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第12章 消化
增加胃酸分泌
缩胆囊素
刺激胆囊收缩,增加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 抑胃肽
刺激胆管碳酸氢盐分泌,抑制胃酸分 泌,促进胰腺外分泌部分生长
刺激胰岛素释放,降低胃分泌
胃动素
增强胃和肠的运动
2.胃肠激素作用方式 1.内分泌:从内分泌细胞释放通过血液循环到靶细胞 2.旁分泌:分泌后通过细胞间组织液到邻近细胞 3.神经分泌:神经末梢释放后到细胞外液作用 4.外分泌:由管腺外分泌液排出 5.腔分泌:内分泌细胞释放后进胃肠腔 6.自分泌:胃肠激素分泌后直接作用于自身
四:胃液分泌的时相 1.头期(通过假饲测定)
进食后5-10min,胃液开始分泌持续2-3h 特点:胃液分泌与食物是否到胃无关,分泌量大,酸度高,含酶丰富 2.胃期: 食物对胃的机械化学刺激引起胃液分泌,分泌量占60% 3.肠期: 食物在肠内也可刺激分泌,组胺可刺激壁细胞
五:影响胃液分泌的物质 (一)内源性物质 1.Ach(乙酰胆碱):促进胃液分泌 2.胃泌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迷走神经兴奋均刺激胃液分泌。 3.组胺:促进胃酸分泌 4.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 有循环调节机制:
分布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胃、小肠、结肠 胃窦、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等 小肠上部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小肠长度约5m,占整个消化管长度的3/4; 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分泌许多激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CCK)、肠抑胃素、促胃动素、促肠液素
小肠液在消化中只起辅助作用,其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
1.水解降解食物成分;2.提供适宜的pH环境适应消化酶活性;3.稀释食物,使其 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便于吸收;4.分泌物质保护黏膜
五:消化管功能的调节
(一)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
胃肠激素: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几乎全是肽 类又称胃肠肽。
1.胃肠激素的主要种类
激素
主要作用
促胃液素(胃动素)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
咀嚼:口腔内的机械消化过程,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二)吞咽
动作可随意开始,但是动作的完成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1.口期:由口到咽,在大脑皮质控制下随意启动; 2.咽期:由咽到食管上端,引起一系列反射动作。 3.食管期:由食管下行到胃,反射性引起冲动。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胃的主要功能为储存食物,胃壁蠕动将食物搅拌为食糜并将之向十二指肠排空。 一:胃的功能解剖概述 胃电慢波和蠕动起搏点在胃区大弯侧,发出的周期性变化为起步电位(慢波电位) 二:胃的运动 空胃运动称为饥饿收缩。
第十二章 消化
机械消化+化学消化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磨碎;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液分解食物分子; 微生物消化:食草动物中通过共生微生物消化纤维素; 吸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进入血液与淋巴。
二:消化管的结构功能特征 (一)消化管的结构特征
三:胃酸的分泌和调节 1.胃酸的分泌及作用
胃酸由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是将胃蛋白酶原转化为活性的胃蛋白酶。 2.胃蛋白酶的分泌作用
胃蛋白酶只有在较强酸性下才起作用,最适pH为2 3.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
黏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与碳酸氢盐共同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的分泌与作用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黏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内因子缺乏引起恶心贫血。
3.胃肠激素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与消化管运动;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3.营养作用;4.免疫功能; 5.调节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腺和唾液的分泌
人和高等动物有三大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成分:唾液淀粉酶、黏蛋白、球蛋白等 唾液的作用: 1.主要作用产生唾液淀粉酶 2.唾液含溶菌酶与硫氰离子具杀菌作用,以及免疫球蛋白 3.唾液可进入胃中中和胃酸 4.唾液含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帮助伤口愈合
(一)胃运动方式 1.容受性舒张
主要发生在胃底和胃体,引发胃内压并不随着进食而增加。 食物对咽和食管的感受器刺激,引起胃底和胃体的舒张 2.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某种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 3.蠕动 尾区的唯一运动形式。 4.移行性复合运动 空腹时胃运动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长时期静息期为特征
(二)胃运动调节 3.胃的排空>脂肪 (2)自主神经通过幽门括约肌调节胃排空 (3)十二指肠对胃排空也有影响,称之为肠-胃反射,十二指肠抑制胃排空
(三)呕吐 当舌根、咽部、胃、胆总管、泌尿生殖系统及前庭器官感受到刺激时引发呕吐。 当颅内压升高,可直接刺激呕吐中枢起作用。
胃泌素→D细胞→生长抑素
(二)外源性物质 1.盐酸:自身可抑制胃液分泌,也可使十二指肠产生促胰液素抑制胃酸分泌 2.脂肪:抑制作用,产生肠抑胃素 3.高渗溶液:抑制胃酸分泌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抑胃肽 促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促胰液素
三:消化管的运动 运动形式 蠕动
节律性分节运动 摆动
紧张性收缩
部位
功能
食管、胃、小肠 小肠、大肠
推进使食物转运,不 推进使之混合
混合
小肠、大肠 胃肠括约肌
食糜柱上面的肠壁纵 行运动
阻滞通过分开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和肝脏,以及位于消化管黏膜层的胃腺、 肠腺。
主要作用: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肛门 消化管管壁由内向外: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二)消化管平滑肌生理特性 1.消化管平滑肌电生理特性 基本电节律(慢波):安静状态下,消化管平滑肌细胞具一种有规律去极化波。 蠕动:动作电位一产生,沿着肠壁向下传播产生一个收缩环 2.消化管平滑肌收缩特性 1.收缩速度缓慢;2.紧张性收缩,收缩和舒张相互牵拉维持长时间张力;3.具有较 大伸展性;4.收缩需要的钙由细胞外液供给,故收缩持续时间长 3.消化管平滑肌功能合胞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