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实验四 角规测树
一、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方法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根据该视角,有选择地计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

角规种类较多,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

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

使用时,将确定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可能出现树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割、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况,对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数。

可调节角规视角大小,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但计数规則不变。

二、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
在文末的表格中,Fg=1, G=33 ha m /2
2.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
∑=j j j g g v F M δ(单位:ha m /3) (2)
式中:j v 为第j 株树的树干材积(检尺株数较多时,可查相应地区与树种的一元材积表。

否则,需实测),i g 为第j 株树的胸高断面积。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应用简便易行。

但技术操作须熟练从严,才能获得满意结果,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绕测操作规范
①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②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
③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 ④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要实测其胸径和距离,按
(3)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

设S 为角规点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若S =R 则为相切,S<R 则相割,S>R 则相余; g
F d R 3.150=…………………………………………………………………………………(3) 式中3.1d 为被测树木胸径
⑤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

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用小Fg 的角规绕测,计数较多,错计1株影响较小,伹其最大观测距离较远,不易看清,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

如采用较大的Fg ,其优缺点与上相反,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密度情况选择不同的Fg ,下表1可供参考。

三、坡度改正
在坡地上,尤其起伏度较大时,宜采用能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

否则,须手工加以改正,不然会产生负向误差,对应于(1)式和(2)式的改正公式分别为: )()(θδSec F G j g ∑=.............................................(4) )()(θδSec g v F M j j
j g ∑= (5)
式中θ为平均坡度
(4)式与(5)式仅适用于坡度较一致情况下。

四、林缘误差的消除
当角规点落在林缘附近时,由于不可能进行全圆周绕测而使结果偏小。

可先在林分四周划出林缘带,林缘带宽度按下式(6)计算。

g
F d R max 3.1max 50 .................................................(6) 式中max 3.1d 为林分内最粗树木的胸径
可以避开在林缘带内选择角规点。

倘若角规点落在此带中,则绕测半圆并把计数株数乘以2,落点在林缘角落时,绕测90°并把计数株数乘以4。

五、角规点数的确定
(1)典型选择时,角规点数,可参考表2。

这只适用于整齐的人工中幼龄林,且忌有意在生长好的地方设点。

表2 角规点个数参照表
(2)随机选样时,角规点数可按待测林分的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与精度要求计算确定。

表3表明,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较小,应用角规进行林分抽样调查,若面积不大,工效不高。

因为以平均30%的变动系数,要达到90%的精度和95%的可靠性,按简单随机抽样计算样点数,需设置36个角规点。

故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一般用典型设点。

表3 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 林 分
平均胸径(cm ) 角规点数 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 落叶松天然林
20.6 225 33.66 落叶松天然林
17.0 169 27.74 白桦天然林
19.8 169 35.60 白皮松人工林
10.8 529 10.33 黄山松人工林
14.3 30 83.00 落叶松天然林 6.0
625 48.70
自平曲线角规控制检尺记录表
F=1
g
注:
1. 表中距离指观测者眼睛至被测树木胸高处树干中心的距离;
2. 凡观测特征值很明显为0的树木不需记录,很明显为1的树木通常情况下不需要量测距离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