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佛学与灵魂的联系,从文化、科学等方面对灵魂做了详细的解释。
通过引经据典的形式,对灵魂所在进行了描述。
以释迦摩尼的佛教理论为基础,由释迦摩尼的人生概要和涅槃后的灵魂超脱引出佛教灵魂说。
并从其他领域讲述了关于灵魂的学说,还通过科学实例和科学验证对灵魂的真实存在做了诠释和证明。
本人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理解和灵魂的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通过灵魂看人的本质,以及灵魂的善良与邪恶,并做了相应的解释和表达。
关键词:“灵魂”、“释迦摩尼”、灵魂说、“科学”“灵魂”简要释义灵魂,名词解释为生命;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也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宗教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东西。
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1、文化意义上可以影响或激励后人的人文成果。
2、科学非正统派认为附于人体的心意之灵。
3、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核心因素。
4、高尚的品格。
5、宗教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灵体,灵体离开躯体人即死亡。
从字源学的角度看,法语“灵魂”(“anima”)意为“赋予生命者”,也就是制造出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者,独特个性指的是基因密码。
“释迦摩尼”的佛教灵魂观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天说法,号「白幢天子」,后因诸佛以天乐等各种庄严,劝请佛陀:如过去燃灯佛所授记,贤劫千佛之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您降生世间、说法度众、示现成佛的时机已到,请您以过去生于燃灯佛前,所立之誓愿,于兜率天说法十二年后,降生于世间,转大法轮,利益无数有情众生。
以诸佛殷切之劝请,佛陀遂生起降生世间、说法度众之坚定心念。
兜率天之天众听闻白幢天子(释迦牟尼佛前世)将降生世间,咸感哀伤悲泣,忧虑从今后,不能再听闻白幢天子讲经说法,白幢天子知悉天众之心念,乃告知天众:吾虽决定降生世间,但吾将一生补处菩萨之权位,以宝冠为记,授与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继续于兜率天为诸位讲经说法,此事之殊胜,无可比拟,故弥勒菩萨又号「无能胜」,即源于此。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
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陈如等5个侍从,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称这次说法为“初转法轮”。
释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迹遍布恒河流域。
所到之处,专心讲道。
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
弟子据说有500人,著名的有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优婆离等十大弟子。
佛、法、僧这佛教的“三宝”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释迦佛入涅盘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可见,释迦摩尼的涅槃,只是舍身,其灵魂仍在,只是经过了超脱,远离尘嚣,远离生老病死的苦痛和循环,上升到了佛的高度,灵魂永恒存在。
故而佛陀于八十岁时示现涅盘,为令众生于佛法中生珍重心,进而实践解脱之道。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云“诸善男子。
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
今犹未尽复倍上数。
然今非实灭度。
而便唱言当取灭度。
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所以者何。
若佛久住于世。
薄德之人不种善根。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比丘当知。
诸佛出世难可值遇。
所以者何。
诸薄德人。
过无量百千万亿劫。
或有见佛或不见者。
以此事故我作是言。
诸比丘。
如来难可得见。
斯众生等闻如是语。
必当生于难遭之想。
心怀恋慕渴仰于佛。
便种善根。
是故如来。
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
因为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对于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
而因果报应和轮回关系所联系的是业力。
《大庄严论》:“诸婆罗门复作是言:‘若无我者,谁至后世?’时憍尸迦语诸人言:‘汝等善听。
从于过去烦恼诸业,得现在身,及以诸根;从今现在复造诸业,以是因缘,得未来身及以诸根。
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如谷子,众缘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种子,实不生芽,种子灭故,芽便增长。
子灭故不常,芽生故不断。
佛说受身亦复如是。
虽复无我,业报不失。
’”在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人重视祖先,因而使佛教慢慢变质而发展灵魂观念。
由于净土宗佛力救渡信仰的盛行,汉传佛教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超度以引导亡灵早登西方净土,这只是汉传佛教的做法。
南传佛教则不承认有独一的个体或灵魂存在,不过鬼是确实存在的。
要区别的是:鬼并不是灵魂,在南传佛教的教义中,鬼是六道之一,与灵魂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许多佛教大德,根据佛教的经论义理及事证,主张一般人所谓的人死后出现的灵魂,所指的是中阴身,这是不同于鬼,因为鬼和人都是佛教六道众生之一,灵魂不归属因业报而已趣向往生的任何一道。
如李炳南在佛学概要十四讲表所说“不证果有生死,即灵魂糊涂蛋再投胎,再倒霉,往那里投,自己做不了主,投胎又生了,生了就算无论多麽好,不如我现在,为什麽?现在过去我也念了三遍二遍了,我再一投胎,半部佛学也没见过,有隔阴之迷,都忘掉了。
”。
人死后,灵魂的善恶有公断,通过灵魂可以看出人的本质好坏,同时,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是对人生意义的重要表达方式,正如高僧圆寂后的舍利子,也是灵魂纯洁的重要标志,释迦摩尼涅槃后就留下了舍利子:佛陀入灭,遗体荼毗,留下舍利八斛四斗,被分成八份为摩羯陀王阿阇世、吠舍离的离车毗族、迦毗罗卫的释迦族、阿摩罗迦波的布利族、罗摩伽摩的俱利耶族、波伐的末罗族(南末罗国)、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和吠多底波的婆罗门分得,各建舍利塔供养。
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
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
所记与实物吻合。
相对于高僧和修行之人,那些英雄牺牲后,他的精神也会传承下来,他的灵魂也是纯洁的,善良的,值得歌颂的。
但是,邪恶的灵魂也是存在的,人死后,会因为生前的罪恶和怨念,产生邪恶的灵魂,不愿超脱,危害他人,人们会称其为“冤魂”或“恶鬼”。
“灵魂说”关于灵魂的存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学说。
灵魂非永恒说:死后灵魂就会烟消云散(原始宗教)。
灵魂是生命生灭周期中一个阶段中阴的型态,在投胎时便消灭(佛教)。
灵魂永恒说:死后休眠和复活,到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复活,例如古埃及和其影响的一神教,在复活前形同消失。
死后生命,相信死后会再次轮回,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例如印度教和(民间信仰化的)佛教。
面临上天的审判死后永生(古希腊和其影响的民间信仰)。
死后成鬼(古代中国墨家和古罗马等和其影响的民间信仰),除了伟人成圣外,常人死后灵魂会变成鬼,但不代表是邪恶的,而会保佑子孙,或向杀害本人的坏人报复,所以类似低级的神明。
灵魂是生物形体的规则和信息,所以是永存但不是永生(柏拉图主义)。
原始宗教的灵魂观灵魂来自一个全能的神灵。
在人类的原始宗教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
力量、灵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换的观念。
这些力量被认为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为例,他们将灵魂分为内部灵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灵魂(External soul)。
内部灵魂是整个身体(即物质部份);外部灵魂则是可以离开身体之外的部份。
外部灵魂会离开身体,并会停留在图腾(即生物的替身)上。
中国民间灵魂说:灵魂类似于中国人所说的魂魄,可以被分作“魂”和“魄”两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并有“三魂七魄”之说。
传统上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惊吓,可能会使魂魄离开身体,若不好好处理的话,人就会步向死亡。
因此,当有人因惊吓而痴傻沈昏之时,民间会举行一种特别的“招魂”仪式,闽南与台湾民间信仰则称作收惊,意图使昏迷或痴呆的人恢复神智、起死回生。
“科学灵魂观”与证实根据观察和分析,人类灵魂的粒子为反物质,也就是人类躯体的映射。
人类躯体的体积有多大,其灵魂生物磁场团的映射体积就有多大。
组成人类躯体的最小粒子单位是分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最小单位,原子核又是由电子和质子及中子组成,将原子再分,可得到最小的粒子(夸克)。
原子核处于正电位,外围电子处于负电位,所有正物质的电子为负粒子,而反物质的电子为正粒子。
灵魂负宇宙体的粒子状态和反物质形体延伸了人类思维的潜意识,潜在的科学现象需要的是一种微观的科学研究方向。
灵魂粒子组成的物质形体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变迁多达数千年,唯心的形而上学的理论被唯物论学说所埋葬,人类的科学和哲学的论点发展了唯物论,只有人类的图腾宗教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唯心论点。
由于现代科学思想的进步,潜意识状态领域的社会现象已逐渐的被人类有所认识,使唯心的宗教学说理论得到了质的飞跃,新的人类哲学观念有所改观。
现代的唯心与唯物观念延伸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继承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思想。
物质由粒子组成,物质的波粒特性演绎了宇宙空间的膨胀与收缩,不为人知的潜在的科学问题,我们总有一天会揭开她那美丽的面纱。
灵魂的可能构造及组成元素假说「意识能量体-灵魂」的层层组识结构灵-意识能量(超对称-粒子)、魂-意识体(普通-弦圈粒子)「灵魂」合称为-「意识能量体」「意识质能体-灵魂」的四大元素:1、大统一场(一级暗物质-重力微子、X、Y微子)2、电弱统一场(二级暗物质-希格斯微子,WZ弱波微子)3、氢H0电磁场(三级暗物质-t、b、c、s超夸克,t,m超电子)4、氧O0电磁场(四级暗物质-u、d超夸克组成之超质子、e超电子)科学证实:当人的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微管失去其量子状态,但存在于其中的量子信息不会被破坏,就在宇宙中传播散布。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存活下来,他们多会讲述那“一束白光”或者看到自己如何“灵魂出窍”;如果病人去世,那么量子信息就会在不确定的期限内存在于肉体之外,即‘灵魂’。
科学实例:在调查很多濒死经验临床案例后,有部分科学家将灵魂定义为以某一种形式存在的能量场。
一种广泛流传的都市传奇是二十世纪初的Duncan MacDougall医生让濒死的人躺在一个秤上,然后量度他们死后体重的变化,并发现有人在死后立即减少了21克的体重。
他们认为,这个重量就是灵魂的大约重量,并以能量的形式离开了肉体。
但有些数据是重量增加了一些,灵学家的解释是灵魂又回来了。
Lewis E.Hollander曾测试八只濒死绵羊的重量,也发现有短暂增加的情形。
但后来更多的类似实验表明,人死后,重量并未立刻减轻;目前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人在死亡过程中,体内细菌产生的热气体有时会逸出体外,使得秤台上的空气对流,导致指针移动。
热气偶尔排出体外的说法,可解释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结果:当空气撞击秤台,重量就增加;当空气离开秤台,重量就减少了。
因而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被视为错误,说法为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