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 所以,人文素质的提升和应用技能 的提升密切相关。
二、东、西文化比较
• 我们一切的学问无非是:天道、地 道、人道。
• 研究天道和地道,最终还是为了人 能够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
•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 人是参与到自然万物里面的。
• 用西方的知识来理解东方神秘主义 并不合适,西方的能量和质量不过 就是不同视角下的阐述,科学职能 告诉我们相对的真相。
• 推荐书目: 1、《辜鸿铭讲论语》 2、《中国人的精神》
•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用礼乐教 化,化民成俗 。
•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源;先 祖者,类之本源;君师者,治之本 源。
• 这三个“本”就构成了中国宗教信 仰的对象。所以中国人做什么事情 都会考虑到一个整体的生命观念, 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子孙后代, 以至于,不要做“断子绝孙”的事 情就是最厉害的骂人话了。
• 礼教是中国人的文化核心之一,如 果抛掉礼教,那么中国人就是失魂 落魄的,根本找不到了。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就对 中国的礼教有很大的肯定。
• 他说:中国的礼教对于维持社会稳 定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一个民族有 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 那些不以礼仪而以刑法来治国的君 主们,就是想要借助刑法的力量来 完成道德的事情,如果所有人都丧 失了道德观念,刑法能够把道德再 树立起来吗。
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一、教育的核心观念
• 近年来社会对教育有很深刻的讨论, 我们的学校到底应该培养通才还是 专才?
• 我们为什么这些年来培养不出大师、 创造性人才?
• 这跟我们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有关 系的。
• 大学应该是通才的教育,通才教育 的核心,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训 职业人。
• 《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话:“遍知 万物而不知人,不可谓智;遍知群 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所以圣 人既仁且智。”
想 为 了 搞 好本 学期的 教学工 作,贯 彻落实 好学校 的工作 计划, 做好学 生的思
想 教 育 工 作 ,使教 学工作 有秩序 地顺利 地正常 发展, 把学生 培养成 德、智 、体全 面 发 展 的 新 一代接 班人。 三 、 基 本 工作要 点 1.向 学 生 进 行 思想品 德教育
, 端 正 学 习 态度, 明确学 习目的 ,提高 学习兴 趣班主 任工作 计划, 使学生 主动学 习 , 提 高 学 习成绩 。 2.鼓 励 学 生 大 胆创新 ,勇于 探索, 为祖国 培养创 新性人 才 。 3.向 学 生 进 行行 为习惯 养成教 育,使 学生成 为有礼 貌,讲 文明, 守纪律 , 讲 卫 生 的 好少年 。 4.积 极 参 加 学 校组织 的各项 活动, 使学生 在活动 中受到 教 育 。 四 、 具 体 措施 1.充 分 利 用 班会 向学生 进行思 想教育 。 2.发 挥小 干 部 的 作 用 ,师生 共同管 理班级 。 3.充 分 利 用 课 堂40分 钟向学 生进行 教育。
•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 之用。
• “反”的第一个概念是一切事物都 是对立的统一;
• 第二个概念是物极必反;
• 第三个意义是返璞回归。
• 道家养生就是要保性命之真:“去 其所本无,复其所固有”
• 人到这个世界上,得到太多本来不 需要的东西,又丢掉了太多本来就 有的东西。
• 所以要回归最初的自然状态。
• 因为,礼者,表也。
• 礼像标识一样告诉我们要走的道路。
• 中国文化归根到底,就是尊重天地 万物,又要保持人的主体性、独立 性、能动性。
•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笔最宝 贵的财富,我们要进行观念上的改 变,要分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样 式的不同。
• 两种文化样式各有利弊,我们要摆 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清醒地知 道:没有传统就没有今天!
4.利 用 素 质 养 成督 导检查 为契机 ,促进 学生习 惯养成 教育。
• 木、火、土、金、水是指五行的五种运动 的物质。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 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是“行”,假使 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 对错了。
• 我们翻《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句 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 “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 就在这个动能。
• 我们现在的误区就在于传统的文化 样式和现代文化样式的等同。
• 传统文化是整体的,现代文化是分 科目的。
• 如果用现在的文化样式来解释传统, 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不复存在。
• 在现代文化样式下,我们发现中国 古代文化没有艺术、没有哲学、没 有宗教,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棒子 打死,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踏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
•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的,不以占有万 物为目的,中国的学问始终都强调 自身的完美,自身德行的不断提升。
• 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影响至今。
• 但是知识不过是某一方面的知识, 知识对变相世界的描述,把所有动 态的事物描述出来以后就变成了静 态的知识。
• 如果不去应用它,可能钻牛角尖, 并且毫无用处。
• 我们需要的是应用知识的能力
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
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
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
五行颜色 金——白色 ; 木——青色 ; 水——黑色 ; 火——赤色 ; 土——黄色 。
五行数理 金——一 ; 木——二 ; 水——三 ; 火——四 ; 土——五 。
一 年 级 班 主任 上学期 工作计 划 一 、 班 级 基本 情况 本 班 共 有48名 学生 , 其 中 有 15来 名同 学学习 认真, 各方面 表现突 出,有 5名同学 聪明伶俐,学习比较 努 力 , 学 习 成绩优 良,有 15名同 学能按 时完成 作业, 但学习 方法不 够灵活 ,学习 成 绩 良 好 , 有5名同 学学习 不够努 力,缺 乏自觉 性,学 习成绩 差。 二 、指导思
• 不要武断地用西方文化的标准来评 判东方文化,不要认为东西方文化 只是时代的差异,而要认识到两种 文化根本样式的不同,也不要片面 的认为传统的一定就不如现代的。
• 世间万物皆处于变化之中。
• 现代化不等同于欧化,现代化一定 要建立在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 上,这样我们的文化就会充满活力。
• 我们要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文化 主体意识,这样我们就有了一种辨 别的能力,然后再广泛地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点。
• 这个“动能”有五金,以金、木、水、火、 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 不要看得太严重了。
• 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
• 现代人对五行相生的理解 : • 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
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 •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
能欣欣向荣; •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
• 中国教育的首要理念就是要教会学 生怎样去做一个人,而不是学会多 少专业知识。
• 《论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 之学者为人。”
• 中国古代的学问就是从修为自己开 始的,重视身教,而不仅是言教。
• 作为一个人,不能圆满自己的话, 天地都不容,枉为人生一场。
• 在古代中国,天地是最高德行的象 征,孔庙里面赞扬孔子“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天无私盖也”
• 古人说说的“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君占了君的名字,就要尽 君的义务和责任;臣在臣的位置, 就要尽臣的义务和责任。
• 这就叫名正言顺,名正了,言才能 顺。
• 礼包括了信仰的价值,做人的原则, 社会的风气,人们之间的礼。
• 比如觉得中医没有生命解剖学的基 础,不过中国不是在尸身上认识生 命,而是在活体身上认识生命。
• 人内部是一个整体,人和外部也是 整体,国家内部也是整体。
• 所以我们有阴阳五行,这是中国的 科学思想。
•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广 泛地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 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金、木、水、 火、土五种要素所构成,彼此之间 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随着这五个 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 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 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 东方神秘主义不适用理性逻辑的方 法来看待世界,而是用内观的直觉 方法来看待世界.
•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技术那么发达, 但是没有科学思想,这种观念是错 误的。
• 所谓科学思维是西方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就是归纳演绎分析。
• 中国文化师直觉的、整体的思考, 不是外求的。
• 很多人觉得中国没有可操作性的实 际事物,所以不科学。
• 学校里教的应该是掌握知识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死的,智慧是 活的。智慧是驾驭知识的能力,所 以智慧才是力量。
• 智慧包含了做人的道理,只有懂得 了做人的道理,才能够应用知识。
• 教育为人之道,掌握为学之方,教 育的核心观念就是以人为本。
• 做人道理的养成和掌握科技知识是 息息相关的。
• 只有知道做人的责任,我们才能更 自觉地去掌握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 种种方法和技能,这样才会有一种 伦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