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联考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二)化学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 “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C. “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D. “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答案】B【解析】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选项A正确;B、“夫遂”是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选项B不正确;C、“曲蘖”是催化酶,为催化剂,选项C正确;D、“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B. 2.3g钠被O2完全氧化时,钠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1N AC. 9.2 g甲苯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苯甲酸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6N AD. 常温下,1L 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N A【答案】C【解析】分析:A.甲基(—CD3)含有9个中子;B.钠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C.根据方程式计算;D.根据醋酸钠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分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9N A,A错误;B. 2.3g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被O2完全氧化时,钠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错误;C. 依据5C6H5CH3+6KMnO4+9H2SO4=5C6H5COOH+3K2SO4+6MnSO4+14H2O可知,1mol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6mol电子,9.2g甲苯物质的量为0.1mol,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0.6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6N A,C正确;D. 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CH3COO-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H2O)电离=c(OH-)=1×10-5mol/L,发生电离的水分子物质的量为1×10-5mol/L×1L=1×10-5mol,D错误;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共有5种B. 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水解可得到氨基酸C. 乙烷、氯乙烷、二氯乙烷互为同系物D. 植物油中不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答案】B【解析】A、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可能是酯,其中属于羧酸的C3H7COOH有2种,属于酯的有HCOO C3H72种,CH3COOC2H5,C2H5COOCH3,共有6种,故A错误;B、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水解为氨基酸,故B正确;C.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分别含有1个、2个、3个氯原子,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 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结构相似,包括官能团的数目要相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检验(NH4)2Fe(SO4)2·6H2O晶体中的NH4+: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B. 验证FeCl3与KI反应的限度:可将少量的FeCl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用CCl4萃取,静置,再滴加KSCN溶液C. 受溴腐蚀致伤时,先用稀NaOH溶液洗,再用水洗D. 用激光笔检验硫酸铜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A.检验氨气时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A错误;B.KSCN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变红色,由于碘化钾过量,若变红色,说明未完全反应,说明存在化学反应的限度,B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根据溴易溶于酒精或甘油,先用酒精或甘油洗伤口,再用大量水冲洗,C错误;D.硫酸铜的水溶液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D错误;答案选B。
5.空气污染物NO通常用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2、NO3-,再利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H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生成Ce4+,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由右室进入左室B. Ce4+从电解槽的c口流出,且可循环使用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NO2+6H++6e-===N2↑+4H2OD. 若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甲烷时,理论上可转化2mol HNO2【答案】C【解析】【分析】该装置为电解池,左端为阳极,右端为阴极,根据电解原理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根据电解原理H+由左室向右室移动,故A项错误;B.空气污染物一氧化氮通常用含有Ce4+溶液吸收,生成HNO2、NO3-,N的化合价升高,Ce4+的化合价降低,然后对此溶液进行电解,又产生Ce4+,根据电解原理,应在阳极上产生,即Ce4+从a口出,可循环使用,故B项错误;C.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即转化为氮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NO 2+6H++6e-N2↑+4H2O,故C项正确;D.33.6L甲烷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3.6×8/22.4mol=12mol,理论上可转化HNO2的物质的量为12×2/6mol=4mol,故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Z同主族,Z与W同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ZB. Z的简单离子与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化合物WX2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是O元素,Y与Z同主族,Z是S元素;x的半径小于O原子,所以X是H元素;Z与W同周期,W是Mg元素;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H2S>H2O,故A错误;S2-有3个电子层、Mg2+有2个电子层,故B错误;MgH2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H2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7.已知298 K时,K sp(NiS)=1.0×10−21,K sp(NiCO3)=1.0×10−7;p(Ni)=-lgc(Ni2+),p(B)=-lgc(S2−)或-lgc(CO32-)。
在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i(NO3)2溶液产生两种沉淀,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常温下NiCO3的溶解度大于NiS的溶解度B. 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对应阴离子的钠盐,d点向b点移动C. 对于曲线Ⅰ,在b点加热,b点向c点移动D. P为3.5且对应的阴离子是CO32—【答案】C【解析】A,常温下K sp(NiS)K sp(NiCO3),NiS、NiCO3属于同种类型,常温下NiCO3的溶解度大于NiS,A项正确;B,K sp(NiS)K sp(NiCO3),则曲线I代表NiS,曲线II代表NiCO3,在d点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NiS(s)Ni2+(aq)+S2-(aq),加入Na2S,S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i2+减小,d点向b点移动,B项正确;C,对曲线I在b点加热,NiS的溶解度增大,Ni2+、S2-浓度增大,b点向a点方向移动,C项错误;D,曲线II代表NiCO3, a点c(Ni2+)=c(CO32-),K sp(NiCO3)= c(Ni2+)·c(CO32-)=110-7,c(Ni2+)=c(CO32-)=110-3.5,pNi=pB=3.5且对应的阴离子为CO32-,D项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曲线分析,注意图像中pNi、pB越大,Ni2+、B2-浓度越小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当难溶电解质类型相同时,溶度积大的溶解度大;当难溶电解质类型不同时,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不一定大。
二、非选择题(共43分)8.甲醛(HCHO),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40%甲醛溶液沸点为96℃,易挥发。
甲醛在碱性溶液中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为探究过量甲醛和新制Cu(OH)2反应的产物成分,进行如下研究:(1)在下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a中加入0.5 mol·L−1 CuSO4溶液50mL和5 mol·L−1 NaOH 溶液100mL,振荡,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40mL,缓慢加热a,在65℃时回流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色,并有气体产生。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②仪器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是副反应产生的。
为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不含CO,将装置A和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
①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