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开缝合术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操作名称
•4适应症
•5会阴切开缝合术的禁忌证
•6准备
•7方法
o7.11.手术方式
o7.22.手术步骤
•8注意事项
•9术后处理
•10并发症
1拼音
huì yīn qiē kāi féng hé shù
2英文参考
episiotomy
3操作名称
会阴切开缝合术
4适应症
会阴切开缝合术适用于:
1.会阴体过长、组织硬韧、发育不良者。
2.初产妇行产钳、胎吸或臀位助产术时。
3.妊娠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妊高征等疾病,须缩短产妇的屏气时间者。
4.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胎儿。
5禁忌证
无特殊禁忌证。
6准备
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净伤口,血管钳夹取盐水纱布探入 *** 裂口至裂口上端以上2~3cm处,拭净直肠及 *** 内黏液及粪便,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黏膜,碘酒、乙醇消毒皮肤。
2.换无菌巾、单,术者换手套,重铺无菌台,换消毒器械。
3. *** 神经阻滞麻醉(Pudendal Nerve Block),或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4. *** 内塞带尾的盐水纱垫。
7方法
7.11.手术方式
(1)会阴正中切开术(MedianEpisiotomy):适用于会阴体较长的自然分娩。
被切开的组织有 *** 系带、舟状窝、处女膜环及 *** 黏膜、会阴皮肤、球海绵体肌及会阴体。
此术式出血少,易缝合,术后局部反应小,愈合好。
缺点为易延裂而使 *** 括约肌断裂。
(2)会阴侧切开术(LateralEpisiotomy):适用于正常分娩。
切开的组织为小*** 皮肤、球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可包括肛提肌的内侧纤维。
此种术式切口小,易延裂,出血稍多,术后稍有疼痛,目前少用。
(3)会阴左(右)中侧切开术(MediolateralEpisiotomy):小切口切开的肌肉包括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深横肌,适用于正常分娩。
大切口除切开上述肌肉外,尚包括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甚至耻骨尾骨肌部分,主要用于*** 手术产。
出血常较多,术后伤口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疼痛。
若无血肿或感染,3d后即可自然消退。
7.22.手术步骤
(1)会阴正中切开术(MedianEpisiotomy):胎头拨露时即予消毒外阴,铺好无菌巾、单。
局麻或*** 神经阻滞麻醉下。
胎头一著冠,趁宫缩间歇,伸两手指入*** 撑起会阴体,置入剪刀一叶,待宫缩一阵高峰后,剪开会阴体达*** 括约肌前1cm许,亦可继续向左或右45°再剪0.5~1cm,以免延裂及*** 括约肌,待下一阵宫缩时一手保护会阴,另一手助儿头俯屈,使以最小周径娩出。
剪开太早则会阴
尚未充分扩张,伤口易延裂,但若未著冠时已出血,表示已自然撕裂,应及时剪开。
待胎盘娩出,检查完整,子宫收缩好,出血不多,即可缝合。
缝合前清洗伤口,消毒,铺巾,检查有无延裂。
用20肠线连续缝黏膜,对齐处女膜环,在舟状窝处结扎。
抽紧缝线,手指检查切口是否密合、平整。
深缝两侧球海绵体肌断端1针,间断缝会阴体。
皮下组织较厚者肠线间断缝合,否则可连同皮肤用丝线间断缝合。
缝合后清点丝线针数,消毒表皮。
(2)会阴左(右)中侧切开术(MediolateralEpisiotomy):外阴准备和麻醉见前。
正常分娩者做小切口,时机同正中切开;产钳或吸引器助产或臀产者则在即将分娩前进行,做较大切口。
小切口自*** 后联合正中开始左或右斜向45°一次剪开,会阴体高度膨隆时则略向上呈60°角,娩出胎儿后可自然恢复为45°。
皮肤切口长约3cm,黏膜切口不够长者应予延长至与皮肤切口等长。
大切口皮肤长达4~5cm,常需分二次剪开。
注意剪断肛提肌,使切口中部无阻力,以免胎儿娩出时切口沿肛提肌内缘延裂至直肠。
盐水纱布压伤口止血,有活动出血点应即缝扎止血。
待胎儿娩出后羊水流经伤口,其中促凝物质可使渗血立即停止。
产钳助产或臀产常使*** 伤口向上延至穹窿,向后深及直肠前、侧壁,有时除侧切伤口外,会阴体亦裂开,甚至累及*** 括约肌和直肠。
这种伤口不整齐,出血多。
会阴左(右)中侧切伤口的缝合参见会阴Ⅱ度裂伤修补术。
(3)皮肤除丝线间断缝合外,尚可用连续表皮下缝合(Continuous Subcuticular Suture)或“8”字缝合(shute technique)。
表皮下缝合系用三角针穿30肠线,自切口远端紧贴皮下缝合1针,打结,剪去一头线尾,连续皮下褥式缝合至*** 口,打结,剪去线头。
此法适用于较小切口,无复杂裂伤者。
术后不需拆线。
但如感染化脓,则不如间断缝合易予扩创引流。
“8”字缝合系将皮肤与皮下组织连续缝合,用三角针穿7号丝线。
注意要深带皮下组织,结扎松紧适度。
此法优点为皮下无线结,拆线后组织软,愈合好。
但技术不熟练者易留死腔。
8注意事项
1. *** 神经阻滞麻醉。
2.估计切开后510min内胎儿即可娩出时施术为宜。
3.根据会阴条件、胎儿大小、是否手术助产等决定切口适当大小。
4.切口缝合应以使解剖层次对齐、不留死腔、彻底止血和针距适中为原则。
5.术后常规作直肠指诊,如有缝线穿透直肠壁,应拆除重缝。
9术后处理
(1)清洗外阴每日2次,正中切开和小型中侧切开可48h拆线。
大型中侧切72h拆线,“8”字缝合5d拆线。
查对针数。
(2)注意局部疼痛、红肿。
不消毒分娩、 *** 炎或伤口裂伤较重者给予抗生素。
真菌性 *** 炎者 *** 内置制霉菌素粉末,慎用抗生素。
(3)伤口疼痛加重, *** 坠胀并局部肿胀者应及时做*** 或 *** 检查有无血肿。
排除血肿后可予热敷、理疗或热水坐浴。
10并发症
(1)失血:造成会阴切口出血多的原因有:①侧切或中侧切易伤及会阴动静脉,出血较正中切开多;②会阴切开较早,胎头未能压迫会阴组织者出血较多,切口大,未能立即娩出胎儿则出血尤多;③手术产引起复杂裂伤;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⑤凝血机制障碍,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接产者有时将伤口出血误认为子宫收缩不良出血,以致延误救治。
伤口出血一般开始于胎盘娩出前,为持续性活动性流血,与宫缩无关,给予宫缩剂无效。
而子宫出血多在宫缩或用手按揉宫底时流出,常含大血块。
但亦有伤口流血积于 *** 深部,按压子宫时推出的。
接产者应于会阴切开后便注意伤口流血情况,有活动出血处应立即缝扎,不可一味用纱布压迫止血;胎盘娩出后应迅速缝合伤口;属凝血机制障碍者针对病因处理;因失血致休克者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会阴血肿:血肿发生的原因有:①漏扎回缩的血管断端;②
出血点未及时缝扎,或基本操作欠正规,止血不完善;③缝针刺破组织内的血管,而当时无从发觉;④深部血管挫裂伤,血液不外流,致术时未发现。
故对血肿的预防和处理,除完善术时操作外,尚需术后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处理。
产后会阴血肿的症状主要为伤口疼痛逐渐加剧,*** 坠胀,检查局部肿胀和压痛逐渐加重, *** 指诊可及囊性肿块。
会阴血肿小,观察下不继续增大者予冷敷,给予止血药,继续增大者应拆除伤口缝线止血,并重新缝合。
(3)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无菌操作不合要求,切口污染;②缝合技术不佳,留有死腔,或缝线过密、结扎过紧,影响血供而致组织坏死;③血肿基础上感染;产前原有*** 感染,如滴虫性 *** 炎。
感染状态多出现于术后3~5d后,产妇伤口持续疼痛,或一度减轻后加重,常呈跳痛状,局部红肿,用手指按压切口有软化处,扩开即可见炎性渗出物或脓汁溢出,空腔大小、深浅不一。
有些产妇虽诉伤口痛,但检查无明显异常,经用抗生素、热水坐浴等治疗仍不缓解,常于出院后不同时间来诊时发现切口局部隆起,挑开表皮见一至数个线头,清除后可痊愈。
感染早期应给予抗生素及局部热敷、坐浴或理疗,一旦发现空腔或脓肿,即应彻底扩创引流。
脓腔通*** 者,应将窦道以下全部扩开,待局部清洁,长出新芽后酌行第二次缝合。
会阴切口二次缝合(SecondaryRepairofEpisiotomy)可在骶麻、*** 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麻下进行。
先将伤口边缘修剪整齐,轻刮肉芽面造成糙面。
黏膜用10肠线间断缝合,皮肤、皮下及肌肉用7号丝线或尼龙线间断全层,外露线段可穿一细皮管以保护皮肤。
5~7d拆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