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

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

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8.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

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10.“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 A.郡县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内阁制度的建立 D.科举制的实行11.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

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

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

”这段话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A.仍为政权的执政机构 B.与“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C.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D.政协和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12.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 (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14.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15.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16.2012年9月1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派出特使警告以色列不要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

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有 (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议会成员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17.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发生更替B. 社会形态转变C. 国力对比变化D. 文化途径迥异18.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19.按下列诗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②“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

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③“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④“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20.1950年1月6 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

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

(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苏联拥有对巴尔干半岛的绝对控制权B.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22.“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着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在领导方面举棋不定,我们就会使全世界的和平受到威胁,我们也必定使我国的繁荣受到危害。

”,表明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 ( ) A.消灭苏联 B.解除苏联对欧洲的威胁C.维护世界和平 D.在全世界范围反共23.二战后为日本发展现代化经济奠定基础的措施是: ( )A.美国的扶植B.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C.加强投资和重视教育D.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4.《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趋势“脱胎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主要是指: (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C.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D.彻底摆脱美国政治控制25.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

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卷Ⅱ(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

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

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

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

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

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

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6分)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

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6分)——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

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

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

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

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关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