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纲第一章一、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特点:1.动荡与危机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摄取的特权大量向中国推销廉价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日益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2.民族担忧意识与探究封建士大夫改革派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奏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3.从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师夷〞向西方学习是在近代才提出的口号二、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最新进展表达在哪些方面1.求变——民族进取的精神复苏2.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3.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闻名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风靡当时中国进步知识界的口头禅严复还在«直报»发表了«辟韩»一文对韩愈在«原道»中所宣扬的封建君主权以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予以驳斥提出〝主权在民〞和人权天赋不可剥夺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人民、主权、土地〕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阻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4.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弘三、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阻碍第一表现在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进化的文学进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文艺批判家王国维他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提倡文学要表现时代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语言与文字合文学的通俗化倾向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口语和文字合一«杂感»口号〝我手写吾口〞〕主张的人光绪十三年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作了明确表述确信了语言与文字合的必要语言文体通俗化的必定趋势在近代文学通俗化运动中阻碍最大的当推裘廷梁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闻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历数文言文的种种弊害又以〝成周〞〝太细〞〝日本〞为例阐述使用白话文的〝八益〞旗帜鲜亮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表现出激进的态度近代的白话文运动尽管有其不完全性然而仍旧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接近于口语的白话小说在近代有长足的进步第二章一、中国近代文学进展史早期的康有为写了许多感叹世事关怀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1895~1897 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的新诗要求诗歌成为宣传新思想以适应维新变法运动需要的工具1899 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打动公车内书不久又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撰写大量宣传维新主张的散文逐步形成了一种通俗流畅易为群众阅读了解的新散文梁启超提出〝新民说〞〝新民〞要紧靠文学倡导〝文学新民救国论〞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提出〝文界革命〞认为〝文界之宜革命久矣!欧美日本诸国文体之变化常与文明成比例〞那个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清代学术概论»〕1902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大量发表翻译与创作的新小说自己也创作了«新中国以后记»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低潮期的萌芽:沐浴着〝新世纪曙光〞产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就中国近代文学的差不多性质而言他是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文学二、«九命奇冤»尽管属章回小说但在结构布局、人物描写等方面都系去了外国侦察小说的技法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阻碍最大的是赫胥黎«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翻译文学林纾184种翻译周桂笙译«毒蛇圈»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最早的小说之一三、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后逃往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第三章一、论述宋诗运动〔宋诗派〕的代表人物、理论主张和历史阻碍宋诗运动诗论: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起端的事程恩泽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这一派诗人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理论主张:专门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古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将诗文创作与伟运气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他们的诗学观是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湘乡派要紧的理论观点表现于散文方面领导曾国藩要紧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曾国藩在姚莹的«与吴岳卿书»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四要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也强调〝情〞但更强调从理出情曾国藩大出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姚鼐nai«古文辞类纂»之界域同光体诗派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增植袁昶chang陈燕的«石遗事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专著二、鸦片战争时期进步的文学思想及其走向为了政治的需要在一些政治文稿中也多少涉及了更新文学的思想如洪秀全在建都天京后曾公布«改定诗韵诏»洪仁玕gan «钦定军次实录»在«钦定士阶条例»中有涉及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作家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洪仁玕蒙时雍李春发颁布«戒浮文巧言谕»太平天国的文学思想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思想层次代表了革命农民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思想意愿龚自珍是鸦片战争时期开启一代文风的爱国诗人他的文学思想正如他的社会思想一样表达了清醒的时代意识和求实创新的精神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将诗所重的〝性情〞放在时代的天平上以新的视角富裕新的内涵有了新的突破龚自珍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要畅情龚自珍所尊之情是无住无寄无境而有境无指而有指无哀乐而有哀乐之情看起来有点不可捉摸实际是强调文学创作应表现的一种不受社会时流所左右的真情一种畅于声音表现个性的真情龚自珍在〝尊情〞观念的指导下专门注意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认为时代对文学应有一种制约性什么样的时代就应有什么样的文学也是从〝尊情〞的观念动身龚自珍还强调文学创作要有〝个性〞不应陈陈相因相互攀仿抄袭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革新运动诗界革命:〝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61 黄遵宪在«杂感»中就提出〝我手写吾口〞的要求改革诗歌的主张1896~1897 夏曾佑谭嗣同等接力制造的提倡的一种新体诗他们借用外国新名词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与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宋诗派相对立1898 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创了第一块公布的诗歌创作阵地〝诗文辞随录〞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1899 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指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殆将绝1902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做了理论性总结诗界革命的要紧内容:1.尽力制造就提倡新试题强调革命精神指出〝今日不作诗那么已假设作诗比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2.要求做事要有新发觉新制造即〝第一新意境第二新语句而有须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3.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和〝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创作要求〞梁启超〝新文体〞同〝文界革命〞:1896 梁启超受黄遵宪的托付主编«时务报»散文改革就紧鼓密锣的进行起来«时务报»逐步成为〝文界革命〞的要紧阵地他们进行散文的革新一开始就旗帜鲜亮的站在统治文坛的桐城派的对立面上公布宣言反对桐城古文反对经学古文他们一反〝代圣贤立言〞的文统从政治需要动身〝应于时势发胸中所欲言〞【«清代学术概论»】这种新文体着眼于时务〝必择众人目光心力所最趋注者〞选题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同时文章专门注重使用在形式上突破桐城义法的束缚努力朝着语文合一的方向进展这种文体不同于同城古文它文不中律恣肆议论句式骈散杂糅奇偶并举语言半文半白时杂以俚语外国语法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阻碍最大他在文中哼小说的社会作用:一是给人以理想二是给人以知识三是教育人的作用四是左右社会人心的风俗好尚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思想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而显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宣告成立要紧发起者和组织者: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旨在抵抗满清名字叫做南社南社是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是在反清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他与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配合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正由于南社是一个在反清旗帜下建立起来的文学团体因此辛亥革命后分化专门大有的隐退有的颓废有的高升甚至〝劝进〞袁世凯称帝的也有1916年以后南社就处于萎靡不振分崩离析的状态中南社的诗学思想: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比维新派诗人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斗争性要求是个成为〝鼓吹心血思想标榜爱国主义〞的号角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更强调时代特点诗歌应因时而变在文学对象上他们又在维新派所强调〝启民智〞的基础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公布号召诗歌要面向〝下等社会〞面向〝贩夫走卒〞柳亚子更明确号召谱写〝布衣之诗〞在文学的形式上他们反对守宗派强调诗人自我的主体意识第四章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以及翻译文学一、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论他在林那么徐编纂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步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王国维要紧从康德、叔本华、尼采那儿同意了唯心主义的文艺观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积极的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1879«日本杂事诗»1889«日本国志»严复的翻译理论:【什么是信雅达】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雅达三点论:信: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内容达:尽量运用它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雅:指通过艺术在线在加强原作风格吸引读者严复翻译18世纪英国重要诗人亚历山大之蒲柏每一行诗都有正反两个意思王韬翻译«法国国歌»«祖国歌»马君武翻译拜伦«哀希腊歌»苏曼殊曾朴曾与丁祖荫徐念慈被视为〝清末介绍夕阳思潮的常熟三巨子〞长篇小说的翻译林纾-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我国第一部长篇翻译小说近代翻译文学的特点和阻碍1.促使我国传统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是中国知识阶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对世界的了解冲破了中国人一直以为〝传统的中国文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封闭体系〞2.输入了许多新事新理既为我国文化战线提供了思想斗争的武器尤为近代文艺家们提供了创作的新题材和新内容3.不仅输入了新的内容而且也输入了新的表现方法使中国传统文学的形式和体裁相牵推进了一步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格局为近代小说的繁荣和新文学的健康进展提供了借鉴第五章一、梁启超的文学批判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各种文体评论方式:既有对同时代诗人做的述评也有对我国古代闻名作家作品的分析还有对外来文化的新手以及对文学审美创作现象的探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于1901 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说明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二、鲁迅早期的文学批判鲁迅撰写«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第六章一、何绍基«春江»几处渔村欸乃哥,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1.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游历北方和江南之后刚刚回到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与伦比的远比北方和江南一带的山水更令人沉醉2.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精妙而愉快的歌声从中感受到家乡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显露出来的换新放松的生活心态3.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确实是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赶忙感受到了归宿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氛围使灵魂完全安排下来4.这首诗系统地调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描画制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制造了一个极度文雅的艺术意境二、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饮刃匆匆别鉴湖,秋风秋雨血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