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上堂课讲了议论文六大经典结构中的三种,即基本结构、剥茧式结构和双面对照式结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个人喜好,有针对性地对其中一种结构进行专门训练。
今天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剩下的三种结构:并列式结构、贯珠式结构和层进式结构,你可以根据上堂课的心得体会和对标题的理解,对这三类结构的特点进行归纳吗?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复习预习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近年各地中考真题展示:命题作文:1、小议“包容” (2014,湖南娄底)2、承诺(2014,湖南邵阳)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2014,北京大兴)“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脚踏实地,不虚浮。
我国先贤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西方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些话诗意形象,寓意深刻,能引发我们诸多想象或感悟。
请以“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2,浙江绍兴)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夏天,有的要到秋天,也有的则在冬天怒放。
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往往就一个中心问题并列展开,从不同角度来析理。
这样的文章往往层次分明。
那么,怎么提炼分论点呢?首先要明确自己要着重分析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通常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某某,是一种……”举例: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2、并列分解“为什么”(原因)这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达方式是:“因为……所以……”举例:以“选择诚信”为中心论点,可以这样分解: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②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③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虚荣更具时效。
3、并列分解“怎么样(要怎样)”(条件)依照这样的方式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举例: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这样分解: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4、并列分解“怎么样(会怎样)”(结果)依照这样的方式展开,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意义、作用、价值、影响)方面的问题,常用表达方式是“做到……就会……”举例:以“热爱生活”为主题,可以这样分解:①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②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理想;③热爱生活,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
考点/易错点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①“扣得住”:几个分论点角度要统一,应该按统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②“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相互交叉重叠,互不包容。
③“看得清”:形式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④“排得顺”:分论点的排列顺序要合乎逻辑、情理,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知识点2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更改,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有两种方式:1、分解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
层间可用“不仅……而且……”“况且”“甚至”等关联词过渡。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
范文:例题精析2知识点3贯珠式结构贯珠式结构,即在一个观点的统摄之下,选取若干精彩的名人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怎样运用这种结构?基本步骤如下: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列举若干精彩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论据不要简单叠加,而是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叙例要突出感动点,析例要精当,画龙点睛。
范文:例题精析3四、例题精析【例题1】并列式结构捍卫母语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母语,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ﻫ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连接起了中华民族。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
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母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使命。
毋庸置疑,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掌握汉语发展的方向。
当年徐寿引进西方科学,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就结合汉语的特点命名元素。
例如,固体金属元素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发音近似的汉字来为之命名。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比之下,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的现象。
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使用泛滥,甚至连小学生作文中都出现由特殊符号和错别字组合生造的“火星文”。
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捍卫母语,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
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一点上,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近年来,韩国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浸入我们的血液,长江黄河的波涛,在我们的血脉中翻滚。
【答案】这是一篇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
【解析】文章围绕并列式结构中“怎么样(要怎样)” (条件)的框架行文,主体部分“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发展母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使命。
”“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
”三个分论点并列,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
【例题2】层进式结构尊严与灵魂尊严是什么?它是生命的尊贵与庄重,它是不肯弯腰屈膝的坚持与豪放,它是令人仰视的气节与精神……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
尊严是人的灵魂。
徐悲鸿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骨之源,来自于生命的灵魂,正是人本性中的正直与大气,尊严才会如此坦荡。
我不免想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他的处世不惊、南橘北枳的雄辩赢得了楚王的赏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这位出色的外交家的灵魂中,如果没有傲然之骨,怎会有不卑不亢的凛然之辞?所以,尊严是人的灵魂。
尊严是民族的灵魂。
无论是燕赵小国义不赂秦战败而亡的气魄,还是抗日战争中华夏民族在衰败之时发出的沉重的呐喊,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由此体现。
那是坚守节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伫守,那是矜持地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壮。
毋庸置疑,当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存时,这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
她的灵魂不仅来自四海之谋臣、天下之奇才的智慧,更来自贤士豪杰每一份不屈的情怀。
正是他们的每一分付出,才得以使一个民族捍卫她的尊严之魂!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尊严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却得以在万物之中处处体现。
那是梅开林间的傲骨,零落成泥的余香;那是《赤壁赋》的豪迈,《石灰吟》的清冽;那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归隐田园的清高;甚至那是负荆请罪的勇敢,逆流而上的执着……万物的灵性,就在于那块沉稳的磐石,在于那道刺穿黑夜的曙光——尊严。
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
尊严太宝贵又太平凡了,平凡在于它几乎处处可见,而宝贵在于,你是否能坚持你的尊严,倚仗它,登上人类灵魂之顶峰。
【答案】这是一篇采用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
【解析】这篇文章三个分论点由浅到深。
作文结构可以分解如下图所示:引论: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中心观点。
分论点尊严是人的灵魂本论:分论点尊严是民族的灵魂(层进)分论点尊严是万物的灵魂结论: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
【例题3】贯珠式结构坚守信念,美丽人生人生是树,要想渐渐壮大,开出艳丽的花,结出甘甜的果,就要用信念之水去浇灌;人生是海,要想乘风破浪,尝试波涛的汹涌,感受大海的浩瀚,就要用信念之风去扬帆;人生是塔,要想徐徐登顶,体验天地的博大,洞察世事的渺小,就要靠信念的双脚去登攀。
人生需要信念,只有坚守信念的人,才能谱写生命最美的诗篇。
沿岁月的长河逆流而上,我眼前展现这样的情景:那披发的屈子浩歌而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要他放弃正直、要他俯首奸佞、要他无视楚国百姓的疾苦,将大好河山拱首送给虎狼的强秦,他做不到!所以,他颜色憔悴,他形容枯槁,他踽踽于泽畔,两行忧郁的足迹,一江忧国的清泪。
当郢都沦陷于秦人的铁蹄之下,他怀抱巨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汨罗江。
公元前278年的端午早已成为一页冰冷的历史,而屈原坚守信念的铮铮的傲骨却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如果不是这样坚守信念,他的灵魂又怎能得到升华,炎黄子孙又岂能年复一年地怀念他!再近些,又一个身影走进了视线:冬日深夜,他一袭破旧长袍,既无酒食,又无御寒具,却翘首行吟,“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但是,他从没有向困厄的生活低头;相反,生活愈加窘迫,他的性格愈加坚强,终于完成了三十万字的《儒林外史》。
安格尔说过:“你的信念应当成为你的甲胄,它驱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难而退。
”吴敬梓正是着上了信念的甲胄,在困厄面前才能如此坦然,用一种不服输,不认命的积极态度挑战人生。
坚守信念,让困厄在他面前低头。
人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可能乌云蔽日,但充满自信和坚守信念的人,总能拨开云雾看到日出。
遇到困难时,感到迷惑时……请扬起你信念的风帆,驶向成功的殿堂!再让我们将视线投向异国,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期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在这十几年里,失败似乎一直与他形影不离,然而,他没有气馁,仍坚守自己信念,知难而进,终于成为美国总统。
他就是林肯。
成功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只有有了那种信念才不会因失败而放弃,因挫折而退缩,因困难而逃避。
树立了信念,便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