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弟子规范文第一部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工作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成为教育子弟忠厚仁义、孝敬感恩、修身行礼、启蒙养正和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同时也是各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部门提升管理、打造凝聚力与执行力及赋予责任感和诚信度的不可多得的范本。
解读弟子规(1)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2009年央视春晚,主持人董卿为马东参与的“五官评说”报幕时,由于误将“马先生的儿子马东”,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她公开向郎昆导演、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
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为一句主持词出现口误而公开道歉,她的做法就具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央视春晚虽然是一个娱乐性综艺晚会,观众娱乐轻松,主持人却无法轻松。
值得为出了差错虚心致歉的董卿鼓掌,这是对央视和观众的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她的道歉无疑是又一枚无形的奖牌。
温家宝总理的“有过则改”精神,更值得全国人民学习与感动。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
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一国总理专程为文章中的疏漏而郑重地发出更正信,这是绝无仅有的事。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对学术一丝不苟的态度。
其实,这种可贵的认真态度和“纠错”精神,不但是为民服务的官员应该具备,广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像总理那样身体力行。
没有人不犯错,错后能改,善莫大焉。
让我们再来分享一则让人落泪的故事。
国内最早的邮政系统管理不是特别严密,一个邮政局员工,在18前年挪用了别人寄的钱,是一名军人寄给一个农村女孩上学所用的几年的学费,可由于家里穷,那个女孩没有得到这笔款辍学了。
因钱寄出去查无此人被退了回来,而邮局的那个人家里当时很穷,就动了贪念,挪用了那1500元钱。
在那个时候,这笔钱还算是蛮多的,改善久违的经济压力,生活轻松了不少。
那军人没有等到女孩的回信,女孩也不知道有人寄钱给她。
一晃18年过去了,那个邮政人员已经老了,病危前,他把这个埋藏了18年的秘密说了出来,说给了她的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帮她完成未了的心愿。
她说这18年里,她的内心充满了内疚,道德上的煎熬让她好累,现在要走了,她要孩子找到真正的主人把钱还了。
妈妈病故后,儿女们就写信到报社和电台,引起了全城的轰动。
当主持人念完那封道歉信时,电台里静悄悄的,很多人都哭了。
通过媒体,找到了那个汇款的军人和那个学生,她的儿子因为自卑和自责没有来到节目现场,而是用电话连线说了内疚和诚恳的话,请求他们原谅他母亲当年的做法。
最让人感动的是大家的平静与宽容,没有任何的埋怨,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死去的那个人内心并不安宁。
是啊,谁都有错误的时候,关键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明知故犯,将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原谅,下场不堪设想!反思: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错误装点着的瑕玉,虽不完美但很真实。
错误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起点,使我们品格坚毅,性情坚韧,于是我们在错误中得到警醒,又在改正错误的路上学会执著。
让我们鼓起勇气,直面错误,不被身边的冷语所退缩,因为我们相信,错误的背后是成功,是精彩!解读弟子规(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因为他的处事能力和人格的力量,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当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与品德,应当学习和尊敬,而不是嫉妒与毁谤。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
路透社联合国1月9日电:为了哀悼中国总理周恩来,联合国旗今天下半旗,联合国会员国的国旗没有升起,一位联合国发言人说,这种哀悼方式将持续数天。
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确实降了半旗。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
可是周恩来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的外交官个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格举世无双!人的威望与德行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人喜欢夸夸其谈,只对自己的成绩孤芳自赏,不向身边优秀之人学习,这样将会一事无成。
春秋时期《管仲拜相》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古人大公无私、任人唯贤和高风亮节的美德。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后,齐桓公欲拜他为上卿,并委以国政。
但鲍叔牙不贪图权位,而是推荐了一个更有才干的人——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方霸业。
后来,管仲病重时,齐桓公考虑到他可能不久于人世,便问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
管仲不赞成这样做,他说:“鲍叔牙是一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
他对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忍受得了?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生不忘,这便是他的短处。
”有人将管仲的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
易牙以为这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便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
没想到,鲍叔牙听了易牙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道:“这正是我推荐仲父(即管仲)为相的原因。
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
若让我为司寇,必驱逐奸佞之徒,肯定做得很过火。
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狼狈而退。
难怪管仲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哉!”有为者心胸宽,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心胸开阔,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拼搏,就一定能从似乎无路可走的脚下,走出一条远行的光彩人生之路!反思:提高成绩、增强实力,别吹嘘,不炫耀。
“天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身边永远有比我们强的人,应谦虚,莫嫉妒,尊敬有本领、有仁德之人,这应是永远不变的人生信条!解读弟子规(3)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贪恋新朋友而忘记老朋友。
不要去打扰正在忙碌的人,也不要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闲言闲语地去干扰,增加别人的烦恼与不安。
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讨论钱,人们的视野里经常出现的是“世界首富”、“世界500强”等众多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价值观。
但很少有人记得住哪个企业家为国家上税最多、谁为灾区捐款最多、哪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最多。
在马路上过了一辆豪华汽车,就连孩子们也要争议一番车的品牌与价格,而很多年轻人的择偶标准,更多的是注重家庭背景、房产和金钱,而忽视了仁德与抱负。
宝马、奔驰汽车肇事案在各地频有出现,富二代打女大学生、富二代砸钱门等事件此起彼伏,这似乎都是因为资产富有却精神贫穷落得的下场。
太多的人忘记了雷锋、袁隆平、华罗庚、钱学森等一系列的科学家和为社会倾尽毕生之力的人,做人的理想、气节被忽视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迷乱在生活里。
“勿厌故,勿喜新”,告诉我们不要厌弃老友只顾新交的同时,还提醒众人做事情要持久,坚持不懈比一时的冲动更有功效。
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切忌盲目与盲从。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多下工夫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
我们要相信水滴石穿的道理。
在学习和工作中,只要全身心地投入,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者。
因为别人在看到没有希望或希望不大时,人就会选择放弃与离开,而最后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坚持下来的人。
所谓剩人者,即圣人也。
我们所选择的事业,没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只有放弃与坚持之别。
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坚持就是胜利,放弃就是失败。
不要羡慕一时的鲜花、荣誉与激情,而应考虑全面,以大局为重,做人就该厚重忠诚!“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阐明了为人处世要懂得合时宜的道理。
在别人学习、工作很忙碌的时候或者情绪不佳时,不要去打扰和开玩笑。
有很多电话营销业务员,无论在任何时间都会把电话打给别人,也不问对方接听电话是否方便,只顾在电话的这一头没完没了地介绍自己的业务,不但产品卖不出多少,还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挫折,给接电话一方制造了许多不便。
太多的垃圾短信,没头没脑、不分白天黑夜地发送不知真假的广告,这都是一种没有教养的打扰。
有的妻子有时不理解自己的丈夫,只要一见面就跟你唠叨一大堆话,也不问问丈夫的心情和压力,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情绪抛给丈夫,日积月累、久病成疾,夫妻感情日趋遥远。
很早就有心理学家指出:唠叨是女性普遍存在着的不遵从理性的个性特质的一种表现,但是男人们不是了解人性的心理学家,也不是宽恕一切的神父,所以,男人们很难承受女人的唠叨,唠叨很可能成为他们在情感上分离的重要因素。
很多喜欢唠叨的女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唠叨对其身边人的伤害。
据悉,生长在一个爱唠叨的母亲家里的男孩子,很容易成为软弱无能、缺乏个性的人。
反思: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到了何时,请记得帮助过你、对你有过恩德之人。
请不要忘记同甘共苦的亲朋、患难与共的亲情,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解读弟子规(4)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当众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随意张扬。
赞美他人好的行为、品质,宣扬其心地仁爱、性格淳厚是道德的行为,当对方无意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