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性金融的含义综合学术界对政策性金融概念的不同理解,也为了区别于商业性金融,我们应该基于制度的视角来科学界定政策性金融范畴。
其界定标准主要体现在政策性金融的业务对象是否“强位弱势群体”这一基本特性上。
亦即凡是既处于强位又属于弱势范畴而需要金融特别支持的产业、地区、领域、项目等不同形式的特殊群体,都应该属于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制度安排的范畴。
对强位弱势群体的投融资倾斜和扶植服务也是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的集中体现。
这里,所谓“强位”,是指符合政府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政治意图,关系到国计民生而需要政策性金融扶植的产业、领域和群体,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所谓“弱势”,是指金融需求主体或融资对象由于自身的、历史的和自然的等特殊原因,造成其在一定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融资或参保方面的相对劣势或特别弱势的状态。
因此,从政策性金融概念的内涵而言,所谓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国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强位弱势群体为金融服务对象,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目标,运用种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或信贷、保险(担保)的可得性和有偿性为条件,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金融制度安排。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策性金融制度的宗旨,就是充当政府经济与社会调节管理职能的工具,专门为各种形式的强位弱势群体提供资金、担保及保险等金融服务,补充并引导商业性金融,促进这些特殊目标群体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
二、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1.政策性:即服务于政府的特殊产业或社会政策目标,使政策性金融成为政府干预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有偿性:即在一定期限内有条件让渡资金的使用权。
有偿性是与国家财政最主要的区别。
3.优惠性:即比商业性金融优惠的利率、期限、担保等条件提供贷款或贷款保证。
三、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商业性金融是指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活动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主要由非政府经济主体(如企业、个人)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吸收公共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服务等货币信用业务的法人。
(一)共同点1.都具有金融中介功能。
2.相近的资金运用形式。
3.运作的市场化。
(二)不同点1.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同2.性质与目标不同3.职能与运行机制不同4.融资原则不同5.种类多少不同6.资金来源渠道与结构不同。
①从财政部、中央银行、政府有关部门或机构、公共基金借入资金,还可以借入国外资金;②发行债券;③一般不吸收存款,少数情况下有条件地吸收有限种类的存款。
7.资金运用渠道与结构不同8.在宏观经济金融控制调节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9.与中央银行及政府的关系不同10.二者的经济属性不同四、政策性金融的作用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成立,一方面,减轻了商业银行负担,改善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资产负债结构为商业银行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相对独立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十多年来,政策性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促进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以优惠的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融资条件,对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
2.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5.促进国内经济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
五、政策性金融的功能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包括一般修内功和特有功能。
(一)一般经济金融功能政策性金融的一般功能指其所具有的与一般银行或商业性金融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即金融中介功能。
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其负债业务,吸收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向所需单位或项目,与其他金融中介一样都是作为货币资金的借入者和带出这的中介人来实现资金从贷出者到借入者之间的融通。
所不同的在于它一般不接受活期存款,因而一般不参与信用创造活动,不具备派生存款或信用创造功能,故一般不再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之列。
(二)特有功能1.直接扶持与强力推进功能2.逆向性选择功能3.倡导与诱导性功能4.虹吸与扩张性功能5.补充与辅助性功能6.专业性服务于协调功能六、政策性金融的划分类型(一)业务类型划分根据政策性金融业务类型的不同,政策性金融主要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政策性保险和政策性投资等业务类型。
1.政策性贷款政策性贷款是政策性金融业务的主体或核心,是体现政府政策性意图最重要的政策性金融方式。
典型的政策性贷款一般投向营利性不强、贷款周期较长、商业性金融不愿介入的项目。
2.政策性担保政策性信用担保则是政府为体现特定领域的资金融通提供支持的一种手段。
例如政府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贯彻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政策,促进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3.政策性保险政策性保险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或推行特定的产业政策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的保险。
4.政策性投资政策性投资是政府通过投资基金或其他法师向处于创业早期或需要国家重点支持的创业企业与项目进行的投资。
(二)结构类型划分根据机构的不同类型,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分为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保险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投资基金及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
1.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专门从事政策性贷款业务或以政策性贷款业务为主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根据贷款对象和业务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政策性银行如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信贷银行、住房信贷银行。
2.政策性保险机构政策性保险机构可分为农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存款保险公司等。
农业保险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是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主要职能是鼓励出口、保护进口为促进进出口贸易提供风险保障。
存款保险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聚集保险资金,对发生信用危机或濒临倒闭的存款机构给予补偿或救助。
3.政策性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指主要由政府出资、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旨在扶持特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机构。
4.政策性投资基金或创业基金5.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作用划分根据政策性金融发挥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开发型、支持型和扶持型政策性金融三大类。
1.开发型政策性金融以建设市场的方式实现政府目标,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开发,从不成熟的市场做起,逐步引入社会投资,发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最终贴现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
2.政府支持型政策性金融是政府通过提供具有优惠性质的金融服务,可以是优惠利率的贷款,也可以是低费率的保险支持特定行业的发展,比如各国设立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包括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
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也属于这一类。
3.政府扶持型政策性金融是通过向商业性金融不愿介入的弱势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对某一行业和某一领域的产业传导进行疏通,增强产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
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支持农业的利用领域,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设置区域划分根据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置的区域划分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分为国际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
1.国际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
这些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体现国际组织扶贫和促进发展的宗旨。
2.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但形式不尽相同。
3.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七、美国、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八、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九、政策性金融机构专业分类比较(一)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尊徐政策性金融制度宗旨,为一国或经济体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或领域,或落后的地区,或在新形势下又延伸至具有某种特殊战略重要性的产业或部门,提供长期信贷等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不同于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职能特征,组要表现为:(1)鼎力支持国家工业化,配合贯彻实施政府产业政策。
(2)挖掘投资机会,为建设项目提供长期优惠资金。
(3)为所支持项目提供全面服务。
(4)管理、协调有关机构开展政策性金融活动。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遵循政策性金融制度宗旨,为促进本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专门设立的一种金融机构,包括农业政策性银行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1)支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农民收入,维持农业稳定发展。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持。
(3)分散和化解农业风险、防灾防损和经济补偿。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减轻国家负担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各国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的普遍做法。
(三)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尊孙政策性金融制度宗旨,为促使本国出口、对外投资以及某种外交意图而提供信贷、担保、保险和其他金融便利等业务的金融机构。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特征主要表现如下:(1)办理出口信贷,实施官方出口信贷计划。
(2)运用多种业务措施,便利出口融资和促进出口。
(3)发放其他种类贷款。
十、政策性金融的风险(一)政策性金融风险的含义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事先对这些经济活动的后果以及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都有所判断,人们对经济活动结果的判断与最终实际结果的差异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风险。
政策性金融风险是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所产生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作为风险承受者所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政策性金融风险的形式1.违约风险2.流动性风险3.利率风险4.汇率风险5.通货膨胀风险6.经营和管理风险7.政策性风险(三)金融风险的特征1.金融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金融风险的成因复杂性3.金融风险的可控制性十一、政策性金融的监管(一)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监管,就是登记注册,是对金融风险预防性管理的最初手段。
目的是,把不合格的素质低的金融从业申请者拒绝于金融界的大门之外,并控制金融业竞争程度,既不能过度集中,又不能过度竞争。
市场准入管制的内容通常包括最低注册资本、合格的管理人员、金融服务基本设施以及相应条件。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二)业务经营监管——非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报送的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如媒体、定期会谈等)取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并听过一些列风险监测和评价指标,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和早期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