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故余虽愚yú朱缨宝饰yīngB . 足肤皲裂jūn皆被绮绣qǐC . 右佩容臭xiù以衾拥覆qīnD . 缊袍敝衣wēn持汤沃灌wò2. (2分)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顿失滔滔(立刻)原驰蜡象(白色的象)忍冬(能够忍受冬寒)B . 略输文采(差、失)红装素裹(白色覆盖着大地)妖娆(娇艳美好)C . 断章取义(截取)百行业为先(行业)亵渎(轻慢,不敬)D . 强聒不舍(过分啰嗦)恪尽职守(谨慎恭敬)骈进(骑马前进)二、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9七上·南湖月考) 将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横线上。
时光老人脱下夏的衣裳,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
秋风送爽,凉意浓浓;秋雨莅临,声声悦耳。
秋,没有了夏的zào________动,沉淀了春的色彩,为冬zhù________存了温情。
秋,仔细品位,别有一fān________滋味上心头。
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他们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三、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2017·杭州)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2)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________”,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了;“________”,方言中一些精妙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新活跃在人们交往的语言中。
(请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写)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5. (6分) (2017九上·江苏月考)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 . 格列佛在小人国抄录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赞颂国王是“举世拥戴”的“万王之王”,“脚踏实地,头顶太阳”等等。
但是文中又在提醒着我们那位国君不过身高十几厘米,“言”与“实”的差距使人捧腹不止,加大讽刺效果。
B . “你的同胞中,大多数都是自然界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这是慧骃们对格列佛同胞的评价。
C . 《格列佛游记》熔现实与幻想为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 《格列佛游记》中多次提到中国: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中国服装庄重大方;中国人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中国言语拼写简单。
E . 大人国与他国无交通往来,但国王也会蓄养军队,军事化训练百姓,因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也犯了人类的通病:贵族争权夺势,人民争取自由,君主要求绝对专制。
(2)他(布鲁特斯)脸上任何细节都在彰显着他至高无上的品德、坚定无畏的胸怀、真诚炽烈的爱国之心。
看到这两位伟人已经能够互相理解,我觉得非常高兴。
______坦率地向我承认:他一生虽然建立了很多丰功伟绩,但是与布鲁特斯的荣耀相比却逊色得多,因为正是布鲁特斯为他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这一情节是格列佛游历飞岛国的________ (填岛名)所经历的,在这里他正跟布鲁斯特和________ (填一人名)谈话。
在飞岛国,很多情节都极具讽刺效果,如统治镇压的手段、教育的方式等,但慧骃国却是作者理想的国度,试举出一例说说慧骃们是如何教育子女的:________ 。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相关问题浣溪沙①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公元1078年,徐州春旱,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此为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下阕“敲门试问野人家”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整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敌不暇顾③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 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 . 朕当去奢省费去国怀乡C . 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 . 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 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 . 犹割肉以充腹能以径寸之木C . 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 . 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法禁止百姓偷盗。
C . 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②故人君之患,则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8.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地铁——无锡腾飞的强力引擎① 地铁1号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无锡市轨道办有关人士3月31日确认,年初上马的2号线22个站点目前均已开工,两条地铁线46座车站同时展开建设的宏大场景开始上演。
在已经不太遥远的大后年,无锡市民将收获1、2号线相继竣工通车的喜悦和便利。
②“十二五”期间,无锡步入地铁时代。
地铁1号线连起了太湖新城和惠山新城,2号线串起了蠡湖新城和锡东新城,明年有望开工的3号线连接惠山城铁站和无锡机场,后年计划启动的4号线则将3条地铁线串成一个网络,更利于发挥地铁运行功能。
其中,3号线将在无锡机场站完成与苏州地铁3号线的对接。
地铁延伸之处,城市空间大大拓展,城乡一体化水平也将跃上一个新的层级。
③ 因为地铁的出现,城市腾飞装上了强力引擎。
一条条地铁线在缩短区域时空距离、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迅速集聚了产业、人才等一系列要素。
市轨道办的规划图上,围绕地铁车站建设,一个个城市综合体不久后将次第亮相。
如在1号线南端的雪浪站,一个城市综合体即将破土动工,这个集商业、酒店、办公、住宅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将形成与地铁、公交、社会车辆换乘的无缝对接,掀起雪浪地区城市现代化的新浪潮。
(1)从第②段划线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作用。
(2)第③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雪刘白羽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
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
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
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栅栏上堆积着厚绒绒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
天清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
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
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
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
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
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
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
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
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
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
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
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
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
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
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被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
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
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
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
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节)(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时段的春雪?感受分别是怎样的?(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②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详见本课“考点链接”】(3)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