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教学计划(精选4篇)古诗词的教学计划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古诗词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的教学计划1诗是激情的流露,诗是童心的专利。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古诗词歌赋中汲取养料,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文化素质。
开展古诗词吟诵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幼稚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引领他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发现美,欣赏美。
倡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尽情吟诵中,追求真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质量,激发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初步掌握一些诗律等简单结构以及古体诗的对仗、压韵等。
3、掌握几种古诗吟诵的方法:琅琅出声诵读法、低声慢吟诵读法、欣赏入境诵读法。
4、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词。
6、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古诗的乐趣和愿望。
具体措施、普及推广1、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适合的古诗词编辑成各年级古诗教学用书,利用课前两分钟和读报课时间开展“古诗词吟诵教学活动”。
1)一、二年级可采用“读故事学古诗”。
因为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是与诗句一一对应的,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诗句的最好的解释。
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在每班的黑板一角上,开辟“古诗角”,由值日生上课之前带领同学吟诵,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并且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
3、利用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进行经典诗词的赏析和诵读。
4、利用各班的校本课时间,进行经典古诗吟诵,并且通过写、画、唱、演、吟等形式表现古诗。
、培训提升1、学生每人一个古诗作品本,一、二年级学生以吟诵为主,适当画一画2、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写好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3、校本教师积极出外学习,并且通过讲座、听课、网络等途径,增强教学和教研能力。
4、培训后期力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学会唱”。
老师利用“半吟半唱”伴随手语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领略诗境的美,陶冶情操。
、成果展示1、举行“古诗词吟诵”大赛,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
2、充分利用校园内走廊、橱窗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3、利用校园文化墙的视觉感染效果,引导学生学古诗,诵古诗,创造一种浓浓的诗词诵读氛围。
古诗词的教学计划2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PPT导入语设计: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
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古诗词的教学计划3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峨眉山月歌》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半轮;影入;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读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古诗词的教学计划4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查找资料,了解诗人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⑴ “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⑵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2、解题:“泊船瓜洲”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四、紧扣“还”字,披文入情1、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
……⑵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 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② 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③ 启发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④ 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过渡: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诗境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2、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3、学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顺势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4、同桌互说诗意。
5、分男女生读古诗。
六、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总结学习方法: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诗句──紧扣题眼──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秋思》。
2、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
3、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4、指导朗读,感悟情感。
七、咬文嚼字,体会“推敲”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首诗中都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两个字吗?2、过渡:我们已经体会了“绿”字的妙用,那么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3、师讲解: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4、总结:秋风无形,但处处可“见”;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5、填字练习:⑴ 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旺、浓、闹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⑵ 自由填字: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八、反复诵读,指导背诵1、有感情朗读全诗。
2、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一、查找资料,了解诗人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思念家乡的古诗,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
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2、简介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
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
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
3、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二年。
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4、纳兰性德善作词,反对模仿,强调独出心裁。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自查释疑,读懂诗句1、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学生试讲,逐句理解:⑴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⑵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再现形象: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4、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呢?三、讨论探索,感受诗境1、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2、讨论探究,感受诗境:四、反复诵读,体会诗情1、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五、积累内化,拓展延伸1、背诵全词。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