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人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人
促进作用————教育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制约(影响)
筛选整理传递保存 教育目的确立 传播交流 教育内容选择 更新创造 教育教学方法使用 教育本身就是文化 文化本身就是教育力量
促进作用————教育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制约
数量质量结构——规模速度质量结构
促进作用————教育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通过促进个体的社会 化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 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 育的育人责任和本体功能。教育具有特有的活动 对象、特有的目的、特有的活动方式,说明教育 具有独特的规律与运行机制。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 的关系,教育本身的一些规律、原则、方法或组 织形式等都不会因社会的更而完全发生改变,只 会或多或少地进行某种改造或完善。
3、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 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不一定同步。教育思 想和教育内容既有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 发展,也可能超过政治经济的发展。 正是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国才有 各自的教育传统和特色,才有对政治经济 的反作用。
五、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 功能 学校生活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而专门学 校对这些特殊才能的发展、成熟更具有重要作用。 个体个性发展可以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帮助,学校 环境也为个体个性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功能,二 是从速度上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三是从时间 上有即时和延时价值,四是从特殊才能和个性上 有开发和发展功能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达到社会对个体 在体质、 道德、知识水平与能力等方面规范的目标,学校 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功能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 行专门训练,尽可能地加快个体发展的速度。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延时价值 小学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 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学校教育提高了 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更具 有长远意义。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强调成熟机制对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 物质前提,提供可能性,不能决定人的身 心发展的现实性 事例:《伤仲永》 马克思“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 别。。。”
(二)环境及其作用
环境:
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 的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有的书上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差异 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人的内部因素有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 事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 扶自直”、孟母三迁、“出污泥而不染”、司马 迁遭宫刑而作《史记》、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
(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 点之一。 党的十六大把教育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 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第一提高对教育基、先、全战略地位认识 第二把科教兴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第三对教育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第四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第五建立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第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必然与其他社会因素、人 的因素有关。提示教育与社会、与人的关系,这也是 提示教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回忆一下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 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概括来说,一方面教育要受政治、 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制约,一方面教育又服务于 这些因素。 教育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客观规律,一方面教育又促进着人的身心发展,在影 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
1、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高尔登(英)、霍尔(美) 主要观点: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典型言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2、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美) 主要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典型言论:给我一打健全。。。。 3、二因素论 代表人物:吴伟士(美)、施太伦(德)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典型议论:遗传是长,环境是宽,发展就是长乘宽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迁就现有水平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 2、阶段性——教育要分阶段进行,不一刀切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总体特征,不同的发展任务 年龄特征: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关键期:最适应形成的时期。 4、互补性——教育相信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美国学者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学校教育 和知识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美国学者鲍尔斯和金蒂斯的社会化理论认为,学 校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这些理论都表明了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基础 性作用,基于些,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 我们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方面分析 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有的书上是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 面来分析。
第二、情感发展 基本特征是丰富、外露、不稳定。一是情 感体验强烈且不稳定,二是表现欲强且外 露 第三、意志发展 意志力薄弱、自觉性较差。一是做事凭兴 趣凭热情,缺乏自觉性坚持性,二是自制 力薄弱,三是自主性差,易受暗示,喜欢 模仿。
儿童期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父母 的赞许 3、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变化。 4、对学习的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 思路: 学习意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习 惯——学习结果
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1、总任务: 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学好语文数学打 好读写算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打好全 面发展的基础;动手动脑,运用智慧和体 力,打好高素质的公民基础。 2、具体任务: (1)进行系统学习 (2)培养观察 (3)了解学习的价值 (4)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 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 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 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和身心发展起 主导作用。 相对于一般环境因素杂乱、复杂、无计划性等来 说,教育因素是可控的、自觉的、优化的。 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选择合适的 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 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培养。
(三)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 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 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观念、目的、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 理、设备、制度 实现下列目标: 普及化、国际化、民主化、法制化、个性 化、多样化、终身化、信息化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认知发展。 感知觉:处于明显的发展时期,低年级儿童带有明显的无 逐渐增强。 观察:容易注意感兴趣的、新鲜的,忽略主要的 记忆:低年级以形象记忆、机械记忆、无意记忆为主,中 年级向抽象记忆、意义记忆、有意记忆为主转变。 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想象:想象丰富生动,低年级幻想成分多,高年级想象更 具现实性 语言: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 注意:注意的广度、深度、稳定性都变化很大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 师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 握有效的方法,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 确保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 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处在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中。 可以从三个方面总结: 一是从学校教育的特点(目、计、组)来看,突 出学校教育对人的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 二是从教师的作用来看,突出教师工作的专业性, 保证人的培养的效果。 三是从学校教育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来看,突出学 校教育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协调,使环境因素达 到最佳状态。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一)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上一代将种系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活动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 点,包括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特征 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 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 阶段