掌握测定β-氧 化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实验原理
在生物体内,肝脏内脂肪酸经β一氧化 的作用生成乙酰辅酶A,两分子的乙酰辅酶 A可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脱羧生 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 β一羟丁酸。 乙酰 乙酸,β一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肝脏 不能利用酮体,必须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 特别是肌肉和肾脏,再转变为乙酰辅酶A而 被氧化利用。
(3)临床意义:这一试验目前已做成试纸条,灵敏度达25~ 50mg/dl,线性范围达1600mg/dl,但这种方法完全不能测出 β -羟基丁酸。测丙酮的灵敏度也比乙酰乙酸小5~10倍。当血清 酮体浓度<5mmol/L时,就很难测出丙酮的含量。因此这只是一 种简便易行的筛选试验。
实验体会
• 在本实验中,由于酶本身的原因,肝放的 时间长了酶的活性会降低,用打碎机打碎 的过程中,打碎机转速快会产热,温度高 了破坏了酶的活性 • 实验由于比较 匆忙保温反应的时间由1.5h 缩短到1h,反应不彻底使丙酮的产生量偏 小
课后研讨题
1.酮体为什么只能在肝脏外组织进行作用? 答:肝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缺乏氧化酮体的酶, 故肝中酮体不能氧化;肝外组织缺乏HMG CoA 裂解酶,不产生酮体,却可氧化利用酮体。 2.为什么要生成酮体? 答:肝脏组织正是以酮体的形式将乙酰CoA通过 血液运输到外周器官中。 骨骼、心脏、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能量消耗主 要就是来自这些酮体,脑组织在糖饥饿时也能 利用酮体作为能源。
本实验用新鲜肝糜与丁酸保温,生成的丙酮可用 碘仿反应滴定。在碱性条件下,丙酮与碘生成碘 仿。反应原理如下:
2NaOH+I2==NaOI + NaI + H2O CH3COCH3+3NaOI==CHI3+CH3COONa+2NaOH 剩余的碘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 NaOI+NaI+2HCl==I2+2NaCl+H2O I2+2Na2S2O3==Na2S4O6+NaI
根据滴定对照与滴定样品所消耗的硫代硫酸
钠溶液体积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 的量。 肝脏的丙酮含量(mmol/g) = (A—B)* CNa2S2O3 B:滴定样品所消耗的0.01M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CNa2S2O3: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 1/6:1mol标准硫代硫酸钠相当于丙酮的量
实验结果
我们小组称取肝脏的质量是5.138g,实验消耗A为 15.86ml,B为15.57ml 通过公式计算得肝脏的丙酮含(mmol/g) =(15.86-15.57)*0.01*1/6*5 =0.024 mmol/g
实验注意事项
• 肝脏要用打碎机打碎前最好剪的碎点,打碎过程中转速不要太快, 可以中间停顿下 • 在低温下制备新鲜的肝糜,以保证 酶的活性。 • 滴定的速度是前快后慢,当溶 液变浅黄色后,加入指示剂就 要慢慢一滴一滴的滴。 • 滴定时淀粉指示剂不能太早 加入,只有当被滴定液变浅 黄色时加入最好,否则将影 响终点的观察和滴点结果。
6、查阅资料,介绍酮体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酮体测定方法:在测定血清和尿酮体的多种方法中最常用 的是硝普盐半定量试验。乙酰乙酸和丙酮与硝普盐(亚硝基铁氰 化钠)在碱性条件下可生成紫色化合物,生成量与酮体的含量成 正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参考值:血酮体(-)(<5 mmol/L)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