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月考(历史)古代史试卷

高三月考(历史)古代史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2.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B.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C.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D.保障了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4、唐代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这两个“制”分别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6、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③元朝设立中书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④7.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0、《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 ) 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 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11.《荀子》:“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12、《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单位产量低 B.农民赋税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严重1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6.施复夫妇开设的机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主要是因为()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B.机房中分工比较细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D.机房产品投入市场1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8.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19.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0.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A.早期儒学 B.黄老学说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宋明理学21.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2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2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

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中华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2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25.“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26.“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27.“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

”材料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 C.不得因言获罪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8.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29.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30.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二.材料题(40分)31、(16分)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

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

……置诸侯不便。

”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注:“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

材料三:(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

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

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

……”于是……复置刺史。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材料四: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

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

……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请回答:(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2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2)请将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二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三中“以卑临尊”的含义。

(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3)根据材料四,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