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科目语文课题18.杨修之死
授课人张永涛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九年一班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1日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主要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一世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提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

学习本文主要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通过探究杨修死因,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由于《三国演义》是古代白话文小说,学生阅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指导学生多阅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等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朗读课文和交流讨论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杨修死因,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重点与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课文,阅读《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师: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
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中,写了刘璋派张
松出使许都,与丞相曹操府中的主簿杨修相识,
张松知道杨修是个舌辩之士,故意反难了他。

杨修这个舌辩之士,最后竟被曹操杀害。

曹操
为什么杀害杨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8课——《杨修之死》。

(板书课题:杨修之死)
2、了解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3、明确学习目标:
①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等文学常识。

②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问题,明确: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
由。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给
每个故事拟定一个小标题。

②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4、交流讨论,明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引入新课的学习,
了解作者罗贯中和《三
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
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
生的概括能力;梳理故
事的情节,培养学生用
简洁的语句进行表达的
能力;体会曹操对杨修
的态度变化,使学生知
道曹操与杨修之间的矛
盾冲突由来已久,曹操
三、小结本课
四、布置作业板书:
故事曹操心理
鸡肋事件(杨修被杀)
改建园门心忌之
分食酥饼心恶之
梦杀近侍愈恶之
吴质事件愈恶之
教植斩吏操大怒
代作答条欲杀之
失利葬修
5、师: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想一想,
课文开头写了杨修“鸡肋事件”而被杀,课文
的结尾写了次日曹操作战失利,厚葬杨修,中
间写了六件事,这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
作用?
明确:插叙(板书:插叙)
6、从描写曹操心理反应的词语来看,你看出曹
操对杨修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
归之于杨修。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请你
在课下再读读课文,查查相关资料,用心思考。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杀害杨修是矛盾发展的
必然结果。

使学生学习课文采
用插叙的写法,课文用
插叙的写法交代了曹操
与杨修之间矛盾冲突的
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知
道曹操杀害杨修是矛盾
冲突发展的必然结果。

让学生畅谈收获,
使学生回顾本文学习的
内容与知识,培养学生
善于回顾的习惯和学习
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作业思考题引导学
生在课下自主探究杨修
死因,为一节课交流讨
论杨修的死因做了铺
垫。

板书设计:
18.杨修之死
故事曹操心理
鸡肋事件(杨修被杀)
改建园门心忌之
分食酥饼心恶之
梦杀近侍愈恶之
吴质事件愈恶之
教植斩吏操大怒
代作答条欲杀之
失利葬修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