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第二讲 公共物品

03第二讲 公共物品




望是明智的,而其他大多数人则不然。因此什么是 好、什么是不好要以那些明智人的理念和意志为标 准。与此针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世上的人生 来就是平等的,每一个人的要求和愿望都具有合理 性,没有好坏之分,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帕累托 是在后一种观念的基础上构建他的规范理论的。帕 累托效率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人的要求和愿望是 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每一个人的要求和愿望都是 合理的,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社会资源怎样配置 才好要由所有社会成员的要求和愿望共同来决定。 可见帕累托效率决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特定状 态,同时也是对一种社会伦理观念的认定。

―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 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他列举了一系列公共物品的例子,如社区安全、 国防、法律、空气污染控制、防火、路灯、灯塔、 天气预报、大众电视等。 Public goods 和 private goods 的区别: X x 私人物品: (j=1,„,J) 式中,经济社会共有I个消费者,J种私人物品。 含义:第j种私人物品的消费总量等于所有消费者 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种私人物品数量的总和。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私人物品是完全可分的。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特征 竞争性 排他性 纯私人物品 1.排他成本很低 2.由私人企业生产 3.通过市场分配 4.资金来源是销售收入 例如:食品、衣服等 非排他性 准公共物品 1.集体消费,但存在着拥挤 2.由私人部门生产或直接由公 共部门提供 3.通过市场或国家预算分配 4.资金来源是销售收入或 税收 例如:公园、公共游泳池、共 同产权资源(如城市绿地)等 非竞争性 准公共物品 1. 1. 2.由私人企业生 2.直接由政府提供或在与政府 3.通过市场分配,辅之以补贴或校正 签 约情况下由私人企业生
免费搭车者问题
A和B的支付矩阵
假设: (1)A、B有2小时 1小时→3面包或1 大坝 A用2小时生产面包 A用1小时生产大坝
B用2小时生产面包 A和B每人都得到6单位 (2) 面包的效用 1单位大坝的效用= 总效用=12单位 2单位面包的效用 不合作均衡
A得到5单位面包效用 B得到8单位面包效用 总效用=13单位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一)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价格既定 社会需求曲线:数量既定
(二)
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需求曲线

私人物品: 在任一价格水平上,市场上 总需求量等于个人在这一价 格水平的需求量之和。 每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 私人物品的市场 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 每个人的消费量即公共物品 的总量。社会成员对某一数 量的公共物品所愿意支付的 价格,等于每个成员愿意支 付的价格之和。 每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 线。
第二篇
公共部门经济分析 ——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
第二讲 公共物品及公共部门的经济 活动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免费搭车者问题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三、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四、公共物品供给困境与私人供给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
1、私人物品 第一,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 够使用该商品; 第二,竞争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 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2、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既不具有排他性, 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Samuelson 在 1954 年 发 表 的 论 文 “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387 ~ 389 ‖ (公共消费的纯粹理论)中,最早给出的定 义是:

2、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 就排他性而言,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在成本上也 是可以接受的,但产权不能分割,从而无法实现 排他,如:公共牧场、渔场等。 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很 可能会被过度使用,造成灾难性后果。例如“公 地的悲剧”。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哈定(Garrit Hadin)在 《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公地的 悲剧》,描述了这样一个具体事例:
免费搭车者问题
群体规模 品提供不足 税收) 免费搭车者问题 公共物品成本 公共物 强制性支付(手段:
税收价格(tax price) : 对公共物品的成本实行强制性支付(compulsory payment)免费搭车 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政府征税提供了客观依据。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把某种公共物品的单位成本按一定比例用征税 的办法分配给投票人,形成了投票人的税收份额(tax share),而 这种税收份额代表了公共物品的单位价格,故这种税收份额有时 也称之为税收价格(tax price)

I j i 0 i j
公共物品: X k xki (i=1,„,I;k=J+1,„,J+K) 式中,经济社会共有 I个消费者,K种公共物品。 含义:第k种公共物品的消费总量等于某个消费者 i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公共物品对于不同的个 人是共同享有的,不可分割的。 归纳起来,公共物品的特征是: 第一,非排他性。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物品中 获得利益,如国防、环保等。每个人都想做一个 “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 第二,非竞争性。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 本提供服务,或者说,消费者增加所引起的社会 边际成本为零。如广播电视、公路。
B用1小时生产大坝 A得到8单位面包的效用 A和B每人都得到7单 (3)大坝=共用品 B得到5单位面包的效用 位面包的效用 总效用=13单位 总效用=14单位 合作均衡
免费搭车者问题
上述矩阵表示一种简单经济,两个人(A,B),两种物 品:私人物品(面包)、公共物品(防洪大坝)。 因每个人都要吃饭,假定A、B必须用一个小时生产面包。 最终结果: (1)不合作均衡,又称纳什均衡,支付矩阵左上角,即两 个人都不愿意生产大坝,意味着个人的决策是出于自身利 益而独立做出的。在此情况下,每个人都想免费搭车,谁 都不想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出资。 (2)合作均衡,支付矩阵右下角,此时两个人获得的效应 之和最大。
免费搭车者问题
囚徒困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A 坦白
坦白
抵赖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 例子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 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 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 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 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 出去,不坦白的判10 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 判1年。


一片公共牧场上生活着一群聪明的牧人,他们各 自勤奋工作,增加着自己的牛羊。畜群不断扩大, 终于达到了这片牧场可以承受的极限,每再增加 一头牛羊,都会给草原带来损害。但每个牧人的 聪明都足以使他明白,如果他增加一头牛羊,由 此带来的收益全部归自己所有,而由此造成的损 失则由全体牧人分担。 于是,大家不懈努力,继续繁殖各自的畜群。最 终,这片牧场因为过度放牧而退化成为荒漠。
三、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资源配置的效率:含义与条件
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 (1)私人经济—市场机制—价格机制 (2)公共经济—政府调节—公共选择 特点:在不同的国家,两种资源的配置所占比例不 同。
帕累托效率的含义: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 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它任何人境况变坏 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情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 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 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情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 何一人的情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 佳的,也是缺乏效率的.
MC
DS DB
10 10
大坝高度(米)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社会边际收益(需求曲线)的推导:
具体例子——修建一座防洪大坝 (公共物品的单位数量用大坝的高度表示)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任何产量水平下,某一消 费者的需求曲线上的需求价格即为该消费者的边际 收益。 因而DS社会需求曲线即为社会边际收益曲线。 MC为边际收益曲线 MC与DS的交点即为最有效的产量。

免费搭车者问题
定义: 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 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free riding) ; 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 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free-rider problem)。
免费搭车者问题

博弈论
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解释人们或企业在他 们获得报酬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行为还取决于他 人的行为时,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因此,每个 人都会策略地选择行为,把其行为对他人的行为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考虑在内。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支 付 意 愿 DS
DB DA O 公共物品数量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DA:消费者A对这种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的是A为得到某一 数量的公共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DB:消费者B对这种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DS:这种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

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二)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
边际成本:用于 生产这种物品的 资源成本(同私 人物品)
边际收益: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边际 收益是每个人边际收 益的加总,得社会边 际收益
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二)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
每 米280 价 格 ( 200 支 付180 意130 愿 ) 100 70 DA 0

案例1 帕累托的潜台词
好坏标准取决于价值判断,但价值判断来源于何 处?一种看法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能由 人说了算,因为不管什么人都是狭隘的、自私的, 因而是有罪的。因此是非标准应该由人以外的神灵 来定。这一观点会引导我们去了解神的旨意,从神 学或宗教教义中去寻找好坏的标准。与之相反的观 点则是人本主义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价值判断 源于人的要求和愿望。但即使在这一点上取得了一 致的看法,分歧仍然是巨大的。因为世上有很多人, 每一个人的要求和愿望都是不同的。该以谁的要求 和愿望来作为好坏评价的标准呢?一些人认为,世 上只有某些人甚至是某个人的要求和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