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

2 下雪的声音
于国利刘玉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作者把读者当成了可以倾心相诉的朋友,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对“下雪的声音”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景、雪情当中。

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正确认读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背诵课文。

3.结合重点语句,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习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重点语句,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理解“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预习任务:反复读课文,勾画生字,力争读正确;通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想一想: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读熟课文、根据教师提示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为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下雪的时候,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美极了,我们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可是你有没有认真倾听过下雪的声音呢?有个词叫“雪落无声”,是不是真没有声音呢?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篇散文《下雪的声音》,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板书:下雪的声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话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更好地学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打基础。


二、预习检查。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新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倏忽黏着耳畔旋转慈母呵护滋润隐蔽融化绚丽序曲
几近无声屏气凝神展翅飞逝春风拂面翩翩而至
袅袅婷婷玉片银屑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纷纷扬扬
4.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师生评价。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为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教师由课后的问题入手,引领学生默读课文,反复读文,初步感悟下雪的声音的特点,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内涵的能力,为下一课时深读感悟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在初步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读懂作者的心思。

通过深读品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感情朗读、背诵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入境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而内化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并抒发出来,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深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谈了对下雪的声音留给我们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心去感受下雪的声音。

出示感悟题:
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作者听到下雪的声音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勾画相关词句,细细品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1.自己按要求自学。

2.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交流预设:
当学生说到: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教师指导学生下雪时雪花是怎样“黏着”的,以此来感受“雪声”。

指导朗读:读出亲近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翩翩而至、袅袅婷婷”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舞蹈画面,从而感受雪声——似伴舞的音乐。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感受。


当学生说到: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

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师:怎样理解“窸窸窣窣、窃窃私语”。

发挥想象好友会告诉的欣喜的消息并说一说。

当学生说到: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的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的作用,感受下雪的声音的柔暖。

)仿写: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出示仿写课件: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

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的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
着你;下雪的声音好像,;下雪的声音好像,;
作者是怎样听到下雪的声音的,文中有哪些提示,让我们怎样去聆听下雪的声音呢?(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关联词语“与其……不如……”的用法,然后用这个关联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引导学生“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向往春天)
4.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深读感悟、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由作者的感悟引领到学生自己的感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并品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指导联系实际,谈体验,进行口语交际,进一步培养说和想的能力;通过仿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在此环节中进行有效的朗读、背诵指导,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拓展阅读。

课上阅读《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阳光没有声音》,谈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天天坚持、课课坚持,天长日久,定会有效果,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每一篇课文都安排两篇阅读材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三、有效练习。

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有过的“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

如:花开的声音,花草生长的声音,星星的对话———
板书设计:
美爱希望
教学反思:
附阅读材料:
花朵开放的声音
金波
我坚信
花朵开放的时候,
有声音。

它们唱歌,
演奏音乐,
甚至欢呼、喊叫。

蜜蜂能听见,
蝴蝶能听见,
那只七星瓢虫也能听见。

为什么我却听不见?
我摘下的鲜花,
已停止了开放。

阳光没有声音
金波
阳光没有声音,
阳光却能带来音乐,
第一缕阳光倾泻,像金色琴弦闪烁。

鸟儿开始唱歌,
叫声悠长而快乐;被照亮的露珠落下来,飞溅起五颜六色。

阳光和太阳一样,
从升到落,永远沉默,它像母亲养育着生命,嗨哟生命中的音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